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劝学习马虎的学生

如题所述

“马虎、粗心”,是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诸如: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不该交错作业却交错了,不该写错的字却写错了等等。常常使老师和家长感到束手无策,更重要的是,这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那么呢?一、孩子马虎不可小视 一项曾在某小学上百名学生中进行的调查表明,有70%的孩子是程度不同的小马虎。这说明孩子们马虎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可是,有的孩子觉得马虎点没关系,虽然题目做错了,可又不是不会,下次做对不就得了。有的家长也对孩子的马虎不够重视,认为孩子只要聪明就行了,小时候马虎点不要紧,长大后自然而然就改过来了。 其实不然,粗心的毛病容易给人带来麻烦,不但要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考试、还有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灾难。例如,在精密的航天设计、装备过程中,如果因为马虎而看错了小数点儿,或者粗心大意装错了零件,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和灾难将是难以估计的。因此,“小马虎”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是什么大毛病,但若不及时纠正,却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老师、家长、孩子都必须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性,着手“消灭马虎于萌芽”。 二、孩子马虎的原因不同的孩子马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每个孩子马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坏习惯,首先要找到孩子马虎的原因。产生马虎的因素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A态度:有的孩子马虎是因为态度不认真,对学习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因而理解知识时囫囵吞枣,做作业时敷衍了事,凑合做完就得了。 B性格:有的孩子是急脾气,干什么事都心急,急急忙忙之下难免出错。C熟练程度:有的孩子马虎是因为对所做的功课不熟练,因而顾此失彼,屡屡出错。有研究表明,如果对习题特别生疏反而不易马虎,因为生疏所以格外小心仔细;特别熟练时也不易马虎,熟到不假思索就能写对。只有半生不熟的情况下才容易出现马虎现象,乍一看挺简单,思想上麻痹了,可实际上自己掌握得又不好,就容易出错。D考试焦虑:有的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名次,影响到孩子,使其对考试心理负担过重、过分紧张,平时会做的题一到考试时就做错。 E、习惯:许多孩子马虎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最糟糕的一种情况就是“习惯”。当马虎成为习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马马虎虎。三、帮助孩子远离马虎家长首先应当具体分析导致自己的孩子马马虎虎的各种因素中哪种是最主要的,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是态度问题,就要从改变其不认真的态度入手,通过各种方式让他认识到马虎的危害;如果是性格问题,就要通过交谈、游戏等方式训练其性格,改变急躁;如果是熟练程度问题,可以让孩子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对考试焦虑的孩子来说,家长和孩子都应把考试、把分数看得轻一些,心理负担小了,考试焦虑、因焦虑产生的马虎都会逐渐消失。1、让孩子认识到马虎的危害对许多孩子来说,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是改变坏习惯的第一步。家长不妨先给孩子讲讲“马虎”的故事:相传宋朝时开封住着一个画画不认真、总是粗心、凑合的画家。有一天他正在家里画老虎,有人找到他说帮我画一幅马吧。他顺手就在已经画好的虎头下加上了马身子。来人不解:“你画的到底是老虎还是马啊?”画家答道:“管他呢,马马虎虎吧。”请他画马的人很生气,转身走了。画家不以为然地把自己凑合出来的“马虎图”挂在了自己墙上。大儿子看见后问他画的是什么,他漫不经心地答是老虎,二儿子问时他又随口说是马。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告诉他们的老虎(马)的样子。有一天,大儿子在郊外看见了一匹良驹误以为是老虎赶忙射死,画家只好赔了马主人一大笔银子。不久后,二儿子出门时不巧遇上了老虎,他却以为是匹马,高高兴兴过去要牵它回家,结果被老虎咬死了。画家痛心疾首自己办事不认真、瞎凑合,把“马虎图”一把火烧掉了。画家还留诗一首警示后人万万不可“马虎”:“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仿图射死了马,二儿仿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家长还可以找一些类似的故事,甚至可以把自己、把孩子身边的人和事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这种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很自觉地接受“马虎”不好这一观念,效果也比呵斥他“怎么总这么马虎!”、“再粗心看我怎么收拾你”要好得多。 2、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马虎”非一朝一夕形成,改变也不要急于求成,家长和孩子要通力合作,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帮孩子学会自己检查作业。如今许多家长每天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孩子检查作业。于是,孩子写作业时匆匆忙忙、心不在焉,反正马虎了也没关系,一会儿爸妈还给检查呢,做错了也能检查出来。第二天老师判作业发现错题问孩子:“你怎么这么马虎?”孩子还很委屈:“不是我马虎,是我妈马虎,昨天没给我检查出来。家长代替孩子检查作业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依赖思想很重,助长了孩子马虎、不负责任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即使不放心,可以在孩子检查完之后自己再看一遍,发现错了也不要直接告诉他哪道题错了,而应该要求他再次检查,直到自己找到错在哪里。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做题仔细、检查认真的好习惯。3、帮孩子搞一本错题集有的孩子好不容易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可发现了错误,他们并不仔细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只是把错题从头到尾再做一遍完事儿。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因此可以帮孩子搞一本错题集。首先,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集上,留下错误档案;接下来让孩子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并用彩色笔画线标注,在旁边写出错误的原因,比如是审题不清、用错公式、计算错误还是书写错误等等。最后一步才是改正错误,把正确解题步骤和答案写出来。“错题集”这个办法贵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孩子自己统计一下,因马虎做错的题占到了几成,孩子对马虎危害的认识就会进一步加深。错题集还是一本很好的复习资料,平时翻翻,考试前看看,都可以起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的作用。 孩子难免会对错题集反感,宁愿做3道新题也不愿改1道错题,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因势利导告诉他,避免现在这么“麻烦”的办法就是在做每一道题时都认认真真,一遍做对,争取不马虎、不错题。4、锻炼孩子不用橡皮有不少孩子学习不认真,写错了就用橡皮擦,经常是擦了一遍又一遍,作业本都擦破了,这种学习方法很不好。我们可以锻炼孩子写作业时尽量不用橡皮。首先,不用橡皮可以锻炼孩子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每次做题前不是一上来就写,而是先动脑子再动笔,争取一次做对。其次,不用橡皮,孩子的错误就留在了作业本上,错误能暴露出孩子学习中薄弱的地方或者一些坏习惯,比如马虎、计算准确性差等等,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同时,孩子对照有错误痕迹的作业本做到有针对性地复习,事半功倍。对孩子来说,不用橡皮可以促进他认真做作业,但这不等于不允许出错,做错了可以,不擦掉,在后面重新做正确。如果不能得到老师认可,家长可以和孩子先在家里试验这种做法。5、草稿纸不能草做数学题时常常用到草稿纸,许多孩子的草稿纸通常很乱、名副其实地“草”,以至于别人甚至自己过会儿再看时都看不出来写了些什么,不少孩子的问题就出在草稿纸上。比如说由于草稿写得乱,往往计算上出了错误也看不出来,抄在作业本上时就抄错了。因此,草稿纸不能草。即使不要求一笔一画十分工整,起码要标明题号、按顺序打草稿;字迹不要太拥挤,适当留空白;阿拉伯数字、数学符号尤其要写清楚,不能模棱两可。这样一来,万一出现问题还可以从草稿查起,及时更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2
1.心急
有些学生写作业或考试的时候,总是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好像身边有什么人在催他们,于是做题就很容易出错。他们并不是害怕,他们的实力没有问题;也不是有什么不好情绪,他们的精神状态很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与他们的个性有关,这多半是一些急脾气的学生。
这种马虎解决起来比较容易。让他们在做题之前和中间做几次深呼吸,数若干个数,或者心里默念若干遍“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一般就会有效果,坚持下去,可以逐渐改掉心急的毛病。
2.情绪不稳
这种学生整体精神状态不好,他们在家里或者学校遇到了什么事情,心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因而马虎。亲子关系紧张,父母闹离婚,同学闹矛盾,丢失了心爱的东西,早恋,迷恋网吧,追星,都可能出现此种情况。一般说来,这类马虎是阶段性的,影响他情绪的问题一旦解决,他的马虎现象就会大幅度减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如果能帮他解决遇到的问题,当然更好,如果一时无法解决(这是多数),那只好力劝学生尽可能稳住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剩下的就是等待,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不要企图药到病除。此时理解和疏导远比批评重要,如果批评,可能适得其反,马虎就有可能走向厌学。
3.害怕
有的学生平时成绩还不错,一到考试就失常,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发挥不出水平来,教师和家长就认定这是紧张造成的。其实不是这样简单。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学生只善于领会局部的知识,而不善于理解综合的知识,平时学的都是局部的知识,他掌握得不错,考试有些题目考的是综合的、灵活的东西,他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这主要不是由于紧张。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学生短期记忆能力强而长期记忆能力弱,平时学习多靠短期记忆,所以他成绩不错,期中、期末考试要靠长期记忆,而长期记忆不是他的优势,他成绩自然就下来了,主要也不是因为紧张。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他的平时成绩并不真实。平时作业可以抄同学的;小测验老师监场也不大严,做点小弊什么的比较方便,所以他的平时成绩看起来还行。家长、教师以为这就是他的真实水平,其实是上当了。到正经大考的时候,考场纪律森严,同学不敢也顾不得“互相帮助”了,于是他的真实水平就“浮出水面”了。这种学生考试当然也紧张,但是紧张绝不是他考不好的主要原因,他不紧张成绩也好不了。
上述几种情况,如果把紧张看成主要原因进行干预,显然难以奏效,那是吃错药了。我们这里说的是这种情况:他平时确实有一定水平,而考试又确实是因为紧张而没有发挥出水平来。
他为什么紧张呢?
是让家长和老师给吓的,给压的。我们的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有一种不好的习惯,总是不加节制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说是“人没压力轻飘飘”、“有危机感才有动力”。结果弄得孩子面对考试卷子,心里想的竟然不是题目怎么做,而是万一考不好老师的冷面孔、家长的训斥,甚至未来“扫大街,捡破烂”等等。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考试的“后果”上去了,没有办法集中在考试本身上。而且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人在面临过大压力的时候,智力会下降,有水平也发挥不出来。这不是简单的马虎,而是整体心理状态的失常。
所以我们希望教师和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家长和教师总以为,学生越害怕不良后果就会越重视学习,越重视学习效果就会越好,这都是很片面的。对一件事过分重视并不是好事情,这会导致恐惧。事实上真正不重视学习的学生很少,哪个孩子都知道不学习没有出路,再加压只有害处。教师和家长应该多想想如何给孩子以具体的帮助,而不是继续制造恐怖气氛。
4.视觉障碍
有些孩子读书跳字,看书跳行,相似的字或字母混淆不清,人家一目十行,他却只能看几行,人家能看到整体,他却只能看见一个局部,他看不全,有时他写出来的字是反的,或者左右上下颠倒,有的没有空间感。这都可能是视觉障碍。有这种毛病的学生,无论在作业和考试中,都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或家长如果判定为“马虎”,那就错了,如果再指责他学习态度不认真,那更是冤枉孩子了。
这种情况应该到有关医院去进行视觉测验,如果确定孩子有视觉障碍,那么解决的办法一个是进行视觉训练(比较简易可行的办法是进行朗读和抄写练习,注意任务千万不要过重,有错不要批评),再一个是尽可能多用另一种感觉器官学习(比如用录音机让他多听)。
注意这种学生不但会被误以为是“马虎”,还可能被扣上“多动症” “捣乱分子” “弱智”的帽子。这都是很不公平的,只能给孩子造成更大伤害,解决不了问题。
5.思维滑动
你会发现有些学生每到某一类型的题目,或者某个步骤,或者遇到某一个字,就容易出错,反复纠正也改不了。当你把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的时候,他能够不出错,可是一放到整体的练习或考试中,却又错了,几乎给人一种屡教不改的感觉。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习惯性的思维滑动,瞪着眼睛看不见自己的失误,就滑过去了。其实这是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的常见心理现象,只不过这种学生的思维滑动表现在学习方面较多,弄得比较刺眼就是了。这种毛病不算太难纠正。解决的办法首先是找到这个学生特殊的“马虎点”(也就是思维特别爱滑动的点),让学生记住,每到临近这个“马虎点”的时候,就提高警惕,一旦到了这个地方,闭一下眼睛,数几个数,然后再睁开眼睛往下做。也就是说,故意设置一个障碍,阻拦一下,避免思路滑过去。这和公路上设立“事故多发地段”警示牌的道理差不多。既然此处容易出错,我在这里停一下,就可以减少错误。
6.缺乏责任感
这种学生不只学习马虎,凡是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一概大大咧咧,错误百出而满不在乎。然而他确实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玩游戏机),他却很认真,很细致,并不马虎。可见他的问题其实不是马虎,而是缺乏责任感,没有把学习看成分内的事情,他是在给家长和老师学习,消极怠工,敷衍了事。
遇到这种问题,单从马虎人手,是绝对解决不了的。需要整体的治疗,改变他整个的生存状态,甚至需要从头培养他的责任感。关于培养责任感的问题,这里无法细说,只能简单地交代一下:把生活的任务交给孩子本人,把学习承包给他本人,家长、老师少提供过度服务和保护,孩子才可能有责任感。简言之,要培养责任感,先得让他负责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