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决定个人命运的强势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剔除弱势文化属性,替换形成强势文化思维的过程是极度困难的,因为文化属性的形成与固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

打造强势文化的核心是,你要先打破你阶层固化的大脑,把大脑中的底层阶级思想剔除,然后种植顶层阶级的思想。

打造强势文化有三个主要途径:见路不走,更换圈子,实事求是。

1、见路不走

鲁迅先生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啥是路?任何一个成功的经验起初都不叫路,一定是多人走过的、走多了、成功过的,才能叫作路。

路的哲学含义是模式、经验、教条。所谓的“见路”,就是照搬别人的模式、经验、教条。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见路即走】是多数人的常态。因为人性都是懒惰的,人最愿意走的是捷径,况且路是既有的、现成的、方便的、经验的、模式的。

以下是3种常见的【见路即走】:

(1)坚守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

过去的商业,比的是谁胆子大,谁就能赚大钱。
未来的商业,比的是谁有思维,谁才能赚大钱。

很多靠着改革开放红利的传统企业老板,过于依赖曾经的成功经验,把一时运气赚来的钱,当成了自己实力赚来的钱。结果时代一变,竞争对手一强大,自己就一下子返贫甚至负债了。

相信自己的经验不能说错,但坚守自己的经验一定会错。

(2)相信有结果的人的成功经验

比如知道谁谁谁成功了,你以为别人成功了,你照搬过来也会成功。这就是唯经验、唯教条,是极其危险的。

人们习惯于把每一个成功的范例都贴上【正确】、【先进】的标签,然后拿着这些标准衡量自己,只要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错误的、落后的。

很多人都误认为: 大家都是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都是人”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还有天时、地利,只有你具备了别人能做到的全部条件,你才有可能做到。

照搬往往容易学个形,漏其神。事实上你很难悉数复制别人的条件,只有根据你的条件去做你能做到的,才是不脱离实际的,精髓往往不是浮于明面轻易能学得来的。

(3)相信人生的大道理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太多太多的大道理了。比如: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真的就能成功吗?如果努力就能成功,那么外卖小哥最成功。如果努力就能成功,那么农民伯伯最成功。

努力只是怎么做,而真正的智慧是做什么。南辕北辙是努力最大的悲哀。

如果你细想,很多我们学过的知识,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是无用的。 知识与道理本身是无用的,有且只有在一个条件下有用:用才有用。

任何事物,从成因到结果都是有规律的,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什么结果需要什么条件,这是科学。

所谓【见路不走】,即不唯书本、不唯权威、不唯经验、不唯教条、不唯形式,以客观条件为转移,寻找“更适应自身条件”、“更符合自身需求”、“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2、更换圈子

年赚几个亿的人,觉得年赚几千万的人观念很幼稚;
年赚几千万的人,觉得年赚几百万的人观念很幼稚;
年赚几百万的人,觉得年赚几十万的人观念很幼稚。

负债几个亿的人,觉得欠个几千万不算个啥;
负债几千万的人,觉得欠个几百万不算个啥;
负债几百万的人,觉得欠个几十万不算个啥。

百货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95%的东西(肉体)基本相似,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5%,包括人的思维、格局、眼界、见地。

还记得【文化属性】的定义吗?一群人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就是文化属性。要想跳出这个文化属性对你的控制,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更换圈子!

【更换圈子】和【相信有结果的人的成功经验】是有本质区别的,更换圈子的目的是感受、学习直至拥有更高维的思维、格局、眼界、见地。

更换圈子的本质是交换。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交换。如果你不懂利益交换原则,总想着免费获得东西,凡是好处都自己独吞,那么即使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沦为无用的白纸!

如果你本身有资源,以资源交换资源;自己本身有秘密,以秘密交换秘密;

如果两者你都不能提供,那就付费成为牛人的客户,花钱买他的时间,近距离学习他的思维、格局、眼界、见地。

3、实事求是

毛主席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精辟的概括,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简单地说,实事求是就是从自身及客观实际出发,找到事物的必然规律,并根据这个必然规律设计行为流程,让行为流程与规律匹配,顺势而为。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实事求是】,使得我们积贫积弱的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短短40多年里,走完了西方国家需要几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坚持 【学习→测试→失败→改进→再来一次】 的实践循环路径。

学习:先说结论:学习=20%学(吸星大法:提升思维认知)+80%习(化功大法:内化技能能力)。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往往认为【学习=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此,韩寒说:听了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因为【听道理】停留于【学】的层面,而【过一生】则属于【习】的层面。 吃猪肉不是为了长猪肉,而是为了长人肉。 学而时习之,习很重要,习很重要,习很重要。

测试: 规律就如54张扑克的大王,想要摸出大王,就得想办法多摸几次。有人摸第一张就成,有人摸最后一张才成,但只要次数够多,就早晚能够成功。因此,测试的关键是控制成本,小成本试错,绝不可赌博性地孤注一掷,否则一旦失败将不再具有 【再来一次】 的可能。

失败: 无失败,不成功。被击倒之后,面对失败,不要着急站起来,一定要先搞清楚几个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会被击倒?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些事情教会了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呢?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不知道的呢?我怎么样才能够获得我所不知道的呢?我重新改进的计划是什么?

学习、测试、失败、改进、再来一次这5个循环步骤,区分着世界上的4种人。

(1)失败者

失败者的行为路径是【测试→失败→放弃】 。他们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一顿操作猛如虎,遇到挑战就歇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失败者有一个致命的错误认知:失败=失败者。

失败只是探寻规律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不是结果,失败者才是结果。

(2)愚蠢的“勇士”

愚蠢的“勇士”行为路径是【测试→失败→再来一次】 。愚蠢的勇士比失败者多走了一步。我们称他为“勇士”,但给他打了一个引号。

他们从测试,到经历失败,然后漏掉了【学习】和【改进】,直接重新开始。第二次又是一样,又开始测试。

事实上,愚蠢的“勇士”只是重复跳到了类似的坑里面,却不去思考为什么。没有学习,没有改进,然后就这样重新开始了。一个人思维模式没有改变,即使经历100次失败,第101次的结果往往也还是失败。

所以我们给他打个双引号,因为他勇敢的背后也体现了他的愚蠢。第二种人的结局自然也是失败的。

普通的人面对失败往往会作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干一段时间觉得有挑战,直接放弃了,然后怨天尤人,这是宿命论患者的症结。

第二种是干了一段时间遇到失败,然后跳过了学习和改进的阶段,快速重新开始,这是速胜论患者的症结。

(3)小成者和大成者

小成者能够完整地完成整个 【学习→测试→失败→改进→再来一次】 的循环系统,终有小成。

而大成者是这个社会上最牛逼的成功者、顶尖的人,相比小成者,他们有两点不同:

一是他的行为路径加了一个永远: 【学习→测试→失败→改进→再来一次→永远】 。他们永远在学习,永远在测试,永远在经历失败,永远在改进,永远在重新开始。他们比普通人测试得更多,失败的次数更多,学习的知识更多,改进、重新开始的次数更多。

二是他们行为路径更加多维。不仅在工作的维度当中,还会在生活、健康、生命等多个维度践行这一套实事求是循环系统。

看明白上面这张图,就明白大成者虽然只比小成者多走了半步,成绩却是云泥之别。

写在最后

【文化属性】一词出自一部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已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天道》。

如果你完整地看完电视剧《天道》,再回头看看这篇文章,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你就会明白本文中的【宿命论患者】对应的是旺庙村一贫如洗的村民;【速胜论患者】对应着刘冰、叶晓明、林雨峰;【强盗论患者】对应着王明阳、黄福海;【见路不走】对应着欧阳雪;【更换圈子】对应着肖亚文、冯世杰;【实事求是】对应着丁元英。

其实,很多农村出生的孩子,一开始都受宿命论的父母所影响,然后在学校和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学了不少速胜论的东西,开始变得小聪明、自以为是。经过多次的跌倒后,多数人又变回了宿命论患者,哀自身命运之多舛;少数人屡次爬起后,学会了见路不走,学会了更换圈子,最终修炼成了实事求是的境界。 人终其一生的修炼,很多时候都是在跟自身的文化属性(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作斗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