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八一的观后感250字

如题所述

  今日有幸观看了影片《八一》。影片耗资巨大,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真实震撼。全片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观众热血沸腾。

  此片拍摄耗资巨大,动员的人力堪称八一厂出品影片之最。此片的幕后工作人员多达860人,群众演员参演人次更是多达9万8千人次。此片全部实景拍摄,场面极为浩大,战争场面大视角空前展现,演员们也都凭着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在漫天炮火中拍摄出精彩的影像,无怨无悔。爱国主义精神与敬业之心支撑着全体工作人员艰苦拍摄、再现了先烈之路,把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如此恢弘壮烈的全景展现。

  《八一》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将近两万人。伤亡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不得不承认,日军当时的战斗力之强和武器之先进是一穷二白的八路军无法相提并论的。但,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硬顶上。片中对于战争对于人命的摧毁全方位真实展现,还是很靠谱的,不像许多抗日雷剧演得那样胡扯,展现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凛然气象。我们看腻了手撕鬼子的闹剧,我们鄙视裤裆藏雷的龌龊,我们拒绝虚伪的阿Q精神,我们厌烦了无尽吹嘘的自嗨,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展现战场之真实状况的影视作品,还原历史的冰冷与残酷。

  浩浩中华史,悠悠五千年。五千年来,祖国经历了多少沧桑谁知道!我们要努力学习,把祖国的未来建设得更美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29
八一的观后感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和七月十五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周恩来临危受命,被指派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组织并发动南昌起义;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一声怒孔,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冲锋陷阵,经过多少时的激战,那耀眼的血红色终于皮飘在南昌上空。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的开始,因此,“八一”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一日对中华的崛起也是有深远意义的。影片中不乏催人泪下的场面,也弥漫着浓浓的爱国情思,但我看到更多的是一位“追梦人”的形象……

周恩来总理,一位会让所有人肃然起敬的伟人,在他少年时代,就曾发出豪言壮志--------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中华的崛起,在内忧外患的年代就犹如天方夜谭,认为它仅仅只是个虚无缥缈而美丽的梦而已,它有成真的一天吗?周恩来总理凭着自己对梦想的执着,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一步一个脚印地告诉全世界“中华会有崛起的一天的”。虽然在南昌起义前夕,对陈独秀的不支持,他曾经迷惘,对张国焘的阻挠,他曾经犹豫…………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呼唤他,四分五裂的祖国在呼唤他,还有儿时的抱负在提醒他…………重拾信心的周恩来毅然下定决心--------向着自己最神圣的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南昌起义打响了。

是的,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一个“追梦伟人”,一位为自己的梦鞠躬尽瘁的伟人,一位为自己的梦奋斗终生的伟人。将心比心,想想我们的梦吧!

当我们踏进心中的圣堂,突然间闯进大学生活时,有的人会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他们都有之奋斗的梦,他们深深懂得大学是一个梦的终结,也是另一个梦的开端,他们知道这里将是他们大展抱负的地方,这里是孕育梦想的摇篮。对此,我坚信梦会引领他们走向梦的彼岸的。但也有的人当身处在心中的象牙塔时,表现得“惊慌失措”他们忘了自己为何而来,他们迷惘,觉得无助。他们似乎忘了挑灯夜战的身影,似乎忘了遨游题海的辛酸-------一切的一切到底为了什么-------他们似乎忘了。他们可知道是五彩缤纷的小梦编织成我们的人生,编织成我们最神圣且最美丽的梦-------人生目标。一个梦的完结意味着另一个梦的开始,直到那最神圣最美丽的梦完美呈现为止的,别为了一个梦的实现而欣喜若狂,忘乎所以,因为你还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开始另一端“追梦之旅”

让我们继承周恩来总理的衣钵,成为一位真正的“追梦人”,一生为自己的梦奋斗吧!……………………看着飘荡在英雄城上方的红旗,仿佛看到了周总理露出了欣慰的笑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