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都有那些烦恼

如题所述

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度过异性疏远期后,就开始变得好表现自己,以吸引异性。男孩乐于在女孩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男孩之间在异性面前的打闹,或者为买吃食而争着付钱,或者为一个问题的解答,与同伴辩论得面红耳赤,为的是能赢得女孩的好感和赞许; 在这段时间里,男女孩开始产生关心异性、接近异性的心理倾向,不仅意识到自己身心的变化,并且非常敏感地开始留意异性的变化,对异性产生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这种关心可能只停留在内心里层,表面上看似乎仍在回避与异性接触,而内心却不断地关注异性,对异性作出评价和比较;表面显得羞涩、拘谨,事实上非常关心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另外,对异性的关心往往变成一种外化的行动,帮助异性解题、出主意,借故向异性借东西,或用一种特殊的微笑、作鬼脸、特殊的眼神、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表示对异性的亲近。随着表现的外化,对异性也越来越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不住的令人怦然心动或温柔如水的感觉,以期表达自己对异性的羡慕和吸引。同时,会有男孩用友好的态度、欣赏的眼光看待异性的言行与着装,试图以直接或间接的,含蓄或大胆的方式接近异性,引起异性的注意,投其所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男孩在接近女孩的同时,他们也会发现女孩在悄悄地改变自己,她们变得亲切、纯洁和可爱;女孩会专注于某个男孩或某一群男孩。注意他们的刚强、大度、有文化、懂礼貌、可信赖,并关注他们的衣着、容貌,甚至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比如上课,老师叫男生发言,有的女孩会十分用心地倾听他的发言、发声、表情和对错,从心里为他回答的精彩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他回答时的窘迫和不对感到焦急和不自在。几个要好的女生凑在一起,还会试探性地谈论自己注意到的男生,或者互相交换对男生们的看法。 青春期男女对异性产生好感,一般发生在女孩12~13岁,男孩13~14岁以后。男孩会毫不忌讳地说:“我在女孩面前,思维特快,脑瓜儿特灵。”表现出一种抑制不住的亢奋。女孩则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说话、走路的姿势也有刻意的装扮和讲究的意味,表现出更为女性化、成人化,待人处世则显出特有的矜持,甚至有些拿腔拿调,但仍可看出内心的虚弱和表面的腼腆。他们的共同点是愿意参加有异性组织的郊游、聚会和各种社会活动,而且双方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这种男女生愿意接近、互相吸引的心理,是男女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消除异性之间的神秘感和紧张情绪,增进男女的团结和友谊十分有益。所以,青少年朋友们不要因为别人乐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就认为对方轻浮,品质有问题,也不要因为自己时常注意异性、想了解异性而感到内心不安。
再次是异性的眷恋期。 青春期男女孩的眷恋期又叫原始恋爱期。这是青春期发展阶段的第三个时期,共称三部曲。青春期异性的互相接近和彼此互相吸引,或早或晚,都会摘掉过去那朦胧的面纱,把对群体异性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的某个个体身上,并会伴随着好感产生亲近的愿望,他们大多发生在15~16岁。这就是由异性接近期发展到两性的眷恋期或叫原始恋爱期。这一时期,他们一般都有蕴藏在内心的强烈眷恋,又不敢公开表露,大多数还没有直接以肉体接触来表达恋情的欲望,只是用精神心理交往的方式显示自己的情感的纯洁性。如果说青春期中期的青少年性冲动胜过理智,多表现为“一见钟情”的幼稚或鲁莽的话,那么,青春期后期的异性交往仍然处在“情有独钟”上,还是一种性心理的发展阶段,他们内心虽然多了冷静和理智的成分,可与成年人对待异性交往上的理智和克制水平仍不能同日而语。前苏联教育家有段话,也许是对这一时期青少年男女性心理历程的最好解答:“少年人的两性之间的爱慕所具有的情感色彩,和成年人的爱情完全不一样,在丰富而又有意义的精神生活中,男女孩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隐秘本质被理想的、纯洁的和高尚的动机以及相互接近所掩盖。他们相互爱慕的客观基础是性的本能。但是,如果直言不讳地把这一点告诉他们,那他们就会大吃一惊。”从前人的实践经验看,使我们更坚定了这一结论:不管青春期男女孩拿出多么充分的理由,说自己对异性的感情海枯石烂,也只能让它们作为一种美好的愿望,珍藏在心底,等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男子汉时,他(她)会以百倍的力量、热情、成熟来迎接你,请相信我们的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