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则是哪三则

如题所述

《论语三则》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战国·孔子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战国·孔子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为政》——战国·孔子

译文:

1、孔子说:“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

3、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三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论语三则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为政》
释义:
1.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
3.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
第2个回答  2014-03-1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为政》追问

谢谢

追答

真晕,不客气。

第3个回答  2020-02-0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为政》[1]
释义
1.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
3.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
第4个回答  2020-07-2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亦不亦君子乎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海人不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