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民国时期的十名名记者

如题所述

“报界之奇才”黄远生

黄远生(1885-1915)原名黄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九江人。民国初年著名记者。 这个人的死是一个谜。他的生,则是一段被湮没的传奇。 他20岁进京赶考,在清王朝最后一次会试中高中进士。他不按朝廷惯例接受官职,却赴日留学,后来投身报界。他在美国旧金山被暗杀,枪手却一直不知是反动的袁世凯所派,还是革命的国民党人。 历史的记叙往往忽略他末代进士的身份,而凸显出一位开山记者———“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专职记者,因为此前的中国报人多为政论家,自他始方以新闻采访和写作著名于世,其“远生通讯”被视为民初中国新闻界的一大招牌。 他年少风光,时人赞为“同是记者最翩翩,脱手新闻万口传”,更誉之为“报界之奇才”。
“救亡图存”邵飘萍
邵飘萍(1886~1926),又名镜清、振青、新成,学名锡康,笔名阿平、素昧平生等。紫溪人,后随父母迁居金华。14岁进秀才,21岁就读浙江省立高等学堂,接受维新共和思想。民国元年(1912),与杭辛斋在杭州合办《汉民日报》,任主编,被推为省报界公会干事长。民国2年8月,以“二次革命”嫌疑罪被捕,《汉民日报》遭封。翌年营救出狱,东渡日本,入法政学校组织东京通讯社。民国5年春回国,主持《时事新报》笔政。继应聘为《申报》驻北京特派员,并在京创办新闻编译社。
民国7年10月,独资创办《京报》,受聘为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导师。民国8年,到北大“五三晚会”发表演说,疾呼“救亡图存,奋起抗争”!因遭通缉,《京报》被查封。再次流亡日本,被聘为《朝日新闻》社特约记者。在日期间,著书向国人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系统考察和研究日本新闻事业。民国9年回国复办《京报》,任社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北方新闻界中最早和党组织发生联系,为“亢慕义斋”校订马列译著。民国11年,免费发行《纪念马克思特刊》、《列宁特刊》,利用特殊职业条件,常将情报提供给党组织。在办报之余,致力于教育事业,曾应聘为北京平民大学和政法大学教授及务本女子大学校长。
民国14年春,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中,多次发表署名评论,又联合同仁拒登英日广告,发起募捐,救恤难胞。“三·一八”惨案后,直书奉军暴行,《京报》成了讨伐段祺瑞的舆论阵地。民国15年4月20日,遭张翰举出卖而被捕。26日,被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亲自批文追认其为革命烈士。著有《新闻学总论》、《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博爱”林白水
林白水(1874-1926年),原名林万里,字少泉,号宣樊、退室学者、白话道人,闽县(今闽侯)青圃村人。幼承家学,又拜名士高啸桐为师。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应林启之邀,赴杭参与创办求是书院、养正书塾、东城讲舍、蚕学馆4所新式学堂,任求是书院总教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六月,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宣扬新政,提倡社会变革,宣传禁烟,倡导破除迷信及妇女缠足等恶习。受其影响,杭州成立全国第一个“女子放足会”。
光绪二十年(1902年)一月,返福州,与表兄弟黄翼云、黄展云等创办全省第一所新学——福州蒙学堂,在校秘密组织“励志社”。后到上海与蔡元培、章炳麟等创立“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社”和“爱国学社”,出版《学生世界》杂志。翌年,赴日本留学,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拒俄排满活动,加入“军国民教育会”。同年夏返沪,与蔡元培等创办《俄事警闻》。十二月,自办《中国白话报》,公开鼓吹以暴力推翻帝制。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任《警钟日报》主编,宣扬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
孙中山曾书“博爱”二字相赠。后加入光复会。辛亥(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万里回闽,任福建都督府政务院法制局局长和共和党福建支部长。民国2年(1913年),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被聘为总统府秘书兼直隶省督军署秘书长。次年,袁世凯解散国会,万里回到福建。民国4年,再度入京,附和袁世凯称帝,被袁委为参政院参政。帝制取消后,万里重操新闻旧业,创办《公言报》,任主笔。
民国8年初,在上海创办《平和日刊》。民国10年春,在北京创办《新社会报》,自任社长,以白水为笔名,发表政论文章,揭露军阀政客的黑幕丑闻。翌年,被查封,万里入狱3个月。出狱后,《新社会报》改为《社会日报》出刊。民国12年10月,因刊登揭露曹锟贿选总统的文章,报馆遭封闭,他再次入狱。出狱后,于民国15年8月5日在该报登载《官僚之运气》一文,揭露潘复与张宗昌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丑闻。当晚遭军阀张宗昌逮捕,翌晨被杀害于天桥。北伐成功后,由林森等资助扶柩回乡安葬。有《林白水先生遗集》传世。
1986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其女旅美华人、美国国防大学教授林慰君捐资在故乡建立纪念堂、纪念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