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班级意识的强弱分别会造成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因为在大学里,上课时间一天也就四五节课,大家更多都是在宿舍or外面玩的比较多,所以大学里一般一个班里会分好几个战队,一个宿舍一个队,上讨论课做任务也都是一个宿舍一个队,久而久之,宿舍的越来越亲,班里的久了之后有可能连第一排那个学习好的叫啥都不知道,另外还有同学搞校园实践活动,参加学生会各种社团之类,也是久而久之跟外面同学关系好,却跟自己班的不怎么熟,这样子下去班级整体不团结,那班级意识肯定不会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2
大学里边都是成年人,早已经没有了初高中的简单的同学感情和相处方式。很多班里或者宿舍里的人际关系都很差。我们经常在网上看见说一个宿舍的关系会有多差,什么一个宿舍的人互相下黑手,关系不和都是存在的,除非一个宿舍的人情商都很高。整个班级就关系会更乱了,而且上课时间很少,上课教室不固定,在一块的时间很少,有的人上学三年了,还不知道异性同学的名字,并不像高中一样,整天都在一块待着,整天都在同一间教室待着,大家都很熟悉。
第2个回答  2019-07-22
大学生是一群成年的年轻人,自我意识非常强。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往往是标新立异。他们创新意识很强,他们了解的,想的很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和想法,他们在初高中的时候可能会认为自己是哪个哪个班的,很重视,但是上了大学,本身班级意识就已经淡化了。
第3个回答  2019-07-22
高中每天想的只有学习睡觉和等着星期天,大学有更多的时间去耍心机。所以一个大学班级是不是团结,就要看里边形形色色的个体元素了。当然如果班长团支书或者有一些号召力很强的同学,也能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第4个回答  2019-07-22
班主任应有“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且能做好”的理念,在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以启发诱导为主,给学生创造自我教育的环境和契机,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制定制度时,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让全班学生都参与班纪、班规、班级公约等制度的讨论,让他们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关心自己的班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