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女学生吗?

如题所述

孔子提倡平民教育,实行“有教无类”,承认人人都有受教育权,但是不包括占社会总人口一半的女性。孔子弟子三千,却没有一名女弟子。

在人类历史上,女性曾经是社会的领导和核心,那是在原始时代的母系制氏族社会。当人类过渡到父系制氏族社会,女性就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庸。当配偶制家庭成为社会的组织细胞,女性沦为男性的从属,担负着家务劳动和繁殖与抚育后代的义务。当氏族公社进入宗法制社会,更加强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形成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一整套礼法、习俗、道德规范。孔子诞生在已经相当严密的宗法封建社会,不由他选择地必然生活于这样的现实,并且习以为常,形成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式;他尊崇周礼,进而在自己的思想和言论中也强化这种礼法。他不可能产生男女平等、妇女教育的超前意识。

在孔子时代,直到清代,贵族女子可能受点教育,如《诗经》中《载驰》的作者许穆夫人,汉代的卓文君、蔡文姬,唐代的朱淑贞,宋代的李清照,以及《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姊妹们,她们都读书、作诗。她们受教育,是请老师到家里来教的。进学校读书的有个祝英台,那是女扮男装。清代有个诗人袁枚,在南京招收一班女学生教学诗词,掀起一场沸沸扬扬的风波,攻击他有伤名教、有辱风化,乃至官府出面干预。这时离孔子已两千多年,尚且如此。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时代,即使有人办学招收女学生,也没有生源,哪会有女学生背着铺盖和食粮来拜师求学。所以在孔子时代,不存在招不招女学生的问题,要让孔夫子收女学生,怎么可能呢?(这里有问号)孔子与他同时代的人一样,也是轻视妇女的。《论语泰伯》篇谈论治国的人才问题: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这里有问号)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泰伯》第二十章)(舜有贤臣五人,天下治理太平。武王说:“我有治国的臣子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这里有问号)从唐尧虞舜之际,到武王时代,人才最兴盛。武王说的十人之中还有一位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人罢了。”)武王说有十位贤臣帮助他治理天下,孔子却说只有九个,因为有一位妇女不能算数。这位女政治家即使在治国上有贡献,孔子还要把她去掉,因为孔子恪守周礼,妇女不干政,妇女参与政治活动,老夫子是不认可的。《阳货》篇还记录孔子一句为后世诟病的话: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阳货》第二十五章)(孔子说:唯有女子与小人是难养的,亲近了他就放肆无礼,疏远了他就心怀怨恨。)就这句话,现代反孔派曾狠批孔子,说这是对妇女极端歧视的反动观点,表现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对妇女和劳动人民的压迫,等等。这样来解释,并不确当。

就字面来讲,“女子”当然指女性,《论语》中关于女性的称谓有母、妻、夫人、姊妹等,这里独称“女子”,可见不是泛指所有的妇女,而单指女性中的某一类人。这里又与“小人”一词并列,“小人”这个词在《论语》中有四次是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在此句中与“女子”并列为被“养”者,那么,“女子”与“小人”当是指媵妾婢妇和奴仆役从。“孙”同“逊”,恭顺的意思。连接上下文,孔子这一整句的原意是说,对于家中的媵妾婢妇和奴仆役从,不能太亲近,也不能太疏远和严厉。太亲近,她们就会放肆无礼,不守规矩;太疏远,她们就会产生怨恨。朱熹注释说:“君子之于臣妾,庄以涖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也。

”孔子说这段话只是告诉君子如何对待媵妾下人,提出一个原则性的处理方法。当然媵妾制度和奴仆制度是不合理的,孔子还没有想到改变这种制度,也在认识上颠倒了“养”和“被养”的关系,这正反映了孔子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他不会考虑到媵妾婢妇、奴仆役从的教育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12
孔子没有女学生
孔子的“有教无类”不包括妇女。据《论语·阳货》记载,他把女子和小人并列,说: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养,即教化。孔子认为女子和小人都是很难教化的,如果你亲近她 (他)们,她(他)们就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但如果你疏远她们,她(他)们就会怨恨你。
金雅梅,又名金雅妹,浙江宁波人,出生于1864年,这一年,太平天国彻底失败,古老中国在贫穷与落后中苟延残喘。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南北战争正式爆发。是中国第一名女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