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当代学生翻译及答案

不要给我在里面黏贴一大堆一大堆的,要第30-60篇的,好的有追加50分,不好的将问题关闭

30.裴略自赞
温彦博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候选官员裴略没有得到任命。于是他向彦博自荐,说自己善于以俗语讽刺戏谑。彦博就让他嘲厅前丛竹,裴略说:“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里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又让他嘲屏墙,裴略说:“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彦博说:“你说的嘲语好像在针对我吗。”裴略说:“已经在动你的肋部了,何止是伤到胳膊啊。”温彦博感到羞愧,给了裴略官位。

31.荀巨伯以德退敌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这种为了贪生怕死而败坏道义的行径,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身体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整个军队撤离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32.蔡洪赴洛
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出身卑微中求英才,于山野隐士中征俊杰。你是吴楚之地的读书人,亡国之人,有什么特殊才华来参加征召呢?”蔡洪回答:“ 夜明珠不一定出产在孟津河里;满握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仑山中。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圣贤的诞生地,不必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把商朝愚顽的百姓迁到了洛阳,难道诸位就是那些百姓的后代吗?”

33.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随手就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而且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34.王羲之机智
王羲之十岁的时候,大将军十分喜爱他。常让他在帐中睡觉。王敦曾经先起身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一会儿,钱凤进来了,商量大事,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就谈背叛朝廷的计划。王羲之醒来后,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惊骇之余,知道自己没有性命了,于是吐口水污秽自己头脸和被褥,假装睡着。王敦他们刚刚密谋到一半,才想起了王羲之还没有起,两人十分惊慌,生怕小孩泄露出去,都说:“不得不除掉他 !”等到揭开帐子,却见王羲之吐的唾沫满脸,相信他确实是睡着,于是得以保全。在当时称赞他聪明。

35.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36.陆绩怀橘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和袁术关系很好。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藏三只,临走告辞袁术,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做客却带着橘子,为什么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橘子甜,想拿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惊奇,后来常常称道此事。
现在有人在席间在怀里藏果,想逗弄小孩。同样藏到怀里回去,为什么不把爱孩子的心转化爱父母的爱心呢。奇才呀陆郎,可以作为典范了。

37.苏武牧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38.楚襄王问于宋玉
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称赞你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是这样,有这种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话说完。” “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39.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曾经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浇脸。吃饭上顿不接下顿,每天只吃两顿饭。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他慷慨激昂地立下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大志。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0.任末负笈从师
任末14岁,背着书箱拜了老师,不怕艰难。常说:人如果不学习,凭什么去完成事业?有时靠在树下,搭一个草棚,削荆棘为笔,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照明。每当读书有体会时,把心得写在衣服上,来记事情。他徒弟佩服他刻苦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说:“一个人如果好学习,即使死了还活着;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算行尸走肉罢了。”

41.郢(yǐng)书燕悦
从前有人从楚国的都城郢写信给燕国的相国。 写时是夜晚,光线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仆人说:“举烛。”。结果无意识 地在信里写上了“举烛”两个字。 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很高兴,说“‘ 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燕相 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并予以施行。结果燕治理得很好。国家倒是治理好了,却不是写书人的本意。现在求学的人大多都是这样。

42.不食盗食
东方有一个人,名字叫爰旌目,准备到远地去,但在半路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狐父地方有个叫丘的强盗,见他饿倒在地上,便拿来一些汤水喂给他吃。爰旌目吃了三口以后,眼睛能看得见东西了,一看到丘,就问:“你是干什么的呢?”丘回答说:“我是孤你人,名字叫丘。”爰旌目说:“呀,你不就是那个强盗吗?为什么还喂我饭食呢?我是一个讲仁义的人,不吃你们强盗送来的饭!”他便两手趴在地上用力呕吐,呕吐不出来,喉咙里格格作声地趴在地上死去了。

43.小巷渡者
庚寅年冬,我从小路想进入蛟州城,命令小书童用木简捆书跟从。这时夕阳下山,傍晚的烟绕着树,望城有两里多路。于是问渡船人:“还能赶上南门开吗?”渡船人仔细看小书童,回答:“慢走,还开着;快走,那么关了。”我生气开玩笑。快走到一半,小书童摔了,捆书绳子断了,哭着没立刻起来。整理捆好书,但南门已上锁。我豁然开朗,想渡船人浅近的道理。天底下因急躁失败,昏天黑地而没有到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的吧,大概就像这样的吧!

44.一举而三役济
祥符年间,宫中失火。丁晋公奉命修建宫室,怕取土远。丁晋公就命令在大街挖土,没几天都成了深沟。命令将汴河水引进沟中,用竹排和船运材料,全顺着沟水运进宫中。事情完了,将被烧器材和多出材料填沟里,重新填街。一举做了三件事,计算省下钱过亿万。

45.物各有短长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实谨慎地做事,辅助主人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当官可以闻名天下,工匠伐木不如伐木工人,而现在在河中摇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46.推敲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47.刮目相待
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就开始完成学习。等到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天,就要换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48.知度
明君不是遍见万物,而是明了于君主所应执掌的事务。有术的君主,不是凡事都亲历亲为,却要通晓百官的要旨。通晓百官的要旨,所以省事而国治。明于君主所应执掌的事务,才能集权而止奸。止奸则摇唇鼓舌的不来,而实情得以明了。实情不加粉饰,而事实才能显露。这就叫做至治。

49.论语五则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忧虑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君子要言语木讷慎重但行动要敏捷。”

50.诫子书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

51.君子志道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52.以身作则,心平气和
父辈兄长有好的行为,晚辈学来可能学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长辈有不好的行为,晚辈倒是一学就会,没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长辈教晚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行为来率领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学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辞中白费工夫,不能以身作则。有道德的人行为若稍有超过或偏失之处,一些无德之人因为嫉妒,一定无法容忍而群起攻击。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过失,小人也不见得能容他。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和无道德的小人相处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他们,不可过于急切地责骂他们。

53.有度
国家没有永久的强、也没有永久的弱。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楚庄王并吞国家二十六个,开拓疆土三千里、庄王灭了他国,楚也就衰弱了。齐桓公吞并国家三十个,开辟疆土三千里;桓公灭了他国,齐也就衰弱了。如今这些国家都成了弱国,是因为它们的群臣官吏都专干乱国的事,而不干治国的事。这些国家混乱衰弱了,又都丢掉国法去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干柴去救火,混乱衰弱只会加剧。

54.至乐
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有可以存活身形的东西还是没有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
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对待身形的作法实在是太愚蠢啊。

55.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说:《诗经》有:“高山让人仰望,美德让人效仿。”虽然不能达到那最高点,但是心中始终向往它。我读孔家的书,就想象到他的为人。来到鲁国,瞻仰孔子的庙堂、坐车和服装、祭祀的器具,众学生按时在他的家里学习礼仪,我徘徊留连,不忍离去。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众多啊!他们大多是当时荣耀,过去了就完结了。而孔子一平民百姓,却传了十几代,读书人都以他为宗师。从天子到到王侯,中国谈到六艺,都是以孔夫子的言判为标准,可以说是最高的圣贤啊!

56.高帝求贤诏
听说古代圣王中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霸主中没有高出齐桓公的,周文王、齐桓公都是依靠贤人的帮助而成名,现在天下贤人的智慧才能难道不及古时候的人才吗?忧虑的是君主不去和他们结交,不去结交,贤士怎么能够来呢?现在我依靠上天神灵的保佑以及贤士大夫的帮助,平定了天下,把天下统一成一家。我希望这个天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祖先的宗庙以至无穷。贤人已经与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与我共同治理天下,使人民幸福,这可使得么?贤士大夫有肯跟我交游的,我能够尊敬他,让他做大官,特把这个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御史大夫周昌把这诏令下达给丞相,丞相酂侯下达给诸侯王,诸王的御史中丞下达给郡的太守,那些确实称得上德行贤明的人,郡守应该去劝他们出来,并为之驾车,送他们到丞相府,登记其经历、容貌和年龄。如果有那样的贤人而郡守不上报,发觉之后就罢免他的官,年老体弱多病的贤人,不要送来。

57.送杨寘(zhì)序
弹琴这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象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象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象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象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稻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58.曲突徙薪
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59.晋人伐刑
晋国出兵讨伐邢国,齐桓公准备发兵援救邢国。大臣鲍叔牙献计说:“如今就发兵太早了点,战争刚开始,邢国还没有灭亡;晋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还没有达到疲惫的地步。如果晋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耗尽,齐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就显不出它的重要。况且扶助处于危险之中的国家的功德,不如使灭亡的国家获得重生的功德大。你不如晚一点再发兵去救邢国,先让邢国和晋国互相攻打,这样对齐国实在有利。等到邢国灭亡了,再去援助它重新复国,那样的名声才真正更美好。”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就放弃了马上发兵救邢国的打算。

60.副使失物
李士衡在京朝昭文馆任编校书籍职务期间,以使者身份出使到高丽去,一名武官做他的副手。对高丽作为礼品赠送的财物,李士衡都不关注和在意,一切都委托给副手去处理。当时,船底有渗漏的地方,装船时,这个副手把李士衡所得的细绢及其他丝织品垫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东西放在上边,以避免浸湿或漏落。航行到海上,遇到了大风,船将要倾覆,船工们非常恐惧,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完全丢弃到海里去,不这样,由于船太重必定难以免祸。这个副手在仓皇之时准备把船里的东西全部投到海里去,也没有时间去拣择。大约投到一半的时候,风停了船也平定了。过了一会点数、检查所投的东西,都是这个副手的东西。而李士衡所得的东西,由于在船底就一无所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20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8025015.html?fr=qrl
这是全部翻译
答案我只有大部分的
要的话加283525991
第2个回答  2008-08-19
30.裴略自赞
温彦博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候选官员裴略没有得到任命。于是他向彦博自荐,说自己善于以俗语讽刺戏谑。彦博就让他嘲厅前丛竹,裴略说:“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里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又让他嘲屏墙,裴略说:“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彦博说:“你说的嘲语好像在针对我吗。”裴略说:“已经在动你的肋部了,何止是伤到胳膊啊(博膊谐音)。”温彦博感到羞愧,给了裴略官位。
31.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这种为了贪生怕死而败坏道义的行径,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身体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整个军队撤离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32. 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 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出身卑微中求英才,于山野隐士中征俊杰。你是吴楚之地的读书人,亡国之人,有什么特殊才华来参加征召呢?" 蔡洪回答:" 夜明珠不一定出产在孟津河里;满握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仑山中。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圣贤的诞生地,不必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把商朝愚顽的百姓迁到了洛阳,难道诸位就是那些百姓的后代吗?"

33.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随手就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而且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34. 王羲之10岁的时候,大将军十分喜爱他。常让他在帐中睡觉。王敦曾经先起身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一会儿,钱凤进来了,商量大事,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就谈背叛朝廷的计划。王羲之醒来后,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惊骇之余,知道自己没有性命了,于是吐口水污秽自己头脸和被褥,假装睡着。王敦他们刚刚密谋到一半,才想起了王羲之还没有起,两人十分惊慌,生怕小孩泄露出去,都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揭开帐子,却见王羲之吐的唾沫满脸,相信他确实是睡着,于是得以保全。在当时称赞他聪明。

35.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36.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现在有人在席间把果子藏在怀里,打算回去逗弄小孩。同样是藏到怀里回去,为什么不把对孩子的爱转化成对父母的爱呢。奇才呀陆郎,可以作为后人的典范了。

37.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38. 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称赞你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是这样,有这种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话说完。”
“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39.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0.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41. 郢国有一个人写信给燕国的相国。时值晚上,灯光昏暗,于是对身边举烛的侍从说:“把烛火举高。”可是不小心把这句话写到信里面去了。其实,“举烛”并非写这封信的意思或目的。燕国的相国收到信,理解为:举烛的意思乃是,追求光明,也就是要广招天下贤能之人来任命为官,这样国家才有希望。
燕国的相国于是告诉了燕王,燕王大喜,以此来治理国家。
虽然这样得到的效果很好,但是根本就不是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很多也是这样的。

42. 东方有一个名叫爰旌目的人,准备到远地去,但在半路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狐父地方有一个叫丘的强盗,见他饿倒在地上,便拿来一些汤水喂给他吃。
爰旌目吃了三口后,眼睛能看见东西了,问:“你是干什么的呢?”
丘回答说:“我是狐父人,名字叫丘。”
爱旌目说:“呀,你不就是那个强盗吗?为什么还喂我饭吃呢?我是一个讲仁义的人,不吃你们强盗送来的饭!”
说罢,他便两手趴在地上用力呕吐,呕吐不出来,喉咙里格格作声地趴在地上死去了。

43. 庚寅年冬,我从小路想进入蛟州城,命令小书童用木简捆书跟从。这时夕阳下山,傍晚的烟绕着树,望城有两里多路。于是问渡船人:“还能赶上南门开吗?”渡船人仔细看小书童,回答:“慢走,还开着;快走,那么关了。”我生气开玩笑。快走到一半,小书童摔了,捆书绳子断了,哭着没立刻起来。整理捆好书,但南门已上锁。我豁然开朗,想渡船人浅近的道理。天底下因急躁失败,昏天黑地而没有到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的吧,大概就像这样的吧!

44. 祥符年间,宫中失火。丁晋公奉命修建宫室,怕取土远。丁晋公就命令在大街挖土,没几天都成了深沟。命令将汴河水引进沟中,用竹排和船运材料,全顺着沟水运进宫中。事情完了,将被烧器材和多出材料填沟里,重新填街。一举做了三件事,计算省下钱过亿万。

45.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实谨慎地做事,辅助主人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工匠用来伐木不如斧头,而现在在河中摇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46.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47.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
48. 圣明的君主不一定要看见所有的事物,要懂得做为君主所应该坚持的事情。有谋略的君主并不是一切事情都得自己去做,要懂得管理百官的关键,懂得管理百官的关键,所以事情少而国家太平。要懂得做为君主所应该坚持的事情,所以权力集中而奸佞的事就会停止,奸佞的事停止那么游说的人不来,而事情明白清楚,事情不被伪装,事情的真相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所说的最高的治理境界。
49.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50. 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51. 孔子登上东山的时候,因为站得高了,所以觉得鲁国很小;等到再登上泰山的时候,便觉得天下也变得很小了。所以,见过那沧海之水的人,不会把河湖之水放在眼里,游学过剩人们下的人,是不会把别的语言放在心上的。(只有一半……嗬嗬)
52. 父亲兄长行善,则儿子弟弟没有不肖。父亲兄长行恶,则儿子弟弟都不肖。可以知道父亲兄长如果要教儿子与弟弟,必须先要以身作则,不能做到也是白说而已。君子没有过错的行为,小人嫉妒,并且不能容忍它。可以知道君子与小人相处,必须心平气和的对待,不可以稍微的激动
53. 国家没有永久的强、也没有永久的弱。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楚庄王并吞国家二十六个,开拓疆土三千里、庄王灭了他国,楚也就衰弱了。齐桓公吞并国家三十个,开辟疆土三千里;桓公灭了他国,齐也就衰弱了。如今这些国家都成了弱国,是因为它们的群臣官吏都专干乱国的事,而不干治国的事。这些国家混乱衰弱了,又都丢掉国法去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干柴去救火,混乱衰弱只会加剧。

54. 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有可以存活身形的东西还是没有呢?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
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对待身形的作法实在是太愚蠢啊!
55. 太史公说:《诗经》有:“高山(让人)仰望,美德(让人)效仿。”虽然不能达到那最高点,但是心中(始终)向往它。我读孔家的书,就想象到他的为人。来到鲁国(孔子的家乡),瞻仰孔仲尼(孔子)的庙堂、坐车和服装、祭祀的器具,众学生按时在他的家里学习礼仪,我徘徊留连,不忍离去。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众多啊!(他们大多是)当时荣耀,过去了就完结了!孔子是一百姓,传了十几代,读书人都以他为宗师。从天子到到王侯,中国谈到六艺,都是以孔夫子(的言判)为标准,(他)可以说是最高的圣贤啊!
56. 听说古代圣王中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霸主中没有高出齐桓公的,周文王、齐桓公都是依靠贤人的帮助而成名,现在天下贤人的智慧才能难道不及古时候的人才吗?忧虑的是君主不去和他们结交,不去结交,贤士怎么能够来呢?现在我依靠上天神灵的保佑以及贤士大夫的帮助,平定了天下,把天下统一成一家。我希望这个天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祖先的宗庙以至无穷。贤人已经与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与我共同治理天下,使人民幸福,这可使得么?贤士大夫有肯跟我交游的,我能够尊敬他,让他做大官,特把这个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御史大夫周昌把这诏令下达给丞相,丞相酂侯下达给诸侯王,诸王的御史中丞下达给郡的太守,那些确实称得上德行贤明的人,郡守应该去劝他们出来,并为之驾车,送他们到丞相府,登记其经历、容貌和年龄。如果有那样的贤人而郡守不上报,发觉之后就罢免他的官,年老体弱多病的贤人,不要送来。
57. 弹琴这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象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象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象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象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稻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附:题目中间那字大概读志的音)
58. 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59. 晋国出兵讨伐邢国,齐桓公准备发兵援救邢国。大臣鲍叔牙献计说:“如今就发兵太早了点,战争刚开始,邢国还没有灭亡;晋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还没有达到疲惫的地步。如果晋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耗尽,齐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就显不出它的重要。况且扶助危难国家的功劳,莫过于被灭亡后再帮它恢复起来的恩德大。你不如晚一点再发兵去救邢国,先让邢国和晋国互相攻打,到那时候,晋国虽然取得胜利,也已经疲惫不堪了,这样对齐国实在有利。等到邢国被灭亡之后,再帮它恢复起来,就可以名利双收了。”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就放弃了马上发兵救邢国的打算。
第3个回答  2008-08-30
30.裴略自赞
温彦博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候选官员裴略没有得到任命。于是他向彦博自荐,说自己善于以俗语讽刺戏谑。彦博就让他嘲厅前丛竹,裴略说:“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里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又让他嘲屏墙,裴略说:“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彦博说:“你说的嘲语好像在针对我吗。”裴略说:“已经在动你的肋部了,何止是伤到胳膊啊(博膊谐音)。”温彦博感到羞愧,给了裴略官位。
31.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这种为了贪生怕死而败坏道义的行径,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身体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整个军队撤离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32. 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 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出身卑微中求英才,于山野隐士中征俊杰。你是吴楚之地的读书人,亡国之人,有什么特殊才华来参加征召呢?" 蔡洪回答:" 夜明珠不一定出产在孟津河里;满握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仑山中。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圣贤的诞生地,不必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把商朝愚顽的百姓迁到了洛阳,难道诸位就是那些百姓的后代吗?"

33.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随手就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而且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34. 王羲之10岁的时候,大将军十分喜爱他。常让他在帐中睡觉。王敦曾经先起身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一会儿,钱凤进来了,商量大事,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中,就谈背叛朝廷的计划。王羲之醒来后,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惊骇之余,知道自己没有性命了,于是吐口水污秽自己头脸和被褥,假装睡着。王敦他们刚刚密谋到一半,才想起了王羲之还没有起,两人十分惊慌,生怕小孩泄露出去,都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揭开帐子,却见王羲之吐的唾沫满脸,相信他确实是睡着,于是得以保全。在当时称赞他聪明。

35.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36.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现在有人在席间把果子藏在怀里,打算回去逗弄小孩。同样是藏到怀里回去,为什么不把对孩子的爱转化成对父母的爱呢。奇才呀陆郎,可以作为后人的典范了。

37.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38. 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称赞你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是这样,有这种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话说完。”
“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39.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0.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41. 郢国有一个人写信给燕国的相国。时值晚上,灯光昏暗,于是对身边举烛的侍从说:“把烛火举高。”可是不小心把这句话写到信里面去了。其实,“举烛”并非写这封信的意思或目的。燕国的相国收到信,理解为:举烛的意思乃是,追求光明,也就是要广招天下贤能之人来任命为官,这样国家才有希望。
燕国的相国于是告诉了燕王,燕王大喜,以此来治理国家。
虽然这样得到的效果很好,但是根本就不是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很多也是这样的。

42. 东方有一个名叫爰旌目的人,准备到远地去,但在半路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狐父地方有一个叫丘的强盗,见他饿倒在地上,便拿来一些汤水喂给他吃。
爰旌目吃了三口后,眼睛能看见东西了,问:“你是干什么的呢?”
丘回答说:“我是狐父人,名字叫丘。”
爱旌目说:“呀,你不就是那个强盗吗?为什么还喂我饭吃呢?我是一个讲仁义的人,不吃你们强盗送来的饭!”
说罢,他便两手趴在地上用力呕吐,呕吐不出来,喉咙里格格作声地趴在地上死去了。

43. 庚寅年冬,我从小路想进入蛟州城,命令小书童用木简捆书跟从。这时夕阳下山,傍晚的烟绕着树,望城有两里多路。于是问渡船人:“还能赶上南门开吗?”渡船人仔细看小书童,回答:“慢走,还开着;快走,那么关了。”我生气开玩笑。快走到一半,小书童摔了,捆书绳子断了,哭着没立刻起来。整理捆好书,但南门已上锁。我豁然开朗,想渡船人浅近的道理。天底下因急躁失败,昏天黑地而没有到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的吧,大概就像这样的吧!

44. 祥符年间,宫中失火。丁晋公奉命修建宫室,怕取土远。丁晋公就命令在大街挖土,没几天都成了深沟。命令将汴河水引进沟中,用竹排和船运材料,全顺着沟水运进宫中。事情完了,将被烧器材和多出材料填沟里,重新填街。一举做了三件事,计算省下钱过亿万。

45.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实谨慎地做事,辅助主人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工匠用来伐木不如斧头,而现在在河中摇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46.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47.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
48. 圣明的君主不一定要看见所有的事物,要懂得做为君主所应该坚持的事情。有谋略的君主并不是一切事情都得自己去做,要懂得管理百官的关键,懂得管理百官的关键,所以事情少而国家太平。要懂得做为君主所应该坚持的事情,所以权力集中而奸佞的事就会停止,奸佞的事停止那么游说的人不来,而事情明白清楚,事情不被伪装,事情的真相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所说的最高的治理境界。
49.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参考资料:lao shi!!1

第4个回答  2008-08-18
1、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2、齐国有个人善于识别狗的优劣。他的邻居请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这人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呀!"
邻居把狗养了好几年,可这只狗并不捉老鼠。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的确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猪、鹿这类野兽,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来。"
这个邻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这狗才捉起老鼠来。
寓意:有了人才如果不善于使用,就不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
3、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4、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往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5、从前,有一位名叫更赢的人,他是一位有名的神箭手.有一天,他陪魏不在后花园里喝酒,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赢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麼高的水平吗 」更赢说:「能.」
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赢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赢於下弓解释说:「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麼知道它有隐伤」更赢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6、春秋时,管仲和隰朋有一次随齐桓公远征孤竹国,凯旋归国时,夜晚行军竟然迷路,不能前进。管仲说:“老马识途。”于是放开老战马,让它自由往前走,全军跟在它的后面,不久果然找到回齐国的大道。
在行经山区时,军中已没有多余的储水。隰朋说:“蚂蚁冬天时在山南筑窝,夏天在山北营巢,在蚁窝一寸远的地方向下挖掘,就可掘出水源。”命人掘地,果真涌出地泉。
以管仲的圣明、隰朋的智慧,尚且要以老马和蚂蚁为师,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7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脚,能够用肩膀背起装满粮食的船只,几百个人用竹竿刺他,竹竿刺到他的地方全部断裂,所以杨二的名声十分响亮。杨二带着他的学生在常州地区行走,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武艺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
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这个老头老态龙钟,不停的咳嗽,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大家听了十分惊骇,就有人跑去告诉了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字据,让杨二先休息三天。
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从十步外冲向老人一拳打上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8王羲之爱鹅
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叫得好听,王羲之想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就带着亲友动身前去观看。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又有山阴的一个道士,养了些好鹅,王羲之前去观看,心里很是高兴,坚决要求买了这些鹅去。道士说:“只要你能替我抄写《道德经》,我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王羲之高高兴兴的抄写完《道德经》,就用笼子装着鹅回来了,觉得很快乐。他任性率真的情况就是这样。他曾经到他的一个下人家,看到一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这些字后来被这个下人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下人连着懊恼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 “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9华佗治病
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 就是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10薛谭学讴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