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比较自卑、性格单一、内心有很多固化的信念、处事不灵活的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情绪化只是一个外化特征。
你可以多自查一下自己的自尊水平,自我评价,性格取向,被关注被爱护的程度和个体期待。
比如,有些
留守儿童,自尊水平较低,特别形成敏感的性格,就特别不容易适应环境变化或者在人机沟通当中处于非常被动,但是内心抗击力量很差,导致情绪抑郁。
可以尝试写一写,罗列一下自己的价值体系,家庭规条。以及
原生家庭的状态,与父母的关系,
人际关系处理等等。你会从中发现问题的。
另外,家教严格,父母期待很高的孩子,过早给孩子灌输很多道德规条,卫生标准等等的信念的人,也会让孩子在生活中缺乏灵活变通的方法,反而到处被道德信条所限制,失去获得健康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果有指责的行为模式在的话,就更加强化自己的情绪发泄,导致人机关系紧张和环境不协调。
另外,比如女性,还有一些生理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反应,比如
更年期,月经期,还有哺乳初期等等,这类人群因为体内激素变化,情绪难免受到影响,变得更加敏感。
当然也有被职业角色,比如律师,医生,一些高强度精神压力的朋友,如果在生活中角色转换不顺利,有可能把职业当中的一些特色行为沿用于生活和日常交际当中,也会容易因为过高的期盼导致情绪的发现。这些人群应该更多的自我觉察,多做放松和静心训练,家人和朋友多理解关怀,也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情绪。
一般来说,情绪被唤起,通常与情景和认知标签有密切关系。如果要认真分析,要把情绪发作的场景一一拿出来讨论分析,看看在情景中,你的脑海中闪过了哪些念头:
“他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
“太不公平了”
“怎么这么脏也没有人管一下!”
这些被环境唤醒的想法,后面就有着怎样的观念和认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