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如题所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 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对道路内涵作了表述。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涵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初步实践建设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总结前期探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因为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

由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在不断地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由于紧紧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以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特征构成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是党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大理论方面,就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了明确的、系统的回答,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键性问题,增强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并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推向新世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发展观,以其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精辟阐释,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保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此基础上,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制度保障。制度的形成要以理论体系为指导,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则要以制度为载体。

制度的完善来自于道路的实践,道路的拓展也要依靠制度来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制度的作用无可替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不断增强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这一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而完善,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扩展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从具体内容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包括诸如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也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同时还包括那些建立在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基础上的各项具体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这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有机统一于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理论体系是指导思想,是确保道路正确、制度科学的重要前提;道路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集中体现,道路正确才能促进制度完善;制度科学完善才能保证道路光明、前途远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想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新阐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初步实践建设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总结前期探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因为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由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在不断地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由于紧紧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扩展资料

马克思列宁主义(中文版)、毛泽东思想(中华民族)、邓小平理论(人民解放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发展观(中央人民政府)、共产党“行动指南“(共产党员)。

共青团“核心价值“(共青团员)、“实体经济”基础指导(兰刚)和“无产阶级“执政(政府)的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科学发展、文化经济、持续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的核心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关系,作了深刻阐述。

这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伟大成就。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深入理解把握其科学内涵、掌握其发展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 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早在1957年5月就说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也强调:“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因而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风险考验、胜利达到目标的根本保障。

第三,“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邓小平多次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国之所以要实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克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正如党的十七大向世人所宣告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努力使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在社会建设上,最重要的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是为了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上述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整内容。这四个方面,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
第3个回答  2019-09-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扩展资料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 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大理论方面,就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了明确的、系统的回答。

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键性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还是一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以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特征构成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是党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大理论方面,就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了明确的、系统的回答,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键性问题,增强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并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推向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发展观,以其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精辟阐释,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保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 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对道路内涵作了表述。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涵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初步实践建设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总结前期探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因为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由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在不断地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由于紧紧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制度保障。制度的形成要以理论体系为指导,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则要以制度为载体。制度的完善来自于道路的实践,道路的拓展也要依靠制度来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制度的作用无可替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不断增强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这一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而完善,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根本制度保障。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