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观音大士齐同慈爱是什么意思?

观世观音大士齐同慈爱是什么意思?

“齐同慈爱”思想出自于道教经典《度人经》,其全称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度人经》云:“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忌,言无华绮,口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泰民安,欣乐太平。”这十不二无,是道教伦理思想的精髓,而其希望达到的“慈同齐爱,异骨成亲,国泰民安,欣乐太平”,则是一个建立人间仙境的崇高理想。所以,在道门之中,显得十分重要,具有纲领性质。

“齐同慈爱”思想告诉人们要乐人之吉、悯人之苦、救人之危、赈人之急,以道教的悯爱之情,慈心于物,悯及一切。所谓齐同,即同等、一样,没有任何差别。慈,慈心于物,以慈祥和善的心去对待他物,当然人是首位的,还包括了一切生物,甚至于无生物,同等地慈祥对待他们,也同等地关爱他们。太上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又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都是有差异的。有利于我的,赞成我的,善待我的,认同它,亲近它,所谓“善者吾善之”,较为容易,但是,反对我的,不能善待我的,也认同它存在的价值,同情他的不幸,原谅他的缺点,爱护他的成长,即“不善者吾亦善之”,就非常不容易,寻常几乎不可能做到。而如果做不到,也就不能“得善”,远离太上之旨。而我们提倡的“齐同慈爱”,是以“十不二无”为前提的,只有清除了一切不良的道德观念,才能做到。她超越了一际差别,消弭了任何人际或人与物之间的对立仇怨。因此,“齐同慈爱”思想的根本之义就是要实现“物我无别、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不论贫富贵贱、亲疏远近、花木鸟兽,皆给予相同的爱,既无分别之心,又无差别之念。

“齐同慈爱”思想在道教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道教产生之初,正值东汉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正一盟威道系师张鲁创立义舍,置义米义肉于内,免费供路人量腹取食,并发布《月令》,命令在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因此,自道教产生之初,就已经有了“齐同慈爱”思想的萌芽。然而,在道教初起时,道派不一,有的人对于修道目的不清,只顾自己寻找长生秘方,而极少想到大道无私,应共享其果,只是做个自了汉。对此,葛洪等仙师都曾加以批评,提倡修道以行善积德为先,而在《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概括出“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命题,则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升华。我们提倡“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就必须有爱人之心,平等对待一切的理念和情怀。否则,“无量”便无从谈起。

在中国文化史上,思想史上,“齐同慈爱”思想是道门的一大贡献,也表现了道门崇高而独特的胸怀。爱,并非道门一家的主张,儒家强调“仁”,提出了“仁者爱人”的主张。但这种“爱”是有等级观念的,即是以“亲亲”的原则为前提,即凡是有亲缘关系的,要爱得深一点,亲缘越近的爱得越深,尤其是生身父母与同胞兄弟,爱得最深。而“齐同慈爱”的观念,则打破了这一前提,要平等地爱一切,没有血缘关系的要让它与兄弟之爱一样。在文化史上,墨家曾经主张兼爱,即共同的、广泛的爱一切人,但是墨家讲兼爱,往往又同“交相利”联系在一起。而“齐同慈爱”却要求超越一切利害关系之上,根本上是一种主张全人类的全生物界的乃至全宇宙的慈祥和关爱。这是她独特的观念,也是其不可替代的思想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