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清官被撤职回乡没盘缠,朱元璋听说后却将他直接处死,这是为何?

痛恨贪腐的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一个清官?

三品清官被朱元璋处死这件事就是一个人间悲剧,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朱元璋作为明朝制度的制定者,很多事情制定得不科学,还有就是古代制度的不完善和封建社会的局限性。

这个清官叫做曾秉正,确实是一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他一直在劝谏朱元璋,说当时很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可是朱元璋为人刚愎自用,根本不听曾秉正的建议。还觉得曾秉正这个人很烦,就把他罢免了。曾秉正是一个清官,由于明朝的俸禄非常的低,他只好把自己小女儿卖了,筹得的钱用来回到家乡。

但是朱元璋觉得这个人别有用心,他非常生气,就下令把曾秉正处死。因为朱元璋觉得自己给曾秉正的工资是36石,是绝对足够生活得,曾秉正这样做是别有用心,讽刺朱元璋。可是曾秉正非常的冤枉,由于朱元璋根本不懂经济学,不知道通货膨胀的道理。朱元璋时期,物价飞涨,官员的工资又低,曾秉正这样的三品官员都没有回家路费,可见明朝的的经济制度有多么不合理。

曾秉正确实是一个为民做主的好官,可他死得非常冤屈。这是朱元璋犯过的一个很大的错误,也是朱元璋观念上的局限导致了这一次的悲剧。明朝的许多问题朱元璋都有着很大责任,官工资过低,物价飞涨极大的影响了明王朝的稳定,最后明朝的灭亡也与朱元璋的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曾秉正这件事就是一个缩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9

这是因为他被撤职回乡的时候没有盘缠,就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卖掉。这样的人就算再清廉也算不上是一个好人,所以才直接把他处死的。

朱元璋是一个很厉害的君主,出身是地地道道农民但是推翻元朝残暴统治,建立新的大明王朝。这样的历史功绩与成就,中国古代无人能及。说是农民家庭,其实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土地,朱元璋父母靠给地主干活维持生计,与贫苦相比,病魔带给人的无助更加可怕,元末本就动荡不堪、自然灾害不断。

朱元璋很重视教育事业的人,在洪武年间只要是考上秀才,以后继续读书的所有费用都由朝廷承担,包括衣食住行,有人还可以改变自己的“户籍”,比如有人是“军户”,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改变世代参军的命运,朱元璋如此重视教育,主要目的是给国家培养人才,由于明朝吏治太过苛刻,有些文人不愿当官,朱元璋甚至不惜将他们处死,在培养人才和利用他们治理天下的选择中,朱元璋还是选择后者。

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及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开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又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各自直属中央。又创立了卫所制。

第2个回答  2019-10-09

这其实是由于当时明朝官员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朱元璋自己没有认清这个现实问题,也是由于他对于官员的管理过于严苛,才造成了这一事件。贫苦出身的朱元璋,一朝翻身把歌唱,成为了九五之尊之后,他想起了年少时遭遇到那些官员的剥削鱼肉,于是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立志要肃清贪污腐败。

于是便有了史上最严苛的官员管理制度,在朱元璋时代,一个官员贪污60两银子就会被杀头,严重的甚至会被剥下人皮示众。但是另一方面,他对这些官员的待遇又很差,工资是相当的少,连养活官员自己都很困难,所以贪污之风也屡禁不止。

这位清官被撤职的时候盘缠都没有,而朱元璋认为在他的制度下,每位官员的钱都是足够花的,所以他就错误的认为这位清官,没这件盘缠这事是假的,于是将他抓起来处死了。这位清官名叫曾秉正,本是一个书生,为人比较老实,在当上官后踏踏实实做官。唯一的缺点就是书生气比较重,有一说一地去直言劝谏朱元璋,没成想,被朱元璋给撤了职位。

所以他只能回老家了,他的老家非常远,查一查手中的钱竟然还不过一个路费。他深思熟虑之后,只能忍痛把自己的小女孩给卖掉,换取路费。朱元璋听到这事却下令处罚曾秉正。这让其他人都非常疑惑,朱元璋认为朝廷每年都有给官员三十五石的俸禄,这个钱是足够花的,但是这个官员却因为没有路费卖女儿,这怎么可能。于是就下令必须处死。

第3个回答  2019-09-27
他当时直言上谏,指出朱元璋的错误。但是朱元璋是什么人一个专制皇上。大部分时候都不会听信别人的意见。所以说他就被撤职回家了。他回家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连回家的盘缠都没有。本来在京当官就要住在京城,京城的消费又高。所以说他为了凑足盘缠,只好把自己的小女儿卖了来换取钱财。
不仁之人。
第4个回答  2019-09-25
朱元璋处死他并不是因为清官,而是因为他想卖了自己的子女,觉得不配做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