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三了,英语很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只有四十多分,怎么办啊,急急急!

单词不认识,语法不知道,基础很差,不想跟老师说。

来大家都有这样一个习惯性的思维:学不好数理化的人才去学文科。我原来选择文科的时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对文科的偏好,另一方面也确实是为数理化尤其是物理而头疼,虽然成绩也过得去,但总感觉比较吃力,于是终于选择了文科。但是上文科之后,数学还是照样要学的,而且对文科来说,数学和英语都是提高分数、拉开和其他人的分数差距的重要课程,所以必须非常重视数学,至少要保持基本水平,不能因此而拉低分数。 首先还是要有一个不畏惧的心态,最好还能进一步对它产生一些兴趣。我记得自己在初中时对于数学甚为畏惧,上课听不明白,课下不会做题,于是每次上数学课都很紧张,更加听不进去;初中升高中的那个假期我补习了一个月的数学,但心里仍然是惴惴的,感觉成效不明显,所以刚刚上高中的时候还是很担心数学,直到第一次期中考试。那是高中开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大家都很重视,数学的考题很难,原以为自己的成绩肯定不会好的,后来才知道,班里只有两个人数学成绩及格,而我是其中一个。当时豆姐姐心里很惊讶,开始的时候都不敢相信,但也就是这一次使我开始对数学产生了更多一些兴趣,有了兴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渐渐觉得数学课好象也变得有意思了,也能够听得明白了。从那以后,我的数学成绩逐步上升并稳定了下来。 其次,多做题但做题要有思路。除了兴趣以外,大量的练习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文科来说,对数学的考试要求要比理科的要求低,主要是要求对基本知识点和运算技能的掌握,而并不要求太深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以对文科生来说,通过大量的题目进行练习还是有效的。 但是我不赞成无目的、无限制地做题,一是现在的时间不够,而且很没有针对性,既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那么就可以按照考点来练习。我个人的做法是熟练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题型以及由此而延伸的其他复杂题型,最基本的出发点仍然是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所以吃透教材并不是没有用。 作题的目的一是要熟悉作题的技巧、感觉和时间分配,但关键还是要通过做题锻炼思路。对于文科数学来说,由于要求不深,所以在题型、考查重点上并没有太多变化,在做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从中总结一下。总之,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我辈应战之关键就在于“以不变应万变”,思路清晰,自然就胸有成竹。 有的同学说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感觉没有一点知识,所以无法下手,其实这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缘故,忽视了课本和课堂讲授,这个时候不要着急去做更多的题,而是应该回头把基础知识补充、巩固,就象俗话所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如果有时间,数学还是要认真学的,即使对于文科生,培养逻辑思维还是很重要的。但现在是非常时期,所以我只能谈这些应试方面的经验了。只是离我参加高考已经过去四年了,不知道是否还能适用于大家,所以,还要看你们各自的情况和老师的复习进度来安排好自己的数学复习计划。呀,好累呀给个奖励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