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后不知道还手,家长该怎么教育?

如题所述

这向来都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告诉孩子要还手?怕教的孩子太暴力!告诉孩子躲着对方?又怕教的孩子太懦弱!我家孩子也遇到这样的事。

无论是孩子打人了,还是挨打了,这样的消息都会让妈妈心头一紧。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动手呢?打人事件发生后怎么跟老师、孩子甚至对方小朋友的父母沟通呢?来听听经验丰富的老师怎么说吧!无论你的第一反应如何,请先收起所有的情绪,告诉自己:无论发生什么事,打人都是不对的!

首先,家长不要惊慌,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千万不要因为他不还手就给他贴标签,对他进行一些负面的评价。遇到问题,孩子已经很委屈伤心了,家长一定要先挖掘孩子身上值得鼓励的部分:宝宝没有还手,是因为宝宝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妈妈以前告诉过你不能打人,你记得真牢!真是个好孩子!然后,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乖乖,他打你的时候,你一定特别的难受,你愿意跟妈妈说说吗?你不愿说也没关系,妈妈来猜猜,你一定觉得,怎么能打人呢?妈妈说过打人不对!你还觉得伤心,同学们都应该是好朋友,可他却打了你,是吗?最后,告诉孩子应对的办法,并且示范:孩子,你没有做错,即便有的人会打人,主动打人确实是不好的。妈妈要教给你保护自己的办法,如果下次他再想打你,你就大声喊,打人不对!你做错了!或者他要抓你的时候,你就用力推他,赶紧跑开,然后让老师告诉他,不能打人,记住了吗?咱们两个练习一下,好不好?

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通常,老师会挑选一个相对安静的时间把妈妈单独留下来聊一聊,怎么能沟通得更有价值,下面这些建议可以帮助你。首先和老师达成共识――无论什么原因,打人都是不对的。看管孩子是老师的职责。所以,打人事件发生,老师会有部分责任。但万事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所以最好向老师表达一下歉意和感激,因为事情发生后,老师需要帮助两个孩子安抚情绪和学会处理方式,要向双方父母有所交代,也属不易。以信任的态度倾听老师对事件和孩子的描述,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细节和态度,以便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也是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状态以及老师引导方法的时机。与老师商定自己与孩子就此事的沟通时机与方式。如果造成对方小朋友受伤,征求老师的意见,是否需要与对方父母直接沟通,以协助老师处理后续问题。老师会根据对方父母的情况把握分寸,你的态度可以增强你与老师之间的信任。

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不要一上来就批评。孩子一旦出现抵触情绪,后面的沟通就很难有效果。倾听孩子讲述事件经过,并不在于确认细节和孰是孰非,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情绪,并且接纳这些情绪。中班以下的孩子,很可能讲述不出事情经过,可以去掉此步骤。当孩子得到认同后,会愿意听你说话。这时可以根据孩子对本次事件记忆最深的部分,提供你的解决方案。最后以轻松的气氛收场,告诉孩子这只是件小事,过去了就过去了,和孩子去做一些他酷爱的事情吧,孩子其实很有压力呢。

孩子总是打人的原因;1~2岁的孩子做出一些打人举动时,父母不要因为觉得好玩而不去制止,甚至通过笑声和夸张的反应去变相鼓励。那样孩子会认为这是一个游戏,成为习惯后就可能不太容易改掉。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刚才这样让我很疼,我不喜欢这样。在不同的问题上,父母应该有明确的态度,比如对待打人与对待饭前不洗手的严肃程度应该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犯错时父母经常采用打的方式,孩子会认为打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父母、家人之间经常有身体冲突,孩子也会模仿。孩子在家里是否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父母的连接是不是不够亲密?如果孩子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就很容易被激怒。最近家里是不是有一些变故?比如亲人离世、搬家、宠物死了??孩子的紧张、失落可能会用比较极端的方式体现出来,此时应多关注孩子的情绪。

孩子挨打不还手,只是哭,不是因为我们教育错了,而是我们没教全。

孩子被打只会哭,不知道还手,这是需要教的。心理学有个词,叫做“社交商”,社交商是指人们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个能力是需要后天学习的,不可能生下来就会。孩子被打不还手有两种可能:第一,不会还手。第二,不敢还手。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需要家长给孩子做示范,遇到此类事情要怎么解决。可以父母演示给孩子看。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需要家长鼓励孩子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如果想还手,那就去做吧!

我们只要教会孩子如何处理问题,但是家长不要替代孩子去处理冲突。只要没有大的伤害,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家长就要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去处理矛盾。孩子是主题,社交中,首先考虑的是,孩子的感受。而如果有些孩子比较敏感,就需要家长的介入。如果孩子不敏感,家长的介入可能反而加重了对他的伤害,让他觉得自己受伤很严重。

我们告诉他打人不对,这是完全正确的,法律规定,他人人身权利不可侵犯。但我们只告诉他这个,是不够的。因为,您的孩子很乖,听从了家长的教导,不去挑衅,但如果别的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孩子本身不一定都能自然明白,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所以,有可能在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您家孩子遇到别人的过当的动作行为,他一方面身体上感到不适的同时,心里也同样地挣扎:还手就做了爸爸妈妈认为的错事;不还手,我就只好被他打。为什么他能打我,我就不能打他呢?他为什么就不是做了坏事吗?面对别的孩子的攻击,躲不开,心里的结又解不开,就只剩哭了。

所以,我们要补全下一句:同时,我们也享有同等的人身权利,他人也同样不能侵犯,如果遭到侵犯,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权利,并且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所以才会有“正当防卫”的说法。

我个人并不主张:别人打我我就立马打回去,因为确实存在误伤,有时甚至还是出于友善的目的。但如果真的确认是无理挑衅,那么,自然“来而无往非礼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3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第2个回答  2018-02-10
这向来都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告诉孩子要还手?怕教的孩子太暴力!告诉孩子躲着对方?又怕教的孩子太懦弱!我家孩子也遇到这样的事。
无论是孩子打人了,还是挨打了,这样的消息都会让妈妈心头一紧。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动手呢?打人事件发生后怎么跟老师、孩子甚至对方小朋友的父母沟通呢?来听听经验丰富的老师怎么说吧!无论你的第一反应如何,请先收起所有的情绪,告诉自己:无论发生什么事,打人都是不对的!
首先,家长不要惊慌,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千万不要因为他不还手就给他贴标签,对他进行一些负面的评价。遇到问题,孩子已经很委屈伤心了,家长一定要先挖掘孩子身上值得鼓励的部分:宝宝没有还手,是因为宝宝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妈妈以前告诉过你不能打人,你记得真牢!真是个好孩子!然后,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乖乖,他打你的时候,你一定特别的难受,你愿意跟妈妈说说吗?你不愿说也没关系,妈妈来猜猜,你一定觉得,怎么能打人呢?妈妈说过打人不对!你还觉得伤心,同学们都应该是好朋友,可他却打了你,是吗?最后,告诉孩子应对的办法,并且示范:孩子,你没有做错,即便有的人会打人,主动打人确实是不好的。妈妈要教给你保护自己的办法,如果下次他再想打你,你就大声喊,打人不对!你做错了!或者他要抓你的时候,你就用力推他,赶紧跑开,然后让老师告诉他,不能打人,记住了吗?咱们两个练习一下,好不好?
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通常,老师会挑选一个相对安静的时间把妈妈单独留下来聊一聊,怎么能沟通得更有价值,下面这些建议可以帮助你。首先和老师达成共识――无论什么原因,打人都是不对的。看管孩子是老师的职责。所以,打人事件发生,老师会有部分责任。但万事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所以最好向老师表达一下歉意和感激,因为事情发生后,老师需要帮助两个孩子安抚情绪和学会处理方式,要向双方父母有所交代,也属不易。以信任的态度倾听老师对事件和孩子的描述,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细节和态度,以便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也是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状态以及老师引导方法的时机。与老师商定自己与孩子就此事的沟通时机与方式。如果造成对方小朋友受伤,征求老师的意见,是否需要与对方父母直接沟通,以协助老师处理后续问题。老师会根据对方父母的情况把握分寸,你的态度可以增强你与老师之间的信任。
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不要一上来就批评。孩子一旦出现抵触情绪,后面的沟通就很难有效果。倾听孩子讲述事件经过,并不在于确认细节和孰是孰非,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情绪,并且接纳这些情绪。中班以下的孩子,很可能讲述不出事情经过,可以去掉此步骤。当孩子得到认同后,会愿意听你说话。这时可以根据孩子对本次事件记忆最深的部分,提供你的解决方案。最后以轻松的气氛收场,告诉孩子这只是件小事,过去了就过去了,和孩子去做一些他酷爱的事情吧,孩子其实很有压力呢。
孩子总是打人的原因;1~2岁的孩子做出一些打人举动时,父母不要因为觉得好玩而不去制止,甚至通过笑声和夸张的反应去变相鼓励。那样孩子会认为这是一个游戏,成为习惯后就可能不太容易改掉。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刚才这样让我很疼,我不喜欢这样。在不同的问题上,父母应该有明确的态度,比如对待打人与对待饭前不洗手的严肃程度应该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犯错时父母经常采用打的方式,孩子会认为打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父母、家人之间经常有身体冲突,孩子也会模仿。孩子在家里是否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父母的连接是不是不够亲密?如果孩子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就很容易被激怒。最近家里是不是有一些变故?比如亲人离世、搬家、宠物死了??孩子的紧张、失落可能会用比较极端的方式体现出来,此时应多关注孩子的情绪。
孩子挨打不还手,只是哭,不是因为我们教育错了,而是我们没教全。
孩子被打只会哭,不知道还手,这是需要教的。心理学有个词,叫做“社交商”,社交商是指人们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个能力是需要后天学习的,不可能生下来就会。孩子被打不还手有两种可能:第一,不会还手。第二,不敢还手。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需要家长给孩子做示范,遇到此类事情要怎么解决。可以父母演示给孩子看。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需要家长鼓励孩子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如果想还手,那就去做吧!
我们只要教会孩子如何处理问题,但是家长不要替代孩子去处理冲突。只要没有大的伤害,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家长就要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去处理矛盾。孩子是主题,社交中,首先考虑的是,孩子的感受。而如果有些孩子比较敏感,就需要家长的介入。如果孩子不敏感,家长的介入可能反而加重了对他的伤害,让他觉得自己受伤很严重。
我们告诉他打人不对,这是完全正确的,法律规定,他人人身权利不可侵犯。但我们只告诉他这个,是不够的。因为,您的孩子很乖,听从了家长的教导,不去挑衅,但如果别的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孩子本身不一定都能自然明白,这种行为是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