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上初中,不适应怎么办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5
【适应初中生活 闯三关】

纪律关
对于初一新生来说,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第一步是适应学校的管理制度。初中学校的管理相对小学来说要更严格。有时间上的要求,有校规、班规的要求,还有中学生一日常规的要求。这些制度是保障学生顺利进行学业的前提条件,所以如果初一新生能够在心理上消除抵触情绪,适应接受新制度,就会为顺利度过“小升初”的衔接关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自人控制能力和毅力的培养。

学习关
和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在校时间更长,学习内容更多,如果不注意调节心态,往往会感到身心疲惫。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成绩、培养能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要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要追求“苦学”、“好学”、“会学”的高境界。严把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初一新生,在学习上应注意三个认真: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认真订正。每当新生入学,老师们总能发现,有些学生在自习课上常常不知道该做什么,精神不集中,这是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常是老师领着学生做习题等等,而在初中学生们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会自我控制,更多地运用理性思维来解答问题。
要正确对待考试压力。小学阶段,小学生无需参加大型考试。进入初中后,各种考试随之而来。作为初中生,应正确对待考试,学会缓解考试带来的压力。
初一新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既不能过度松懈,也不能过度劳累。学生应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阅读习惯,通过多读课外报刊杂志和名著,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社会和自然现象,扩充知识面。
成长关
要逐步培养自己独立意识。初中是人生生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一新生而言,入学后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很关键。同学们要学会自己独立生活,尤其是初中住校的同学,家长更应提前帮助孩子学会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初中新生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入手,尽快培养出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意识,非常重要。

【准初一同学看过来·学生篇】
学生在小学升入初中这一时段,应该有哪些心理准备呢?
保持积极心态是关键
  首先,要有角色转变的意识。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尝试预习一些初中的功课。初中阶段的学习强调主动性,要学会善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学。学生如能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就能尽早做好思想准备,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其次,要对新的环境怀有憧憬和期待。存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其实是拥有一份积极的心态。有了这份积极的心态,就会主动容纳接受新的环境,一旦学生踏进中学校园,自然会带着愉悦的心情去熟悉新的环境,这样不仅会消除因身处陌生环境而产生的孤寂和不自在,还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小伙伴,有利于学生融入新的集体生活,并能让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觉轻松自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让孩子过多回忆小学生活,否则容易陷入回忆,而诱发对未来生活的畏惧心理。
  面对小学升入初中这道坎,我们应该收拾心情,将过去的成绩珍藏,把过去的失败封存,用自信的微笑面对即将来临的初中生活,一切从头开始。

【准初一同学看过来·家长篇】  
  不好“管”:生理变化带来心理变化
  从个性心理来看,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自我意识较弱,自理能力较差,对家长、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比较“听话”。到了初中,他们身体发育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时期,尤其是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他们就有长大成人的感觉,表现为他们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增强,对人和事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觉得长大了,不服管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管理起来的确花心思。
  这时,孩子对于“听话”的要求是很反感的,所以家长不要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与孩子交流,更不能实行“高压政策”,那样不仅很难与孩子沟通,还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尽可能民主、平等地与孩子对话,找出问题的“结症”,以便“对症下药”。

  该放手时要放手
  如今,物质上的准备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而心理上的准备却更需引起重视。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清晰的心理暗示和一定的心理刺激,让孩子能明确地意识到:我和过去不一样,我长大了,我是中学生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妨刻意为孩子做一件事,如可以安排一次旅行、一次聚会或送一件礼物等,赋予孩子一定的仪式感,能激发孩子对新生活的无限遐想,这对孩子的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有积极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要做到收放自如,这也是家长需调整的心理。在小学升入初中这一时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会出现两大误区:一种认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充分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自主行事;一种则认为孩子不经事,事事关心,无微不至。家长应该明白,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9

第3个回答  2021-03-12

第4个回答  2019-08-20
初中有效的学习,首先要学会听课: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其次,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提高知识理解和记忆能力。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这样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记忆是学习的根本。

提高记忆力,可以专门的训练一下。这一类的训练比较多,比如我比较熟悉的:速读记忆、编码记忆、思维导图记忆。速读记忆是一种快速阅读之后的重点记忆和理解记忆;编码记忆是一种将编码信息与恰当的线索联系起来的个性化记忆;思维导图记忆是一种将所需记忆内容整合成关键词句后的思维记忆。以上三种记忆,是我个人用下来比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统的训练,具体比较多,就不一一详细讲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软件中对我上述的三种训练都有具体的讲解和训练。

学会高效复习,温故而知新。

①制定阶段性的复习目标,合理规划自己每一天的学习复习任务。什么时候复习什么科目,什么时候做题训练,什么时候看书背诵,什么时候查缺补漏等等,都一一明确下来。

②复习的时候,不要长时间的只复习一科,也不要频繁的更换复习科目。每一个时段的复习都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按计划复习完一个学科再进行另外一个学科的复习。

③自己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最好就保持同步进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于老师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师远远落下。

④每一小阶段的复习之后,要检查掌握情况。可以自己一个人进行:合起书本,回忆一下这一阶段都学习复习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较模糊的、还没有掌握的、有疑问的,针对有问题的要趁热打铁,折回去快速温习巩固。也可以找你的伙伴一起进行,相互检查、考校。

认真做题和面对每一次考试。

做题的时候:①要仔细审题,而且要审准、审透,提炼出有效信息。②要讲究效率,会的就过(一定是要真的会,而不是感觉会),把时间放在不会的上。③不要动不动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题会让你觉得题目很简单,但实际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④适当进行题海战术,掌握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认真面对每一次考试。考试除了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方式,同时也是你积累经验的过程,比如:①学会如何分配和把控时间;②掌握作答中各种细节的处理技巧;③磨练考试心态;④帮助自己认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复习提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