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的原因

如题所述

疾病状态下,体内酸碱物质的增加或减少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调节能力,或酸碱调节机制障碍,破坏了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称之为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一、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1、可经肺排出的挥发酸—碳酸;是体内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H2CO3→HCO3-+H+

2、肾排出的固定酸—主要包括硫酸、磷酸、尿酸、丙酮酸、乳酸、三羧酸、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等。

3、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氨基酸和食物中有机酸盐的代谢。

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1、血液缓冲系统:HCO3-/H2CO3是最重要的缓冲系统,缓冲能力最强(含量最多;开放性缓冲系统)。两者的比值决定着pH值。正常为20/1,此时pH值为7.4。其次红细胞内的Hb-/HHb,还有HPO42-/H2PO4-、Pr-/HPr。

2、肺呼吸:PaCO2↑或PH↓使呼吸中枢兴奋,PaCO2↓或PH↑使呼吸中枢抑制。通过调节使HCO3-/H2CO3趋于20/1,维持PH值的相对恒定。

3、肾脏排泄和重吸收:

① H+分泌和重吸收:

CO2+H2O(在CA作用下)←→H2CO3→H++HCO3-

图:近曲小管和集合管H+分泌和重吸收

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及刷状缘上的CA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 肾小管腔内缓冲盐的酸化:HPO42-+H+→H2PO4-

注:肾小管内H+进一步排出。

4、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细胞内外的H+-K+、H+-Na+、Na+-K+、Cl-

说明:血液缓冲迅速,但不持久;肺调节作用效能大,30分钟达高峰,仅对H2CO3有效;细胞内液缓冲强于细胞外液,但可引起血钾浓度改变;肾调节较慢,在12-24小时才发挥作用,但效率高,作用持久。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有:pH和H+浓度、动脉血CO2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阴离子间隙。

常用指标中文名称概念正常值意义备注

PH 7.35-7.45,平均7.40升高:失代偿酸中毒
降低:失代偿碱中毒

正常:代偿酸碱中毒、正常、相消性酸碱平衡紊乱

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浆中物理溶解状态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张力33-46mmHg

平均40mmHg升高:呼酸或代偿后的代碱

降低:呼碱或代偿后的代酸

SB标准碳酸氢盐全血在标准条件下(PaCO2=40mmHg,温度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测得的血浆的浓度22-27mmHg

平均24mmHg升高:代碱或肾代偿后的呼酸

降低:代酸或肾代偿后的呼碱

AB实际碳酸氢盐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实际PaCO2、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的浓度正常人和SB相等SB↓AB↓:代酸

SB↑AB↑:代碱

SB:N AB>SB:CO2潴留,呼酸

SB:N AB<SB:CO2排出过多,呼碱 N:正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正常状态下,机体有一套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疾病过程中,尽管有酸碱物质的增减变化,一般不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只有在严重情况下,机体内产生或丢失的酸碱过多而超过机体调节能力,或机体对酸碱调节机制出现障碍时,进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尽管机体对酸碱负荷有很大的缓冲能力和有效的调节功能,但很多因素可以引起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这种稳定性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
第2个回答  2020-10-14
三重酸碱平衡紊乱是因为有三个独立的因素共同作用于同一患者而产生的。 1.呼吸性酸中毒合并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
第3个回答  2020-10-14
(1)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

  ①体内酸性物质生成过多:严重损伤、腹膜炎、缺氧、高热;

  ②氢离子排出减少:急性肾衰竭时肾小管排H+和重吸收HCO3-受阻。

  ③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腹泻、胆瘘、肠瘘或胰瘘等致大量碱性消化液丧失。

  (2)代谢性碱中毒:

  ①H+丢失过多:幽门梗阻、长期胃肠减压丢失大量H+、Cl-。

  ②碱物质摄入过多:长期服用碱性药物或大量输注库血。

  ③低钾血症。

  ④利尿剂。

  (3)呼吸性酸中毒:

  全身麻醉过深、镇静剂过量、呼吸机管理不当、喉或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严重气胸、胸腔积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跳骤停等。

  (4)呼吸性碱中毒:

  癔症、高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疼痛、呼吸机辅助通气过度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