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需要关注哪些数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30
点击量和粉丝再就是网站的点击吧。其实很多数据都是粉丝关系比较大,所以无论是更新里面的文章还是什么都是应该多关注粉丝。
第2个回答  2021-06-16
一、基础数据
不论是哪种产品形态或业务模式,最关心的是获取用户,那么基于用户新增的数据通常有:
1、注册用户数
主要观察用户看到产品页面信息到成功完成注册过程的转化率,已确定注册引导页是否需要优化,这是获得用户的关键一步。
2、登录用户数
重点观察第三方登录的用户和手机号绑定的登录用户比例,毕竟得到用户手机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用户数据。这里也考虑如何刺激用户转化为手机号用户。
3、访问量
内容输出的平台一般很关心全站内容的PV和UV,特别是PV/UV、访问时长、跳出率等等阅读深度的数据情况,比如媒体网站就是如此。
二、产品运营关心的数据
不外乎做过的都知道,下载-激活-DAU/MAU-留存率这四个是主要关注的数据,
1、下载量通常更关注渠道推广的效果,比如来自各个应用商店的情况。
2、激活数据是这几年考量最多的,由于刷榜刷积分墙等恶性刷量带来的假下载太多,大家更关注激活数据,通常默认用户下载后第一次打开APP就算激活,当然现在各家也有不同的定义方式
3、日活和周活的数据,是个核心数据指标。每个公司定义方法也不同,最最简单的计算方式一般以每天登录过的用户/总用户*100%来计算日活人数,如果产品是满足高频需求的,就以日活为主,低频的多参考周活或者月活。另外强调一个数据就是日活增长,举个例子:
某产品第一天的日活为10000,第二天的日活是11000。从表面上看数据不错。但实际上第一天里面有2000个是当日新增并活跃(DNU),第二天里面也有2000个是当日新增并活跃。所以第一天的日活增长为2000/10000=20%,第二天的日活增长为2000/11000= 18.2%。换句话说,日活确实是在增长,但是增长的加速度减慢了。
4、留存率(次日/7日/30日),留存率=新增用户中登录用户数/新增用户数*100%(一般统计周期为天),通常产品和运营都会关注这7日时间维度留存情况,这个数据是需要长期追踪观察,以判断产品和服务是否真的满足了用户的需要。所以我们如果长期观察发现留存率一直偏低,就意味着后期收入转化率很难实现
三、用户行为数据
直接用平台形态的产品讲一下哪些数据可以被关注吧:
1、发布内容的用户数和内容数
要考虑哪些用户使用了发布这个功能,每天发布多少篇内容,每周来发布几天,他们发布内容质量如何,主要是哪几类内容等围绕发布行为和内容数量为主,检验一下用户对发布这个功能的需求度
2、查看内容的用户数和交互数据
有多少用户每天产生浏览行为,他们带来的点赞、收藏、转发和评论的数据分别是多少?一方面直接反应了内容的质量是否满足用户喜好,一方面反映的产品的交互设计是否满足用户习惯。
3、付费用户数和GMV(总收入)
当平台有了交易这个重要行为,分析用户付费转化率尤其关键,最基础是用户访问到需要产品页面到付费成功之中的流失率,以检验产品交易流程设计是否合理。GMV=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这个是代表了一个公司的价值,而其余的数据则可以看到快速上升的空间
四、推广数据
其实推广分很多情况了,最基础是按照付费和免费分开计算,付费的推广主要考量ROI,需要我们了解很多种推广计费方法(CPC/CPM/CPS/CPA),另外就是计算单个获客成本(获客成本=总推广费用÷新用户数),以上这些数据胖橘不具体说明了,因为自己很少干过花钱的推广,没资格说那么多。
五、活动数据
活动类型不同要分析的数据项也有很多不同,比如H5活动通常会计算传播周期、分享率、活动参与率等,这里主要说一下这三种:
1、用户分享率:主要是参与用户有多少人去分享,分享一般会涉及到分享的客户心理,客户分享一般会基于社交属性和利益属性。
例如抖音客户觉得牛逼就会分享,滴滴和luckin coffee是因为利益进行分享,因为给自己和自己的朋友带来的利益,如果仅仅是客户自己爽一下,或者他个人的使用体验不好就不得分享传播了。
2、活动参与率:来网站的客户有多少参与了活动。
3、传播周期:病毒传播一般是做口碑传播的,一般都是S形的传播,潜伏期、高潮、低落期,来得快,去得快,一般在做病毒传播的时候都会准备2-3波,来确保影响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