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应怎么做公益?

如题所述

      公益的务实性

  例:谈到公益,大家都会想到休育活动,想到农夫山泉的“一分钱”活动,这就是一种务实的做法,虽然少,但是能聚沙成塔,以小见多,较适用于大企业。2010年5月份,双鹿电器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一元钱”慈善捐赠活动,形式与农夫山泉是一样的。农夫山泉通过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策划的大型营销活动“一分钱”活动,双鹿电器通过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策划的“一元钱”计划,都是通过消费者来购买自己产品,而从中拿出相应的公积金通过第三方慈善机构为需要帮助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

      公益的准确性

  例:查钢·营销策划工作室多年从事营销策划行业,也参与策划过一些企业的公益活动,对于,也有一些看法,企业的公益活动,一直认为大而全反倒没有针对性。公益是一种善举,它应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一个准确性的投入,它起到的作用是起不了一些波澜的。过去,对于企业的公益行为都是粗放型的,或是企业方投入一笔钱活动就结束了。而现在,出于社会监督和公众透明原则,公益执行方需要定期向基金会或上级公益组织定期公布销售量,同样,在捐赠协议中,对捐赠人和销量统计进行监督,在双方合作的内容中充分明确了彼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合作的内容更加规范化。现代公益和传统慈善比较,有四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即它的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由此可见,公益的精准性能打造更好的品牌社会形象。

      公益的延伸性

  例:公益不是一次性行为,它是企业的持续性行为,若是企业方没有把公益项目做为公司成长的规划的话,这种公益就是作秀。营销与公益,公益是要大于营销的,一旦营销过多的大于公益,公益的意义就不能得到最好的延伸了。如农夫山泉“一分钱”项目从2001年开始启动。“喝农夫山泉为奥运捐一分钱”——每卖一瓶水即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捐赠一分钱,首届“一分钱”行动支持了北京申办奥运会。2002年,“一分钱”行动的主题更换为“阳光工程”,之后,2004年,第三届“一分钱”行动与雅典奥运会同行,以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农夫山泉的公益行为不断更新,它就是从支持国家行为上,从而拉伸自己品牌的高度。

      公益的包容性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官方博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企业大部分只停留在根据社会需要(59.3%)以及政府要求(44.3%)来投入公益资金和资源的层面上,基本没有设定与企业自身相关的公益战略。

      公益的传播性

  做公益,一定不要忌讳传播,就算是作秀,也要带动大家都秀起来,这样中国的公益慈善氛围就会前进一大步。国外在华企业的捐款和行为,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并不是表明国外企业在华付出了多少钱,只是表明了他们的一个姿态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但对商业发展的欣慰之情,被商业之外的不足大大削减,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社会机构版)》中所说的一段话可以用来表达我的感受和反思:“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卓越的商业企业上是不够的。有了卓越的企业,我们固然可以拥有一个繁荣的社会,但不见得是个卓越的社会。对于一个追求卓越的国家来说,经济的成长和实力的增强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与美国商业相比,我们还很少有称得上好的公司,卓越的更少,我们需要同时在商业领域和社会公益领域追求卓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企业和商业界是整个社会中进步最快的力量,这是因为对商品的需求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需求,也是因为当下的全球社会即是一个商业社会。而在社会公益领域,中国的公众尚未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其中。同时由于一些政策限制,它的发展是滞后的,比如在这次向地震中受灾的群众捐助时,急需高效可信的途径,又比如民间志愿者充满爱心与热情,但组织能力和专业能力需要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发展社会公益领域,不能照搬美国模式。近年来,引进来的“社会企业家”观念是社会公益领域最新进展,它指的是以改善社会造福人群为自己事业、执著地经营所认定的社会企业的人。在中国,我们应当扩大社会企业家的概念,它不应只包括经营社会公益事业的人,也应包括关注与投身社会公益的商业企业家。后者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公益的目的是让需要的人获得帮助,在当下中国,有公益心的商业界和商业企业家更容易做到这一点。孕育一个繁荣的中国社会公益领域,那是下一个时期的任务,考虑到企业家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影响力,他们也将在其中发挥作用。这一切,都与美国社会公益的发展是完全不同的。 总的来说,中国商业界,需要同时承担商业和公益这两种角色,实际上现在它们也是在同时摸索怎么做商业和怎么做公益。现在,中国企业的公益行动有多种形式,有按商业伦理改善与规范自身公司行为,有与商业结合紧密的公益营销,有定向的或灾难时的资金捐助,有有明确目标的纯粹公益行动,以及企业成立公益基金会进行系统性公益行动等。但企业怎么评价和改善自身公益行为,这是一个等待回答的问题。 吉姆·柯林斯 《从优秀到卓越(社会机构版)》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本来是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但它在多个方面对中国企业摸索怎么做公益大有助益。做公益的企业需要了解到,应把关注重点“从投入转向产出”,关注产出是商业界最基本的常识,但当企业投身公益时,却常常忘记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公益领域的产出、效果不像企业的财务指标那样容易衡量;这也可能是因为,企业(以及公众)常常认为公益领域只要投入金钱就足够了。实际上,我们都应该记住柯林斯的这句话:“在社会事业中,金钱只是投入,而不是衡量卓越成就的指标。”企业做公益时,也都应该问如下这个公益组织需要自问的问题:“相对于所投入的资源来说,我们是否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担负的使命,产生了足够的影响?” 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柯林斯提出了一个所谓的 “刺猬理念”帮公司梳理其商业方面的运作,它包括三个环(或三个问题):你对什么充满热情?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在社会机构版中,他给出了一个公益事业版的刺猬理念,也就是把经济引擎修改为“资源引擎”,也就是把第三个问题变换为:我们如何能创造一个可持续的资源引擎(包括时间、金钱和品牌),为实现组织的使命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对中国企业而言,它们需要同时掌握和运作这两个刺猬理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