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重要事例及名人名言

如题所述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一组 典型的事例,往往可以产生超过长篇 大论的说服力,收到强有力的论证效 果,正因如此,例证法成了大家写作 议论文的首选方法。但要运用好例证 法,充分发挥事例论据的效果,首先 必须选好事例材料,其次还要运用好 事例材料。

事例论据的选择必须注意以下四 个关键点:

一、要注重事例的真实性

作为论据的事例,本身必须是真 实的。

或社会生活中确有其事,不能为了写 作的需要去杜撰一个并不存在的事例 ,也不能将原有事实夸大或缩小。

真的事例论据是收不到理想的论证效 果的。如有些同学因为平时不注重素 材的积累,写作时仅凭零星记忆,编 些故事不像故事,寓言不像寓言的材 料,动不动就是“古时候有个年轻人… …”,“英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这 样建立在编造基础上的论据是站不住 脚的;还有些因为记忆混淆,运用事 例时常出现张冠李戴或夸大缩小的现 象,造成论据失真。

同学论证生命力顽强时用到胡杨这则 材料,“死亡之海——沙漠的生命之魂 胡杨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活三百年不 死,死三百年不倒,倒三百年不朽。 ”显然这则论据出了知识性错误,正 确的说法应该是“活三千年不死,死 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

错误性的论据不但不能收到好的论证 效果,还会贻笑大方。可见,要使事 例论据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充分发挥 其论证效果,就必须确保事例的真实

二、要注重事例与论点的吻合性

事例论据与论点的吻合,就是要 求事例与论点高度统一,即所选材料 必须能充分证明论点。

符合论点需要,能为证明论点服务的 事例。学生在运用事例论据进行议论 文写作时,常见的毛病之一就是事例 论据与论点的脱节、

断丝连。

说服力的,这样的论据用得越多,越 是浪费笔墨。要克服这一毛病,就要 求我们在选择论据时多思考多分析, 准确把握论点的中心意思,对所掌握 的材料进行筛选,区别不同材料所蕴 含的主旨的细微差别,选择与论点吻 合一致的材料。

例如从下列四则材料中选出适合 论点“通向理想的道路是充满艰辛的” 的论据。

A、钱学森为航天事业,奉献终

B、

C、

D、曹雪芹家道衰落,举家食粥 ,坚持写作《红楼梦》。

上述四则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较 大差别的。

钱学森的事例主旨侧重于“奉献”,虽 然在一生的奉献中免不了“艰辛”。

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所在。

藕断丝连的关系;B项彭老总是“冒着 危险”,并不等同于“艰辛”,与论点基 本没有联系;司马迁、曹雪芹的遭遇

经历才真正体现他们为实现理想所 遭受的“艰苦”。

高度统一。

三、要注重事例的典型性

所谓典型,就是指所选材料要具 有代表性,所选材料不是一个极特殊 、偶然的现象。

个事例,就不要光用单一方面的事例 ,应力争代表各个方面。

明白这一点,写议论文时总爱用一些 “我初中有一位同学……”,“我村有一 位青年……”之类的论据,显然这类论 据是毫无说服力的。如有同学在写“ 压力与成功”的话题作文时,为了证 明“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往往能使我们 绝处逢生,取得成功”这一论点时, 这样写道:“我们班有一男生,第一 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面对众多高手 给自己的压力。他没有气馁,而是认 真苦学,最后期末考试名列前茅。

语段中所选事例无从考证,无典型性 代表性可言,纯属根据临时需要编造 出来的(即使不是编造的同样缺乏典 型性),因此也就缺乏说服力了。

样是写上述话题,证明同样的论点, 下面的语段表达效果就不一样了。

大家可能还记得2000年悉尼奥运会 上,占旭刚面对强大的对手那句掷地 有声的豪言:‘今天就死这儿了!’但他 并没有死,他获得了世界冠军。他是 把强大的压力变成了强大的动力。使 自己站立了起来,站在了冠军的领奖 台上。

项羽,他们面对的是死神施加的压力 ,但他们把这种压力变成了战斗的动 力,压力使他们成了历史英雄,而我 认为,他们本来就是英雄。如果这样 的压力加在一个懦夫身上,也许早就 投降或自杀了。

例,其中占旭刚属举重名将、奥运冠 军,为世人所熟知;韩信,项羽为历 史英雄豪杰,更是代代相传,三则材 料有体育方面的,有军事方面的。

围广,时间跨度大,其典型程度不言 而喻,其说服力不容置疑。只有选取 这类典型论据才能收到很好的论证效

四、要注重事例的新颖性

俗话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 杏半筐”,事例论据选择同样要求具 有新颖性。所谓新颖的事例论据一方 面指不要用别人经常用的例子作论据 ,另一个意思就是要用充满时代气息 的例子。在这一点上学生往往做得很 不理想。

触新事物的机会不多,为了应付写作 的需要往往是背诵一些“经典”论据, 因此写起文章来,“古董味”很浓。

统计湖南2005∼2007年高考。考生 写作的议论文。用得最多的论据就是 “司马迁、

这些材料虽然经典,用多了就令读者

评委乏味了。

精神”为例,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人没 有一股韧劲。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 ,有同学这样写道:“司马迁受宫刑 之后。

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如果不是发愤图强,以身残之躯跋山 涉水,遍访民间,博览群书,数十年 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辍,哪里 会有这部巨著的问世。

瘫痪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啃外语,钻 医学,学文化,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韧!居里夫人 经过45个月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从 十几吨的铀矿中提炼出一克纯铀,其 坚忍不拔的毅力,令世人叹服。

段文字语言精炼,选材典型,说服力 较强,但唯一不足的就是文段中所选 三则事例陈旧,难以吸引读者。

我们可作如下升级:“当代毕界王选 ,从1975年开始致力于文字、

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他拖着病

克服经费紧缺、

,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开发了汉字激 光照排系统。试想如果不发愤图强, 潜心研究,哪会有这项伟大的发明问 世。乒坛名将王皓雅典奥运会惜败柳 承敏。指责、

次大赛屈居第二,与冠军无缘,被戏 称‘乒坛老二’,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坚持苦练技术,磨练意志,终于在20 06年多哈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30
1、勤奋,刻苦努力: (1)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匡衡: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欧阳修“三上”(枕上、马上、厕上)苦读,争分夺秒,珍惜光阴。 2、远大抱负、立志: (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辅翼。——歌德 (2)陈胜:年轻的时候就不满足于做一个佣耕者,有远大抱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3、有骨气(舍生取义):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失败被俘,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拒不投降,最终英勇就义。 朱自清:宁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 4、虚心: (1)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 鲁迅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毛泽东 (2)孔子:“每事问”,看见每样事物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终成圣人。 5、爱国: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2)文天祥、朱自清(见上) 6、真理: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爱因斯坦 (2)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面对火刑,毫不退缩,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 7、求知: (1)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培根 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培根 (2)孔圉(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敢于质疑、发问: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2)戴震:善疑多问,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终成清代的大学问家。 牛顿:见到苹果落地,偏要问个究竟,最终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9、磨练、挫折: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灾的磨难,却没有自暴自弃,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 10、惜时: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2)欧阳修“三上”(枕上、马上、厕上)苦读,争分夺秒,珍惜光阴。 11、有爱心: 莎莉文老师:悉心教导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用爱心使她成才。
第2个回答  2014-09-30
百度
第3个回答  2014-09-30
百度文库,都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