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驾驶战机飞行时会受到哪些影响?

如题所述

战斗机飞行员,特别是经验不丰富的飞行员,驾机在高空飞行时,往往会因为高度、气压、过载以及自然现象等原因,会发生不适、黑视、错觉等问题,如果缺乏应对能力、处置不及时,可能导致灾难发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高度影响气温随着飞行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度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5左右,当高度达到一万米时,气温可能是零下几十度,一些高山常年积雪就是这个缘故。但战机里有空调,冬天飞行员之所以穿飞行皮服,是因为在地面和刚上飞机时比较冷,另外,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跳伞,穿少也会冷得受不了的。

气压影响气压也是随着飞行高度的升高而下降,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同等质量气体的体积随高度增加而越大;如果在飞机调温增压系统出现故障时,人体器官就可能会膨胀“爆炸”,以至于危及飞行员生命及飞行安全;飞行员驾机在高空飞行,氧气比例下降,飞行员有时容易出现高空缺氧现象,而且不易被发现,以致发生事故。

空中奇观随着飞行高度的升高,尤其到达一万五千米以上时,天空的颜色不再是我们见到的“蓝天”而是“青天”,而是非常深邃、宁静,飞机飞得很平稳,没有一点干扰和颠簸,新飞行员可能会感到有一点害怕。地球开始出现“弧形”,在傍晚向西飞行时,可以看到到火红的太阳仍然挂在地球边缘。过载影响当操纵飞机以大载荷向上拉起时,人体内血液则向飞行的反方向流动,会造成人的头部短暂性缺血,这时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但人的思维仍然很清晰,这种状态在飞行上称之为“黑视”。当操纵飞机以大载荷推杆改变飞机状态时,飞行员头部充血,满眼一片红色,同样什么也看不清,这种情形在飞行上称之为“红视”。为了克服飞行时出现这两种状况,飞行员平时要加强体质训练,飞行时要穿飞行抗荷服。

产生飞行错觉的主要因素

夜间飞行夜间飞行的能见距离比昼间要远得多,如果昼间飞行能见距离10公里,到夜间可能会达到20公里左右,容易给飞行员造成以远为近。夜间飞行除仪表领航来保持飞机状态以外,再有就是看地面的灯光。在比较僻远的地区飞行,由于地面灯光较少,很容易将天上星星当成地面的灯光,天地“倒置”,产生错觉。海上飞行在海上飞行时参照物少,飞行员航线保持和判断,都要靠飞机上的仪表,无边无际,感觉时间好长,飞机出问题求生困难,压力大,飞行员也容易疲劳。再有,大海的颜色在空中看是蓝色的,天空也是蓝色的,天上有云,海上有岛,容易把天空和海洋混淆,产生错觉。

云中飞行在云中飞行,根据云的性质人的心情也不一样,如果是在层云或淡积云中飞行,心情比较爽,甚至会有些浪漫。在浓积云或积雨云中飞行,飞机颠簸严重,飞行员在云中感觉到飞机状态往往与仪表有较大的误差,飞行员感觉是正飞,实际上可能是倒飞或侧飞,此时如果飞行员不能冷静做出正确判断,可能就会发生事故。夜间在云中飞行,飞行员能看到云与飞机磨擦产生的电火花,以及飞机航行灯在云中产生特大光屏。

超低空飞行飞机在陆地上超低空飞行,飞行有参照物,能感觉到飞机的快慢,飞行员往近看,一道“白光”,往远看“劈头盖脸”,有山、鸟和树梢,情况比较复杂。在海上超低空飞行,飞机前方的海水好像比飞机要高得多,象蓝色的墙在前方堵着,时而白浪滔天,飞行员心理紧张,压力大,也容易疲劳。

雪后飞行下雪后,大地银装素裹,飞行员的感觉一是刺眼,天上的太阳光与地面的反身射光交汇在飞行员太阳镜上,一片“光茫”;二是飞行员判断飞行高度误差大,感觉飞机离地面很低了,其实还比较高,超低空飞行就好像要触地似的;三是大地面貌全非,河流与湖泊不是蓝色的,山峰的高低不大明显,在太阳的照射下,山南边的雪已经融化,山北边的雪却没化,这时,飞行员往南看是一片黑色,往北看是白茫茫的一片。影响飞行的因素还有不少,要克服上述问题对飞行的影响,防止飞行事故的发生,应经常加强航理学习,反复研究空域的地形地貌,了解熟悉自然景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适应性训练,如飞行错觉地面模拟体验和空中模拟体验、飞行错觉模拟器训练、仪表空间定向能力训练、心理训练等,不断丰富特情处置经验和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