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十三邀》许知远引发公众号的狂欢,,为什么节目评价很好?

如题所述

一档节目之所以好看,必然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性,能够得到好评则是与观众产生了一定共鸣,观众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甚至是认知到一定三观问题,而《十三邀》便是这样一档节目。《十三邀》不靠流量群体支撑,更没有华丽背景格调,豆瓣评分却高达8.4分,完全以节目质量取胜,是一档与时代潮流相悖的访谈节目。

节目《十三邀》虽然是一档访谈节目,却不是单纯的访谈节目,它打破之前访谈节常规化,邀请文学作家许知远为节目主持人,以一个知识分子的“偏执”思想,采访社会不同领域有着较大影响力的个体,目的在于通过采访各个成功人士,从而探讨解读人生真理,通过思想摩擦碰撞,深挖人心信念。节目播出以来受到外界议论纷纷,有不少真性情之人,也有不少看热闹不嫌事大之人,更掀起对于社会自身深思反省的思想热潮,具有较大影响力。

随着《十三邀》节目的诞生,主持人许知远成为社会群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他本一个作家,生平与各种书籍打交道,如今却与真人对立而坐,展开深层次交流,当然许知远同样是见过世面之人,在这一过程中,他从未有过半分紧张,相反表现更多的是一份骨子里的任性。许知远的采访模式与旁人截然不同,语言犀利甚至是许多人不予接受的,但这就是许知远的个人魅力,虽然事先会对被采访者信息做功课,但也仅只是为了解一个人的基本信息,并非与许多访谈节目一般,照部就搬作为采访问题,以求做到更好互动与节目效果,显然这一套在许知远这里并不适用。

许知远性格随性自然,个性有着许多文人之士的傲慢与执着,他的问题也许并不多,却针针见血,且穷追不舍,他不温柔,会将情绪挂在脸边,对于嘉宾认可就是认可,不认可便直言不讳,丝毫不留情面,甚至时常出现尬聊场景,虽然没有太多猛料,但却非常刺激有趣。许知远不将嘉宾视为高高在上之人,看上去许知远是一个与大时代潮流格格不入之人,在大伙以流量为王时,他总是更多关注精神领域饱满富足,看似他一生都在追求信念、精神财富,因此他对于许多不与他思想共鸣的嘉宾而心怀不满。许知远带着自己独有的偏见看待人物,无论是话题度,还是语言冲击都异常精彩,也许对于这样的访谈节目许多人并不感冒,但其中透露出来的哲理却异常丰富,一次次精神世界的洗涤,使更多人反思自身。

所谓《十三邀》,其实是每一季邀请13个代表人物进行访谈,包括罗振宇、马东、俞飞鸿、贾樟柯、李安、李诞、姚晨等各行各业之人,节目组制作非常用心,为尊重每一位嘉宾喜好,节目组时常更换采访环境。无论是咖啡店,餐厅中,还是在办公室内,缓慢节奏与人物本身渲染出沉稳大气风韵,这也正是一帮成功人士坐下来该有的气场。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许知远虽然是偏见的,但看到他沉浸在书海生涯中,其实也是非常有魅力的,他的执着被观众尽收眼底,在餐厅中与李诞谈话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他的不屑,以及与马东谈话时的尬态,这些被外界议论的话题,对他而言完全没有放在心头。他更多关注的是对于人生的认知,及世界解读。节目《十三邀》巧妙利用这一点神抓人心,在如今流量大时代下,做出一档以“内容为王”,有营养价值的节目,实属不易,聆听成功人士的不同故事,从而有所感悟,从而昂首阔步向前走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7

今年上半年,因为要写一篇关于姜文《邪不压正》的影评,我特意去看了一下《十三邀》第二季许知远对姜文的访谈。也因为这个契机,《十三邀》成为了继高晓松老师的《晓说》,第二个我一期不落的节目。

先说一下《十三邀》和《晓说》的区别。

《十三邀》和《晓说》的区别其实是《十三邀》与所有访谈节目的区别。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腾讯视频里《十三邀》的标签并不是综艺,而是新闻。可是相较于新闻类节目,《十三邀》是剑走偏锋地用一个个公众人物,或者一个个群体去表现社会现象,而不是通过一个个社会新闻。这样一来就显得《十三邀》本质上更偏向于一个访谈类综艺节目。

可是它与一般的访谈节目又有所不同。一般的访谈节目请到类似于张艺谋、贾樟柯这类导演,无非是列举一下他们的成就,夸赞一下他们的功绩,再给新电影宣传一下,能爆个猛料更好。

《十三邀》在这个方面就显得没那么刻意,在节目里,许知远不会去强行找话题,也不去阿谀奉承这些大导演。在节目里,许知远带着镜头去往姜文长大的地方,去往张艺谋的片场,他带着一个又一个问题,也带着观众的好奇去拜访这些导演。如果没有话题,那就把嘉宾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来。

再说许知远。

很多不喜欢《十三邀》的风格,是因为他们觉得许知远太“装”了。许知远曾在节目里提到了“巨婴”这个词,而在我看来,许知远在节目里表现得完全就是一个对如今快节奏社会充满好奇的“巨婴”。而那些被认为是“装”的行为,恰恰是这个文人真实的一面。

在与李诞的那一期节目里,许知远是带着巨大的困惑和偏见与这个年轻人对话。他很好奇这个年轻人背后代表的,当代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但又不是那么认同。这一期节目看起来是一个隐居多年的稚嫩灵魂和一个看破尘世的老灵魂之间的碰撞。

最重要的一点是,很多时候在《十三邀》这个节目里,观众和主持人许知远是站在对立面的。在一期又一期节目里,许知远不停地向我们,或者我们代表的群体发出质疑,这种参与度和融入体验,是其他访谈类节目没有体验过的。

第2个回答  2019-10-17

许知远在大学时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后来却成了一名作家,仅仅从表面很难让人想到这会有什么联系,但是细细想来,两者对于思维的深度要求都是很深的。《十三邀》是一个脱口秀节目,通过采访式的对话,来交流,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

节目采访的人物都是对当代社会有着一定影响的人,节目的立足点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像是一种思想的碰撞,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十三邀》就是在向我们展现高层次人的思想,这是一个关于思维对话的综艺,更是一场成功者之间的故事。

一、对话各界有着精神灵魂的人物

近两期的节目对唐诺、尤瓦利进行了采访,唐诺是一位台湾作家,不过并不出名,但是他每天窝在咖啡馆里阅读,每天阅读时间在八个小时以上,多年来从未间断,在现代一个阅读正在退化的年代,他的坚持显得很难得。他对于阅读,对于读书,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阅读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即使他不出书,他也觉得阅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而尤瓦利是人类简史的作家,他对未来的预测是悲观的,在许知远对话尤瓦利时,他的言辞略显犀利,他认为人类以前拥有了掌握外界所有事物的能力,但是却没有掌握人内在的精神力量,他所谈的范围特别大,他所到达的层次也是很高的,他对于一些事物的思考也很有深度。

二、采访话题重精神

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都在追求效率,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不选择阅读纸质书籍的一个原因,并且在各种压力之下,浮躁和压力几乎呈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在这种状态下,对于精神方面的思索就缺少了,偏偏有很多人喜欢夸夸其谈。这个节目恰恰是填补这个缺陷的,听不一样层次的人讲他们的见解,是吸收知识、认识事物本质的一个不错的途径。

三、发问式的对话方式

许知远通过发问的方式,直接让采访者来回答问题,而并非去充当这些成功人士的传话筒,这样把这些成功人士的形象直接让观众去体会,发问很像是在挑别人的刺,一不下心很容易让许知远和被采访者下不来台,但是这些发问却也使那些成功人士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通过对这些现代社会成功人士的采访,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时代的特质。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对这个社会的见解。在如今,观众对于优质内容是很认可的,这也是这个节目评价很好的一个原因。《十三邀》,顾名思义,这是许知远对十三个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人物的采访,它代表着不同阶层成功者们的感悟,以及多年以来的沉淀,在这个节目中观众能体会到许知远的忧虑和沉思,也能感受到在节目背后他的付出,在这个节目中也能看到许知远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第3个回答  2019-10-17

因为《十三邀》谈论的主题很深刻,或者说是许知远和嘉宾们聊天的内容很深刻的,比较“直”,没有太多客套、恭维和伪饰的话,而是两个人直白的用聊天的方式去碰撞。许知远在书里也说他是要做严肃的具有洞察与思考的知识分子代言人,反对庸俗,焦虑公众的盲目与浅薄,所以每期的嘉宾都很有时代的代表性,也让整个节目透露出对时代的思考的气质。

节目也让许知远以“偏见者”的人设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天生所带的“偏见”顺理成章地成了这档访谈节目的闪光点,而且让越来越多的人从节目里中感受到了思想的震荡与共鸣,内容也脱离了信息时代的快消时代,让人真的可以从这些对话里学习到一些东西。说实话,我在第一季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很喜欢了。

除了节目形式,另外还有场地和画面的剪辑值得夸一夸。画面感觉低调沉稳,整个节目看下来很舒服,尤其是每期的场地都不一样,印象比较深的是女演员俞飞鸿那一期的茶室和作家白先勇的天津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性建筑利顺德大饭店,感觉似乎也结合了嘉宾的性格特点选择了采访场地,很奇妙,说明节目组真的很用心了。

《十三邀》出品人、腾讯网副总编、原央视制片人李伦曾说:“满足用户真实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内容一定会火。”《十三邀》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泛娱乐时代里严肃、深度内容的能量所在,既丰富了互联网内容本身,也满足了人们内心的需求。

节目数据显示:自开播以来,《十三邀》的豆瓣评分一路攀升,从首季的8.2分,到第二季的8.4分,再到第三季的8.5分。

从《微博2017年白皮书》中可以明确地看到《十三邀》是一线城市最受用户欢迎的视频节目,其受众集中在21-35岁的高学历白领人群,他们渴求从厚重、深刻的严肃内容中汲取营养。《十三邀》的成功,为深度内容注射了一针“强心剂”,证明了当内容达到一定深度就形成了知识,而知识则快速聚拢起大量高粘度、高价值的人群,带来远超泛娱乐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每一季的十三个代表时代切片的采访个体,还有如此高质量的访谈内容都决定了《十三邀》的高质量。而且在新的一季中,节目在内容层面更进一步升级,嘉宾选择进入全球视野,同时,在话题选择上也进入更大时间和空间维度,强化节目本身的“兼融”属性。

《十三邀》作为一个不断进步的高质量的新闻访谈类节目,脱离了网络时代的娱乐性,以品质取胜,相信以后的节目也会越来越精彩。

第4个回答  2021-11-08

链接:http://pan.baidu.com/s/1C0eEU7McUeT0F6r7zamxjQ

提取码:s98r

许知远《单读第一季》音频合集。我对历史越来越着迷,尤其是历史中那种日常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困境。有多少人是徜徉在所谓的幸福之海,即使你在新婚之中,我也深表怀疑。他是一种新的旅行文学体的创造者,最讨厌自己被称作旅行作家,我觉得他更适合的是一个情感和智力上永远的流亡者,他讨厌所有一切熟悉的事物,总愿去那种陌生的地方,不管是阿根廷那片巨大的荒原,还是澳大利亚中部土人的部落,或者我们非常熟悉的香港、纽约,他都能用流亡者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

课程目录:

许知远:春之祭+日瓦戈医生

许知远:茨威格与布达佩斯大饭店+米沃什与旧金山

许知远:伊恩·布鲁玛与李香兰+和杨牧一起,望春风

许知远:告别“南洋”,告别李光耀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