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图片及原因

最近在做一个关于动物的幻灯片,急需要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图片(一张就够了)及灭绝原因(最好是应为人类灭的原因)。谢谢!

阿特拉斯棕熊(Ursus arctos crowtheri)是棕熊的一个亚种,不过有时候也被认为是另一种熊,也是非洲唯一的熊科动物,栖息于阿特拉斯山脉。最后一只阿特拉斯棕熊很可能在1870年代于摩洛哥北部被射杀。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d/Atlasbear.jpg

日本狼是一种已灭绝的狼,曾经在日本大量繁衍,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之后被人大量猎杀,最后在1905年灭绝。另一种北海道狼跟日本狼是近亲,但亦于1889年灭绝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a/Honshu-wolf.jpg

台湾云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邮票
保护现状

极危,可能绝灭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属: 云豹属 Neofelis

种: 云豹 N. nebulosa

亚种: 台湾云豹 N. n. brachyura

三名法
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
Swinhoe, 1862
台湾云豹,属于台湾特有亚种的猫科动物,也是台湾岛上最大型的野生动物之一。尽管自80年代中期起,便无人再亲眼看到野生台湾云豹的踪迹,然而,它一直被视为是最珍贵的野生动物,甚至属于台湾原住民之一支的鲁凯族好茶部落,还认为他们的祖先就是从台湾云豹变来的。台湾云豹原为栖息在中低海拔阔叶林间的大型猫科动物,在土地被大量开发之后,台湾云豹被迫迁往高山,最后的栖息地是玉山和大武山

台湾云豹的简史
考古学者在距今3000多年的台湾卑南遗址当中,曾经发现过3件陪葬用的人兽形玦。在全世界的考古发掘中,这种人兽形玦只有在台湾出现过。而在人兽形玦上面,正可以找到类似云豹的图腾(张岱屏 nd)。

台湾云豹第一次被列入科学文献的记载中是在1862年,是由第一个踏上台湾的西方国家官员史温侯(Robert Swinhoe,当时在英国驻打狗领事馆工作)所记载下来的。在那一年,史温侯于英国的《伦敦动物学会集刊(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简写为PZS)》上,发表了〈福尔摩沙岛上的哺乳动物(On the Mammals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台湾猕猴、台湾黑熊、台湾石虎、台湾云豹等哺乳动物,这也是这些动物第一次见诸于正式科学文献的纪录(Hall 1999)。

披云豹皮的原住民青年,可能是鲁凯族(1900年左右)然而,从1862年到现在的140几年来,虽然台湾的原住民陆续一直有人宣称看到云豹,却从来没有研究者真正看过台湾云豹的活体、甚至是活体照片,因此也无法确定原住民所看到的,就是台湾云豹(钟丽华 2004)。以台湾的动物园所豢养的云豹而言,目前有纪录可查的虽然有15只,但都不是台湾云豹,而是从别的国家进口的“苏门达腊亚种”或其他亚种(台北市立动物园 2004;台湾原图集邮世界 nd)。 云豹为台湾特有亚种。

目前台湾唯一能见到的台湾云豹,是收藏于国立台湾博物馆内的一只标本,这是日治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国立台湾博物馆 2003;台湾原图集邮世界 nd)。而台湾最后一笔野外云豹的资料,则是出现在1983年。当时东海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张万福,在一个原住民猎人的陷阱中发现了一只已死亡的幼豹(钟丽华 2004)。1987年2月,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请美国猫科专家罗宾维兹博士亲临台湾的大武山察视。罗宾维兹的结论是台湾尚有几处环境尚属完整、而和泰国云豹出没地区之栖息环境相似的地方,有可能还存在着云豹(彭明敏文教基金会 1998)。

从2001年开始,为了对台湾云豹做更准确的纪录,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和农委会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开始分别在南部的大武山和中部的山区,在600个以上的观察点装设了自动照相机,想要对台湾云豹进行观察记录。该计划延续了将近3年,却始终不见台湾云豹的踪影。学者认为,台湾云豹可能已经绝种,即便没有绝种,恐怕也难以繁衍下去了(钟丽华 2004)。

[编辑] 台湾云豹小档案
外型特征:身长60-100厘米;尾长50-90厘米,几与头胭等长,与豹尾长度相差无几;重量16-23公斤。全身黄褐色;额头至肩部有数条黑色纵带,颈侧及体侧具有大块云黑斑。身上斑点每只各异,颈部斑点细长,腹部两侧大斑向后,围轮廓深厚而向前者淡细,中间部面积大,并杂以粽黄及少许黑毛,远望如朵云故名云豹。四腿处斑点往下逐渐缩小,尾部上下均有斑点
食物:肉食性动物,会捕食树上的猴子、松鼠及鸟类等中小动物,亦会潜伏于树上,俟羌、鹿等猎物自下面经过时飞扑而下咬其颈部致死而食。
分布:曾经分布在台湾东部和南部山区,近年来只有玉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及玉山国家公园的梓仙溪地区,分别在1990年及1996年有发现疑似云豹足迹的纪录。
习性:云豹是晨昏活动频繁而偏夜行性的动物,常单独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或断崖的岩石下面,到夜晚才现身伏击行径上的动物。但它并非完全是树栖性,也常在地上行走或是扑追动物。可能的栖地为原始或次生阔叶林、混合林或针叶林
面临问题:族群量不明且极可能已经绝种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d/d4/Formosan_Clouded_Leopard.jpg

福克兰狼(学名:Dusicyon australis,原本的名称为Canis antarcticus)是福克兰群岛唯一一种陆栖的哺乳动物,也被称为南极狼、福克兰犬或福克兰狐,这种犬科的特有种于1876年绝种(于西福克兰岛),也是历史上已知唯一灭绝的犬科动物。最接近的亲源种是栖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巴塔哥尼亚狐,它们在近代也被引进福克兰群岛。目前已知在西福克兰岛与东福克兰岛都有福克兰狼的踪迹,不过它们之间差异多大并不清楚。

福克兰狼的毛是黄褐色的,尾巴的尖端则是白色的,以什么为食则不清楚。由于福克兰群岛缺乏原生的啮齿类动物,所以福克兰狼很可能是以在地面筑巢的鹅、企鹅、幼虫与昆虫为食,就像海岸清道夫一样[3]。它们有时被认为是居住在洞穴之中
福克兰狼首次由约翰·斯壮船长在1692年所目击到[1],法国航海家路易斯·安东尼·布干维尔(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则在福克兰群岛建立居住地,并称它为“loup-renard”(意为狐-狼)。当查尔斯·达尔文于1833年登上岛上调查时,将这种犬科动物命名为Canis antarcticus,并认为它们是相当常见且温驯的。移居者认为福克兰狼对于他们带来的绵羊是一种威胁,所以有组织的大量毒害与涉杀它们。因为缺乏可以躲藏的丛林,所以福克兰狼很快就灭绝了。由于缺乏掠食者,所以福克兰狼相当温驯,就像一般的岛屿物种。人们可以一手拿一块肉,另一手用刀子或棍子杀害它们。不过如果有必要的话,福克兰狼偶尔也会抵抗。

一只福克兰狼在1868年被带往英国的伦敦动物园,不过只活了几年而已[4]。在福克兰狼已经绝种的1880年时,英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认为福克兰狼与郊狼的关系接近。不过欧德菲尔德·汤玛斯(Oldfield Thomas)在1914年将它们重分类在福克兰狼属,并认为它们与巴塔哥尼亚狐及南美狐关系较近。

[编辑] 演化
福克兰狼不寻常的栖息范围是值得人们探讨的,其他原生于海岛的犬科动物只有加利福尼亚州的岛屿灰狐与栖息在智利的达尔文狐,不过它们的栖息地并不像福克兰群岛那样偏远。一些头骨的细部结构显示它们原本是与原住民抵达这些岛屿,并且半驯化成一种宠物。如果这是事实的话,福克兰狼的祖先就是从南美洲而来的,并且在最后一次冰河时期中灭绝。博物馆标本的DNA分析反而不确定它们与这些已灭绝的亲缘种间的关系。一些生物学家甚至认为福克兰狼是驯养过程中,犬与狼的杂交种,不过目前对于这个推论是否可能发生。另一个可能是:在冰河时期时,福克兰群岛与南美洲之间的陆桥让它们的祖先得以越过海洋的分隔。无论如何,福克兰狼都是一个生物地理学的谜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1/FalklandIslandFox2.jp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4
这个?

参考资料:http://t10.baidu.com/it/u=217859936,1581139603&fm=0&gp=-46.jp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