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为何是我国家具繁荣的时期?

如题所述

  明朝建立之初,承蒙元之弊,国家残破不堪。明初政府为了恢复生产,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明朝初年的大规模恢复生产,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洪武朝把华北当作未开发地进行开发,移民人数达到全国总人口的1/6;水利兴修规模之大,空前绝后。经过近百年的经营,明朝的经济水平逐渐恢复并超过了宋代的水平。明朝物价平稳,皇帝与内阁还通过减轻国用以减少百姓负担,例如万历时商税降到1.5%。小生意、小商小贩、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也就是在营业额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税。每个县都有免费的养济院。西方传教士记载明朝中后期的江南没有乞丐。

  明朝中后期的市民消费惊人。如山东博平县嘉靖中叶以后“以欢宴放饮为豁达,以珍味艳色为盛礼”。郓城县百姓“贫者亦捶牛击鲜,合飨群祀,与富者斗豪华……胥吏之徒亦华侈相高,日用服食拟于仕宦。……”。南直隶通州,在万历时期,“乡里之人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菜肴十分丰盛,“稍贱则惧其渎客”。浙江桐乡县的青镇“其俗尚侈,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贫人负担之徒,妻多好饰,夜必饮酒”。

  明代的社会还兴起了“攒盒”,盒内分为不同形状的格子,将各种各种食物攒集为一盒,可携带外出游山玩水。“设席用攒盒,始于隆庆,滥于万历。初止仕宦用之,今年即仆妇龟子皆用攒盒饮酒游山,郡城内外始有装攒盒店,而答应官府,反称便矣”。明代的何良俊曾往嘉兴访一友人,“见其家设客,用银水火炉,金滴嗉,是日客有二十余人。每客皆金台盘一副,是双螭虎大金杯,每副约有十五六两”。到万历时期,更加厉害“士庶之家,初登仕版,即犀玉酒器以华宾宴,……且以象筷玉杯为常,仕古奢淫之主所不敢轻用,而今寒素之士所不肯深惜也”。

  在服饰方面,明人的消费习惯的变化也同样惊人。在弘正年间,礼科都给事中周玺就上疏说“首饰则滥用金宝,市井光棍以锦绣缘袜,工匠技艺之人任意制造,殊不畏惮”。著名文学家李梦阳(1473-1530)这样描绘明代商人的富裕程度“今商贾之家,策肥而乘坚,衣文绣绮觳,……其富与王侯同也。”

  扬州商人资本雄厚,更是“无不盛宫室、美衣服,侈饮食、饰舆马及诸摊钱之戏”。连山东博平县这样的小城也是“至正德,嘉靖间而古风渐渺,……市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绔”。南通州在万历时期,“里中子弟谓罗绮不足珍,及求远方吴绸、宋锦、云廉,驼褐价高而美丽者以为衣,下逮绔袜亦皆纯采。向所谓羊肠葛,本色布者久不鬻于市,以其无人服之也。至于庸流贱品,亦带方头巾,莫知厉禁。其俳优隶卒、穷居负贩之徒,蹑云头履行上道者锺相接,而人不以为异”。

  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不丝帛不衣,不金线不巾,不云头不履”的现象。在南直隶松江,“奴隶争尚华丽”“女装皆锺娼妓”“大家奴皆用三穰官履,与仕宦漫无分别”。在河南内丘“门快舆皂无非云履,医卜星相莫非方巾”。在福建福安“方巾盈路,士大夫名器为村富所窃,而屠贩奴隶亦着云履而白领缘”。杭州居民“服食器用月异而岁不同,毋论富豪贵介,纨绮相望,即贫乏者,强饰华丽,扬扬矜诩,为富贵容”。

  甚至连清操自命的寒士也要赶时髦“布袍乃儒家常服,迩年鄙为寒酸,贫者必用稠娟色衣,谓之薄华丽,……上海生员,冬必服绒道袍,暑必用琮巾绿伞,虽贫如思丹亦不能免。”(明代范濂的《云间据目抄》)

  “不衣文采而赴乡人之会,则乡人窃笑之,不置之上座”(万历《通州志》)。

  明末遭遇特大天灾,繁华的经济突然崩溃。利用一系列巧取毫夺,满洲人成功进入了中国。康熙二十年,三藩起义被镇压,康熙二十二年台湾沦陷,满清才最终霸占了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后,满清经济开始恢复,到乾隆朝达到顶峰。但在人均粮产方面,满清却一直没有超过明朝的水平。甚至比起唐朝、宋朝都远远不如。乾隆中期以后经济越趋下降,亩产也开始下降。
  明清之际天灾不已,又战乱频繁,直到康熙二十二年,国内战争才基本结束。农业经济一度遭到严重的破坏。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恢复,到了乾隆中前期,满清经济达到最高水平。但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满清人均粮食占有量仍然不及晚明。据张显清研究,现在的一般看法是:满清初期农业经济的人均水平较之明代是下降的。具体数字上,吴慧认为满清初期367市斤/市亩,人均占有粮食628市斤。郑正,王兴平同意吴慧的亩产数字,但对满清的人均田亩数则认为吴慧估计过低,按郑正,王兴平的修正数据,计算得到满清前期的人均占有粮食是1541市斤。在这里,我们取平均值即1085市斤。而满清后期的腐败和倒退则是众所共见的。满清后期到民国的一百多年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一直徘徊在700市斤上下。这个数字更是无法与晚明相比了。

  可以看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自汉代以来,一直到明代,一直是在上升的,直到满清时代才开始下降,到满清后期,下降到最低点。即使是在所谓“康雍乾盛世”,从康熙到乾隆,地方上年年都有饥荒,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满清初期思想家唐甄是这么描写所谓康熙盛世的:

  “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贱而艰于食,布帛贱而艰于衣,舟转市集而货折赀,居官者去官而无以为家,是四空也。金钱,所以通有无也。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不见缗钱,无以通之。故农民冻馁,百货皆死,丰年如凶,良贾无筹。行于都市,列肆琨耀,冠服华腆,入其家室,朝则熄无烟,寒则蜷体不申。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之美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

  乾隆时期又如何呢?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说当时的中国:“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善褴褛甚至”,“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军队”。

  可以认为,从汉代一直到明代,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是在逐渐上升的,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至明朝中晚期发展到最高水平。其间虽有魏晋南北朝、残唐五代和蒙元时期的短暂停顿,乃至一度的倒退,但总体上看,国民的生活水平还是在曲折中前进,呈现出螺旋形的上升式发展。这反映了近2000年科技水平的进步,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传统的中国社会发展到晚明,不论科技、文化还是物质生活水平,都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可以这样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人民最富裕的时期,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人民生活最幸福的国家。明代以后,由于满清政府扼杀技术和思想革新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已经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了,生活水平比明朝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传统中国社会发展到明代,已经是极限了,再往后要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明代出现了相当发达的商品经济,政治上也大不同于以往各代,也许这些就是转型的希望。如明朝永乐年间的铁产量高达9700吨,超过当时欧洲诸国总和。至明朝中后期,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明朝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到了1840年,满清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无法与明朝相比。总之,在17世纪危机到来时,满洲鞑靼霸占下的中国扼杀了宋明以来的转型的萌芽,中国日趋退出了世界强国的舞台。

参考资料:[转贴]中国近代衰落之总根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2
一、宋代家具的空前普及,为明清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是中国家具史中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明式家具,则是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了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因而使家具事业进入了科学化的阶段。
二、明初手工艺的繁荣,对明式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海外贸易为明式家具提供了物质条件。
四、住宅、园林的发展对家具的影响。
五、到了清代,由于清三代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家俱开始追求一种工艺繁杂,精致奢华的风格.大量的运用金,银,玉石,象牙,珊瑚等工艺材料进行装饰,将富丽堂皇推向了极致.有时过于繁杂,流于庸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