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求恩大夫的资料?

如题所述

关于白求恩大夫的资料: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医学博士,加拿大医师、医疗创新者、人道主义者。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白求恩1938年3月31日,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毛泽东亲切接见了白求恩一行。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术300余次,救治大批伤员。 1939年11月12日因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

一、人物经历

1、童年时代:

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

白求恩从小勇敢,爱冒险。6岁那年,他独自到离镇很远的多伦多去游玩,走着走着迷路了,但他并不哭。当警察把他送回家,妈妈批评他时,他说:“我想尝尝探险的滋味。”有一次,他带弟弟去爬山,发现一只美丽的蝴蝶,他就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山顶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吓得直哭。8岁时,白求恩捉麻雀,捉苍蝇,捉到后就解剖,学祖父当外科医生。他还是一个游泳能手,10岁就想游过齐治亚海湾。

2、青年时代:

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

1923年,白求恩通过了非常严格的考试,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

1926年夏天,白求恩不幸染上了肺结核

1928年初,病愈后的白求恩回到加拿大蒙特利尔,成为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加拿大胸外科开拓者爱德华-阿奇博尔德医生的第一助手,期间他发明和改进了12种医疗手术器械,还发表了14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

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

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

3、革命生涯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1937年12月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并主动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北部和游击队一同工作。

1938年1月2日,他带着足够装备几个医疗队的药品和器材,从温哥华乘海轮前往香港。

1938年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 。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术 300余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大批伤员。

1938年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

4、病重逝世

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给伤者做手术时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二、后世纪念

白求恩墓 

石家庄市中山路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西侧,花岗石墓基,墓顶为半圆型,墓前有汉白玉墓碑,上刻“白求恩大夫之墓”,两侧长廊有白求恩革命活动照片。墓前广场有白求恩全身塑像。

白求恩命名的医院 

以他命名成立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河北石家庄市)和白求恩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吉林大学,改名白求恩医学院/科部)。加拿大约克大学以他命名了白求恩医学院。

白求恩雕像 

位于唐县的白求恩雕像(2018)1949年迁葬到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陵园中仅有的两座雕像是为他和柯棣华大夫立的。他是被中国政府树立雕像的第一位外国人。

白求恩纪念馆 

格雷文赫斯特白求恩纪念堂1976年中加建交,加拿大政府购下了白求恩的父亲在格雷文赫斯特的住宅,将其恢复到1890年白求恩诞生时的样子,又把邻居的白色房子布置成了“白求恩纪念馆”。故居楼下的书房、卧室等都保持19世纪末白求恩生前在此居住时布置,二楼是白求恩事迹展览室。2002年8月,中国血统的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到此,为白求恩的铜像揭幕。白求恩故居被加拿大政府列入加拿大国家文化遗产。

白求恩命名的中学 

安大略省他家乡斯卡区的中学也以他命名。

文学:

白求恩去世后毛主席为了悼念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学习白求恩》,在1939年12月21日发表。这篇文章后来和毛主席的另外两篇同一时期的文章《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一起在文革期间成了所有中国大陆人都要背诵的“老三篇”。白求恩的名字也因此而家喻户晓。

影视:

1964年中国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他的事迹合拍了一部电影《白求恩大夫》。主演美国人谭宁邦,演员有田华、梁波罗、村里、英若诚、扬在葆等。

1977年加拿大拍了一部电影《白求恩》。

1990年,中、加、法合拍了一部电影《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

2005年,中、加合作拍摄了一部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

邮票:

1990年3月,为庆祝白求恩诞辰100周年,中国和加拿大联合发行了纪念邮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0
编辑本段简介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Dr. Henry Norman Bethune)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国际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于1938年初不远万里,突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 ,同年6月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带领流动医疗队活跃在山西、河北两省。他总是不顾危险,亲临前线,就地施行医疗手术,从而大大减少了伤病员的死亡,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同时,他还帮助方兆元等八路军医 护人员提高医疗水平,为部队培养了 一批合格的医护工作者。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从而赢得了根据地的干部、战士和老乡的尊敬和爱戴。在共同的战斗中,白求恩也对八路军和根据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一次手术中,他的手指不慎被割破而遭感染,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他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第2个回答  2019-12-10
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1],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病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3个回答  2020-12-23
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500多人,敌人不断反扑战斗非常激烈,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在临沂,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了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敌机不断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是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是离开这里。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开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不然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转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式的需要啊,来说,谢谢部长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尿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像手术台铺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抬价队,对,抬起,做过手术的伤员,迅速向后方转移,排球,恩仍然争分夺秒的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第4个回答  2019-12-10
可以上网查查,书店也有,历史档案馆可以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