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春节民俗有哪些?

如题所述

浦江的年节,节前节后历时约一个月,故有“年忙月忙,十二月最忙”的谚语。从农历十二月二十起,各家都要“掸尘”,拆洗被褥,清洗家具,洒扫庭除,疏通阴沟,开始做年糕(俗称跌头糕),蒸火糕,做冻米糖(俗称切米胖),酿年酒,剪窗花,准备年货和缝制新衣。十二月廿三或廿四送灶神(俗称镬灶菩萨)“上天”述职,至除夕前再迎接其“下凡”,以祈求其“上天陈好事,下界保平安”。各户准备春联(俗称年对),包括贴在大门、内室、香火龛、灶头、栏头、床柜家具、碗橱以至杆秤、石臼、水缸上的春联、斗方或吉语小条,在除夕“谢年”之前都要张贴到位,加以悬挂于中堂的祖宗肖像以及年历、年画等,到处都呈现出喜气洋洋的节庆景象。
除夕
  在农历十二月三十(或廿九)傍晚或稍前举行的“谢年”,是年节中的大礼。在宗族聚居的地方,各户习惯先将谢年必备之福礼(猪头、猪尾、全鸡、年糕等)盛在“提鹅桶”中,供祭于厅堂或堂楼之八仙桌上,点上香烛,鸣放鞭炮,叩拜天地、香火以及灶神和土地菩萨。然后回家祭拜祖宗,燃放鞭炮,全家团坐吃“年夜饭”。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菜肴充盈桌面,以庆一年之终和来年之始。菜肴多是地方风味,酒是家酿酒,就席者为自家老幼,也可请孤独亲友参加。自家如有外出缺席者,亦摆上餐具空占一席,以示完美无缺。席上必有鱼、肉丸和年糕,寓意岁岁有余、圆美无缺和年年高升之意。年夜饭故意烧得多一些,孩子的饭也多盛一些,吃不完剩下,可“留到明年再吃”,以示吉庆有余。庆宴以吉利语言和慢节奏边吃边叙,尽欢而散。一些地方还有先过“小年”的习俗,据说是为了使已出嫁的女儿一家也一起过年而设置的,时间在除夕前一天或更早一些,其规格与年夜饭相仿。
  饭毕,家长给小孩分“压岁钱”(俗称八卦钱),有的还泡糖茶、吃荸荠。晚上要通宵燃烛点香,灯火通明,全家老少“守岁”,大家都要说吉祥、祝福、喜乐的话。为了防止小孩说出不吉利的话,先用手纸抹其嘴(俗称揩屁股),以示童言犹如放屁,神灵不会计较。家养的狗猫猪羊等,也享受一点“年节之乐”。特别是狗,除吃饱吃好以外,有的还醉之以酒,使其不会狂吠乱叫,吓走“福神”。
  现今除农村的“谢年”,城乡的吃年夜饭和分压岁钱依然如前以外,其他程序都有不同程度地淡化和简化。但年夜饭的规格档次远非昔日可以想象,山珍海味已不再稀罕。以前最盼过年和最高兴的是孩子,扳着指头数着还有几天过年。现在不少孩子却说,过年也“没啥劲头”,吃的东西过年和不过年也差不多。只有“压岁钱”是实实在在的,只是常常被父母“收缴”去。一部分人数较多又疲于筹办“年夜饭”的家庭,尽早向宾馆、饭店预订,每桌在千元至数千元不等,出价低者和迟订者还会“落空”。压岁钱以往每人只有两三角到一两元,现今非百元拿不出手,上千元者也不稀奇。年夜饭要关起门来吃,除夕夜一般也不到别人家走动。饭后开门燃放烟花爆竹,吃水果瓜子,打牌娱乐或收看春节晚会等电视节目直到结束,现在“守岁”到天亮的只是少数。
  解放前,过年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开支,故被称为“年关”。对于度日如年、终年难得温饱的家庭更不啻是难过的“鬼门关”。其时,年关将近,债主上门讨债,负债者则外出逃债,直到吃年夜饭时才敢回家团聚,因春节期间忌讳讨债。
  春节
  正月初一,早晨开门即鸣放鞭炮,谓之“开门见喜”。此时各地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异常。大人小孩都穿戴一新,老幼依次祭拜祖宗,幼辈向长辈拜年,同辈之间相互恭喜,然后,合家团聚吃早饭。这一日最讲吉利,不得到别人家去,禁忌吵嘴、打架,人们都不干活,连扫帚也“放假”,虽满地蔗皮果壳也不打扫。不用生米煮饭,而吃除夕夜食剩下的饭菜加肉汤煮成“杂饭”,有的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初五。也有的在正月初一早上吃汤团、年糕、馄饨之类。
  初一早上全家上坟祭祖,点香焚纸放鞭炮,向祖宗拜年,压烧纸于墓上,回来折带松柏等常绿树枝,以取“常青”之意。初三起开始去亲友家拜年。礼物(俗称包头)宜“凑双”,原为白糖、藕粉、蛋糕、糖枣(江米条)之类。给长辈的须有白糖或冰糖,一般平辈不收或只收部分礼品,只有长辈才能收糖。招待拜年客,先上糖茶、鸡蛋、面条,再上冷盘和“三套头”(馒头肉、年糕、麦饼或馄饨粿粽)以及汤菜,饮酒用菜也有节制,桌上的鸡肉照例不动不吃。拜年后,长辈要给小辈“红纸包”(俗称串八卦)。收礼后一般还要“回礼”。拜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告结束,无故不去拜年意味着绝交。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倡移风易俗,过“革命化”的春节,祭祖谢年等被抹上“封建迷信”和“宗派残余”的色彩,较大型的祭祖活动常被劝阻取消。春节期间,有的地方组织党团员、民兵筑水库、挖塘泥,或积肥、修渠道。改革开放后,春节的不少繁文缛节多有简化或革除,唯上坟祭祖和拜年依然不变。上坟者鞭炮、烟花规格花费颇多,有的则改为敬献鲜花,拜年礼品档次提高,动辄数十上百元,压岁钱也在百元至千元不等。
  元宵节
  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过了此节,年节即告结束,故分外隆重,富有喜庆。举行家祭后,收下祖宗肖像,晚饭亦甚丰盛,且必有“麦饼”,有的还吃汤团,取其团圆、圆满之意。饭后鸣放鞭炮,炒黄豆、花生、瓜子,谓之“爆元宵”。晚上,众出观灯,春节的迎灯活动也至此推向最高潮。城镇的机关、单位、商店、工厂、学校,农村的厅堂、走廊和各家门口,都悬挂着各式彩灯,加之龙灯、花灯串演,到处灯火辉煌,车水马龙。旧时正月二十县城有“火炮会”,故其春节延至该日方告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