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到底有没有毒呢?

如题所述

鱼腥草是无毒的。人们认为鱼腥草有毒,主要是因为它含有一种叫“马兜铃内酰胺”的物质。而要谈到“马兜铃内酰胺”,就必须从“马兜铃酸”说起。

经过专家的证实,网友的说法混淆了“马兜铃内酰胺”和“马兜铃酸”两种物质.,鱼腥草中含有的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酸含有很强的肾毒性,目前并无“马兜铃内酰胺有毒”的说法,而鱼腥草中基本不含马兜铃酸,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也极少。

/iknow-pic.cdn.bcebos.com/8326cffc1e178a8239683fd6fb03738da977e874"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326cffc1e178a8239683fd6fb03738da977e87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326cffc1e178a8239683fd6fb03738da977e874"/>

扩展资料:

鱼腥草(英文名HERBAHOUTTUYNIAE)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草药性状: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9%B1%BC%E8%85%A5%E8%8D%89/579391"target="_blank"title="鱼腥草百度百科">鱼腥草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30
鱼腥草味道独特,有人爱有人恨,中医则认为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炎作用,将其广泛入药。研究发现,鱼腥草含有癸酰乙醛,具有抗菌消炎的能力,可有效抑制金黄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等病菌生长。然而,鱼腥草同时带有一定毒性,大量食会引发过敏反应,且其含有马兜铃内酰胺,或会损伤肾脏。
第2个回答  2019-06-30
混淆了“马兜铃内酰胺”和“马兜铃酸”两种物质.,鱼腥草中含有的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酸含有很强的肾毒性,目前并无“马兜铃内酰胺有毒”的说法,而鱼腥草中基本不含马兜铃酸,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也极少。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因为吃鱼腥草而发病的呢,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食用鱼腥草了!
第3个回答  2019-06-30
虽然鱼腥草中有许多化学成分,主要是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但这不是马兜铃酸。三种酰胺成分,例如从鱼腥草提取物中分离的马兜铃内酰胺AII,与马兜铃酸不同。鱼腥草吃太多时没有毒,但它会伤害身体。它不能经常吃。这种鱼腥草不具有致癌性。
第4个回答  2019-06-30
折耳根被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有毒不可食用的原因是:其含有马兜铃内酰胺这类化学物质,影响人体的肾脏。马兜内酰胺是马兜铃酸在人体内一种代谢物,各项长期研究结果均显示,马兜铃酸为致癌物,其代谢物马兜铃内酰胺Ⅰ会损害肾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