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为利益放弃一切;的作文

如题所述

有人说,天下贪官各有各的不同,清官却都是一样的。然而古代清官胡质父子却有些不同。有一次,皇帝问他的儿子胡威两人清廉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矣。”胡质父子同样清廉,不过一个恐人知,一个恐人不知,胡威认为自己比不上父亲,到底是哪方面不如呢?我认为在境界上。从“恐人知”与“恐人不知”中,我们不难看出,胡威的清,是为了给自己扬名,带有一种功利目的,而胡质的清,却不为名利,只因他觉得就该这么做,不这么做就太不正常了。他的意识里没有功利的色彩,他的清是纯道德的,显然,这样的清,在境界上就上了一个层次。

可是,人们往往在道德与利益的天平上加错砝码,迷失方向。君不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吗?许多人认为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名利,有了名利,就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因此可以生活得更好,可以很充分地享受人生。其实,一个人活着,生命不长路很短,在如何走好这段人生路方面是应该好好思考一番的,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或崇高,但总该有追求完美的信念吧?这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权利。人生苦短几十年,若光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或一点虚名就挖空心思,甚而不择手段,是不是太庸俗了点?相反地,我们如果把精神看得重一些,多注意一些自身价值的体现,活着的意义便增加了。材料中的胡质,虽然物质生活不富裕,但他的精神生活一定很充实,更何况他能将这种精神传到下一代胡威身上?尽管胡威在继承时有些变化,但毕竟他们父子俩的血管里流的都是清廉的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06
提起“中国导弹之父”,你肯定会想到钱学森爷爷;说起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学子回国效力的代表,你还是会想到钱学森爷爷。
有机会在《祖国在我心中》一书的第二章中,读到了关于钱学森爷爷的故事。钱学森于1935年去美国留学,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在美国获得了丰厚的待遇。谁知他却为了祖国的利益,毅然放弃了一切,冲破了重重阻力,辗转回到祖国。回国后,他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用毕生的奋斗,殚精竭虑,实践着自己“为祖国而生存”的诺言,先后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学森所展示的是中国人民的爱国之心,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振兴祖国的伟大志气。

他的故事让我深切地感受到:“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我的身上也曾经发生过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的事情。那是在我参加数学培优考试期间,我尽心尽力地参加每一次集训,掌握了许多解题的技巧,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考试那天,我突然得了重感冒,头昏脑涨的我真想放弃考试。但转念一想:以前的检测中我都能考得很好,老师又那么器重我,我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我要为班集体争光,于是我坚持走进了考场。考试中,我尽力稳住自己的情绪,认真地审题,仔细地演算,反复地检查……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班集体争了光。

读了钱学森爷爷的故事,我更坚定了我的信念:一个人有了本事,一定不能忘记集体的利益,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集体争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