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庞德《在地铁站》
庞德(Ezra Pound)
原文: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诸种译文:

1.在地铁站
人潮中这些面容的忽现;
湿巴巴的黑树丫上的花瓣。
(罗池)

2.地下车站
人群中幻影般浮现的脸
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钟鲲)

3.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幻影;
潮湿又黑的树枝上的花瓣.
(成婴)

4.在伦敦的地铁车站里
这些脸的幻影在人群中,
一条潮湿的、黑色枝干上的点点花瓣。
(李德武)

5.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
湿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
(赵毅衡)

6.在地铁车站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飞白)

7.地铁车站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
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又: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裘小龙)

8.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又: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

(杜运燮)

9.地铁站里
出现在人群里这一张张面孔;
湿的黑树枝上的一片片花瓣。
(张子清)

10.在一个地铁车站
这些面孔似幻象在人群中显现;
一串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干上。
(江枫)

11.地铁站上
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
(郑敏)

12. 人群里这些脸忽然闪现;
花丛在一条湿黑的树枝。
(流沙河)

13. 人群中,这些面孔的鬼影;
潮湿的黑树枝上的花瓣。
(余光中)

14. 人群中千张脸空的魅影;
一条湿而黑的树枝上的花瓣。
(洛夫)

15. 这些面孔浮现于人群;
花瓣潮湿的黑树枝
(颜元叔)

16. 在群众中这些脸的魅影;
花瓣在一根濡湿的辚树丫上
(李英豪)

17. 在这拥挤的人群里这个美貌的突现;
一如花瓣在潮湿里,如暗淡的树枝
(周伯乃)

18.人群中一张张魅影的脸孔
湿黝枝干上片片花瓣
(张错)

庞德作此诗的背景资料:

庞德自己曾在1916年写道:“三年前在巴黎,我在协约车站走出了地铁车厢。突然间,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面孔,然后又看到一个,然后是一个美丽的儿童面孔,然后又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那一天我整天努力寻找能表达我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认为能与之相称的、或者像那种突发情感那么可爱的文字。那个晚上……我还在继续努力寻找的时候,忽然我找到了表达方式。并不是说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现了一个方程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小斑点。……这种‘一个意象的诗’是一个叠加形式,即一个概念叠在另一个概念之上。我发现这对我为了摆脱那次在地铁的情感所造成的困境很有用。我写了一首30行的诗,然后销毁了,……6个月后,我写了一首比那首短一半的诗;一年后我写了下列日本和歌式的诗句。”

诗歌解析:

作为一首意象主义的代表作,这首诗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和称赞。从目前国内的译本看,也是一首译本相对较多的诗。
尽管庞德也曾指出,翻译是在新的语言系统的再创作,但是他个人的诗歌原则最好也能在中译本中体现。由于本诗加上标题只有三行,可以进行较细致的分析。
首先是标题,很多译者心中出于对汉语习惯的尊重,将这首诗的标题译为“地铁车站”而忽视那个量词和最前面的介词。我认为这是值得考虑的,因为在这样的一首诗中,任意一个词的忽略都会对读者正确或者说是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带来麻烦。诗题中最后的单词除简单的地铁译法外,也有巴黎地铁、伦敦地道等类似的解释,但我认为还是不要把地名放进诗题,因为那样做的结果一是加长了诗题,二是把本来的一个词变成了译后的两个词。对于这首短诗,我想最好还是采取“逐字对译”的原则,所谓无一字无来处,因为庞德写这首诗,已经经过了多次精减,这些留下的,已经是无法或者不能够再省略的。很多译者校对自己译文通常采用的一个办法就是,将已经译好的诗译回,如果在译回的文本中,和原作有比较大的出入,那就说明最初的翻译可能存在问题。
再看诗的正文,从整体看,这首诗由二行,也是由两句话构成,中间有一个分号,这说明这第一行和第二行之间是一个并列式的结构。再仔细读就会发现,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事实上也可以分别看成是两个复合式的名词,即“幻影”和“花瓣”,这两个名词是并列式呈现,而并没有强调其因果。根据以上分析,我个人的看法是,首先在句式上,要译成两个并列的句子,其次是不宜过分告诉读者其间的关联,比如有的译者把第一行译为“幻影在人群中闪现”一类,由于这个“闪现”的动词性强调,就已经改变了原诗的句法和整体结构,虽然这样的译法可能会对读者理解诗有一点类似指路的好处,但这首诗的根本魔力却在于不给读者指路。
下面进行分行的研究。第一行的难题主要在于关键词apparition。这个词大体有幽灵、魅影,幻影等几种译法。但在中文里,前面两个词都是和鬼有点关联,有阴森丑陋一类联想会让人感觉稍微不适。从庞德的自述中看,他在地铁中看到的是“美丽的脸庞”,因此,我认为取稍中性的幻影更保险些。至于脸的美,则由后面的“花瓣”一词来担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原诗中这个“幻影”放在句前是起强调、引起读者注意的作用,但译为中文后,这个词不知不觉地到了句子最后,其实这首先缘于Of的存在,同时也符合中国古典诗的重音和感受。
再说第二行,这一行的关键还是在核心词Petals上。很多译者强调了花瓣是复数,但表现复数的方法却很不相同。有的用很多、许多,有的用点点、朵朵、片片,在中文中,花瓣这个词的复数表达一般只有用很多、许多来说,有人曾创造性地用“花瓣们”来表达这一复数,感觉很搞笑。按照庞德朴素的要求,我认为这里最好还是不要用那些“点点朵朵片片”,因为原文中并没有说清那花瓣的形状,也不打算对花瓣的形态进行更多的渲染。另一个词是在于“树干”的译法,这个词可以是大树的主干,也可以是大树枝。我个人感觉,如果是说的一棵大树的主茎干,可能这里就不用加量词了,所以我想这个树干应该是树上面的不是太粗的那种。另外就是量词的翻译,是一条还是一个,我最后选择了一枝,是为了弥补“树干”本身在形象方面的不足,另外在古诗中也有“一枝红艳”的用法。再有就是中间两个形容词,我的感觉就是简单直译,不加别的装饰性的东西。从音节上讲,单音节的湿和黑感觉过于急促,最后选定的是潮湿和黑色。
最后说一下韵,这二行诗是不押尾韵的,译者也就不需要再凑这个韵;在第二行中,树干和花瓣形成一个行内的韵,这大约也足够带来声音方面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23
答案:应该填写:
老木匠在后花园墙壁正中处开了一个门。

阑少了柬就是门

闪没有人也是门

间没了日还是门

闷没有心也是门
第2个回答  2015-01-23
阑去掉东 间去掉日 闪去掉人 闷去掉心 四句都是说的门追问

阑,闷,闪,间啥意思

第3个回答  2015-01-23
阑干少了柬就是门追答

闪没有人也是门

间没了日还是门

闷没有心依然是门

追问

打上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