如何进行菊苣的软化栽培?

#N/A

(1)品种选择。根据软化后叶片的颜色,可分为白色或黄白色和红色或有红色条斑两种类型。根据软化所需的时间长短,可将软化品种分为早、中、晚熟3个类型。早熟品种软化所需时间短,晚熟则软化时间长。

(2)土壤选择。菊苣黄是靠肉质根中的养分生长而成,肉质根大小和质量对菊苣黄的叶球大小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肉质根的质量与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应选择细碎、疏松、透气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沙土或沙壤土。做成小高畦,有利于排水和透气。

(3)肉质根的培养。菊苣可育苗移栽也可直播。华北地区可于6月下旬至7月播种。此时播种,肉质根具有充足的生长时间,又不会先期抽薹。一般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定苗后株距15~20厘米,每667米2用种量约200克。育苗移栽的苗龄1个月。生长期间追肥3~4次,多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以免引起叶片的过度生长,影响肉质根的充实膨大。栽培过程中应及时中耕除草。

华北地区在11月上旬,在严霜和土壤封冻以前,地上部开始枯萎时将肉质根挖出,去除根梢及侧根,保留上部20厘米长的肉质根,切除根上部的叶片,去除叶片以不伤生长点为准,一般在离叶交接处1.0~1.5厘米处切除较合适。叶留得过长,在软化期间残留叶易腐烂,影响菊苣黄的质量。切好的肉质根应在田间晾晒几天,使伤口愈合再进行软化栽培。用于软化栽培的肉质根长度、大小应该一致,根要直,过长、过大的肉质根易形成两个细长的芽球,应去除,这样生产出的菊苣黄整齐一致。肉质根可冷藏,在0~3℃时可保存3~5个月,3~6℃条件下不宜贮藏太久,以免菊苣通过春化,在软化栽培时茎伸长太多,影响产量和品质。贮藏中的菊苣根,根据上市要求分批进行软化栽培,以延长供应期。

(4)软化培育。软化可在冷床、温室、暗室或露地等场所进行,一般在4~21℃下均可软化栽培。软化时间的长短因不同品种和不同的温度而异,温度高则时间短,温度低则时间长。温度偏低时形成的菊苣黄脆嫩,苦味少,品质好;温度高时形成的菊苣黄有苦味,且不脆。

软化时先挖一条深约20厘米、宽100厘米的软化床,将晾晒好的生长点完整的肉质根栽入软化床中,浇足水,盖上潮湿的锯木屑、细土、沙子、泥炭或其混合物,并培成高垄状,培成的高垄应高出地面20厘米,垄表盖稻草并压上波状石棉瓦等不透明材料,使软化后形成的芽球紧实洁白。覆盖土壤易造成芽球变形或腐烂。在软化床软化栽培的适温为12~18℃,温度过高,易先期抽薹。软化栽培时要维持相当的湿度,但不能积水,只要保持湿润即可,以免芽球腐烂。软化时不同大小的肉质根分别栽植。

软化也可采用不培土的暗室方法进行,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具有控温、控湿的不见光暗室中也能得到优质的芽球,暗室软化应选用泥炭等作栽培基质。也可在温室或室内控制温度的条件下,用不透光的黑色塑料薄膜覆盖进行软化栽培。

从软化开始到收获约需20~30天。采收时挖出菊苣黄,清除附着的土壤、覆盖物,切除根部,去除脏损的叶片,即可上市。芽球一般为卵圆形,长15~20厘米,直径4厘米左右,芽球紧实,外观只能看见两片球叶。色泽洁白或黄白色,有的品种为红色或具有红色斑点。

采收两次者,第一次只采收芽球外部大叶片,保留生长点,第二次采收芽球。

(5)病虫害防治。软化期间易发生的是菌核病和软腐病,应注意避免连作或进行土壤消毒,注意控制水分,防止水分过多。

软化期间的虫害主要是食心虫,蛀食软化的芽球,所以软化的地块应尽量避免带有食心虫及其虫卵,软化之前可用热水浸根,杀死肉质根上所带的虫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