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土方量

如题所述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a、
散点法
根据各项目片现状地形,确定平整田块。根据地形条件选择土方计算方法。这里各项目片内地形虽有起伏,但变化较均匀,不太复杂。所以采用散点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过程是:确定田面设计高程→计算挖填平均深度→计算挖填方面积→计算挖填土方量。方法如下:
1、确定田面设计高程h:(考虑挖填土方尽可能平衡,可参考田面平均高程ha)
ha=(h1+h2+...+hn)/n
式中:ha为田面平均高程
(m);
h1、h2...hn为各测点高程
(m);
n为高程点个数。
2、计算挖填平均深度:
填方区平均填高:ht=h-∑ht/l
挖方区平均挖深:hw=∑hw/m-h
式中:l为测点高程小于h的测点数;
m为测点高程大于h的测点数;
ht为高程小于h的各测点高程(m);
hw为高程大于h的各测点高程(m)。
3、挖填方面积计算:
填方面积:at=aa×ht/(ht+hw)
挖方面积:aw=aa×hw/(ht+hw)
式中:aa为田块总面积。
4、挖填土方量计算
填方量:vt=at×ht
挖方量:vw=aw×hw
5、(表土剥离)种植土土方量计算
需要确定剥离层厚度、挖方区剥离、回填起止深度,填方区剥离、回填起止高度
例如:本项目表土厚度以15cm计,挖方区,挖方深度小于10cm的,不进行表土剥离;填方区,填方深度小于40cm的不进行表土剥离;根据相应的挖填面积之和乘以种植土层30cm(剥离15cm层加上回填层15cm)。
第四步:土地平整土方量合计
各工区的挖填土方量加上各工区的种植土土方量之和,即为土地平整土方量。
b、
散点法(面积加权)
首先根据各个格田现状高程点,初步拟定各格田设计高程,再按各现状高程点控制面积的权重,计算各格田的挖方、填方,然后根据挖方量最小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格田设计高程,对设计高程进行修正,修正后重新计算各格田土方量,汇总得田块的总土方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确定各田块的面积。
根据沟渠路布局划分田块,以两条相邻的农沟、田埂、田间道(斗沟、或斗渠)所围成的一个区域为一个田块。从1:2000地形图上直接量出各田块面积。
2)确定田块设计高程。
根据各个田块现状高程点,按照与灌排工程设计相结合、使平整土方量最小,同时考虑到耕地本身的排涝要求,挖高填低,适当垫高地势较低处耕地,据此初步拟定各田块设计高程。然后进行土方试算,直至设计的田面高程满足项目区土方平衡要求,也满足田块土方回填量要求。
3)计算各田块土方。
根据测得的地形图上的现状高程点,通过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土方量。
计算公式如下:

田块挖方:

田块填方:
式中:hj——j田块的设计高程(m);
hi——田块现状高程点i的高程(m);
mj——j田块中,整理区面积所占的比例;
ni——田块中需要进行挖填方区域高程点i在田块面积中所占的比重;
aj——j田块的总面积;
k
——田块中需要进行挖填方区域现状高程点的个数;
i
——田块现状高程点
j
——田块名。
4)种植土土方量计算(表土剥离)
需要确定剥离层厚度、挖方区剥离、回填起止深度,填方区剥离、回填起止高度
例如:本项目表土厚度以15cm计,挖方区,挖方深度小于10cm的,不进行表土剥离;填方区,填方深度小于40cm的不进行表土剥离;根据相应的挖填面积之和乘以种植土层30cm(剥离15cm层加上回填层15cm)。
5)土地平整土方量合计
各工区的挖填土方量加上各工区的种植土土方量之和,即为土地平整土方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8
先算出放坡后的长和宽:4.98*0.3=1.494m
长8.6+1.494*2=11.588m;宽5+1.494*2=7.988m
体积V=1/6H*(S下+S上+4S中)=1/6H*[S下+S上+4*1/2(S下+S上)]
=1/6*4.98*[8.6*5+11.588*7.988+4*1/2(8.6*5+11.588*7.98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