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不能喝牛奶?

如题所述

不适合喝牛奶,具体如下:

1、经常接触铅的人:牛奶中的乳糖可促使铅在人体内吸收积蓄,容易引起铅中毒,因此,经常接触铅的人不宜饮用牛奶,可以改饮酸牛奶,因为酸牛奶中乳糖极少,多已变成了乳酸。

2、乳糖不耐者:有些人的体内严重缺乏乳糖酶,因而使摄入人体内的牛奶中的乳糖无法转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供小肠吸收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大肠,使肠腔渗透压升高,使大肠粘膜吸入大量水分,此外,乳糖在肠内经细菌发酵可产生乳酸,使肠道PH值下降到6以下,从而刺激大肠,造成腹胀、腹痛、排气和腹泻等症状。

3、牛奶过敏者:有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个别严重过敏的人,甚至会出现鼻炎、哮喘或荨麻疹等。

4、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牛奶有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作用,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管炎。

5、腹腔和胃切除手术后的患者:病人体内的乳酸酶会受到影响而减少,饮奶后,乳糖不能分解就会在体内发酵,产生水、乳酸及大量二氧化碳,使病人腹胀。腹腔手术时,肠管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肠系膜被牵拉,使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延迟,肠腔内因吞咽或发酵而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会加重腹胀,可发生腹痛、腹内压力增加,甚至发生缝合处胀裂,腹壁刀口裂开。

胃切除手术后,由于手术后残留下来的胃囊很小,含乳糖的牛奶会迅速地涌入小肠,使原来已不足或缺乏的乳糖酶,更加不足或缺乏。

拓展资料:

牛奶的正确喝法:

牛奶是人所共知的营养饮料,有较好的保健和医疗价值。牛奶为完全蛋白质食品,对脑髓和神经的形成及发育有重要作用。牛奶脂肪中胆固醇含量比肉、蛋类低,具有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功效。

牛奶能中和胃酸,防止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因此服用牛奶对消化道溃疡,特别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冰冻牛奶可使血管收缩,对消化道溃疡出血还能起止血作用。用牛奶发醇而成的“酸牛奶”,能使人体免受和减轻有毒物质的侵害,有刺激胃液分泌,增强胃肠消化的功能,最适宜肝脏病、胃肠病人和身体衰弱者以及婴幼儿饮用。

另据报道,酸牛奶中的胆碱含量特别高,可以调节体内胆固醇的浓度,同时又因酸牛奶中含有乳清酸,它能抑制肝脏制造胆固醇,并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附着,从而使血中的总胆固醇含量降低。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服用酸牛奶大有好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牛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06

1、有消化道溃疡患者是不宜喝牛奶的,牛奶虽可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但因其能刺激胃肠粘膜分泌大量胃酸,会使病情加重


2、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喝牛奶 ,食物中的铁需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喝牛奶,体内的亚铁就与牛奶的钙盐、磷盐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影响铁的吸收利用,不利于贫血患者恢复健康。


3、平时有腹胀、多屁、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者不宜喝牛奶,这些症状虽不是牛奶引起,但饮用牛奶后会使这些症状加剧。因此平时腹胀、多屁、腹痛腹泻的人不要喝牛奶。



4、腹部手术后的患者不宜喝牛奶,此类病人多有肠胀气,牛奶中含有较多脂肪和酪蛋白,在胃肠内不易消化,发酵后可产生气体,使肠胀气加重,不利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5、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不宜喝牛奶,牛奶中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和胰脂酶的参与,饮用牛奶将加重胆囊和胰腺的负担,进而加重病情。




6、肾结石患者不宜喝牛奶,人在睡眠之后,尿量减少,尿中各种有形物质增加,可使尿液变浓。由于牛奶中含钙较多,肾结石中大部分都含有钙盐。结石形成的最危险因素是钙在尿中浓度短时间突然增高。饮牛奶后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除的高峰,如此时正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浓缩,钙通过肾脏较多,故易形成结石。

第2个回答  2019-04-18

不能喝牛奶的人群

1、对牛奶过敏的人

牛奶中的蛋白质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性蛋白。有些人对这种异性蛋白会产生过敏反应,喝入牛奶后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哮喘及皮肤过敏等症状。

2、缺铁性贫血患者

食物中的铁需要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当人们喝入牛奶后,其体内的亚铁就会与牛奶中的钙盐、磷盐等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从而使铁的含量减少。如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喝了牛奶,会加重其贫血的症状。

3、消化性溃疡患者

牛奶虽可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但牛奶能刺激胃黏膜使其分泌大量的胃酸,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4、反流性食道炎患者

反流性食道炎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力下降,使胃及十二指肠内的液体反流进入食管而引起。含有脂肪的牛奶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加重胃液和肠液的反流,从而加重患者的食道炎症状。

5、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

牛奶中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和胰腺酶的参与。所以,患有胆囊炎和胰腺炎的人喝入牛奶后,会增加胆囊和胰腺的负担,从而使病情加重。

6、腹部手术后的患者

此类病人多有肠胀气的症状。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和酪蛋白。这些物质在胃肠内不易被消化。它们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就会产生气体,从而使患者肠胀气的症状加重,不利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扩展资料:

喝牛奶的好处

1、充营养帮助睡眠

能够有效的帮助身体补充营养,尤其在天热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胃口,如果不进食很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这时候就多喝点牛奶就能解决问题了。

牛奶含有人体所需多种营养物质,如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极丰富,还有维生素A、B等。另外,资料显示,夏天人们大量排汗,导致了体内钙的流失,而饮用牛奶是人体补钙的良好方式。

2、节肠胃功能

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乳糖。乳糖有调节胃酸,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作用,并可促进乳酸杆菌的繁殖,抑制致病菌及腐败菌的生长,有利于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活动与繁殖。

3、高睡眠质量

在天热的时候很难入睡,如果这个时候在睡觉前喝一杯加入蜂蜜的温牛奶,能够有效的使人安然入睡,能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哪些人不能喝牛奶?10大误区要牢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10

睡眠不好的人习惯在睡前喝一杯牛奶,以此保证高质量的睡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喝牛奶。

可以参考人民网十种人不能喝牛奶

有10种人喝牛奶是不可以的

1、消化道溃疡患者

牛奶会刺激消化道粘膜产生大量的胃酸,加重病情。

2、牛奶过敏者

牛奶过敏的患者绝对不可喝牛奶,会导致严重的过敏症状比如鼻炎,哮喘等。

3 患有腹胀、腹痛和腹泻的人

患有这种病症的人喝牛奶后可导致腹胀,腹痛和腹泻加重化。

4、腹部手术后的患者

这样的病人多有肠胀气,牛奶里面又含有较多脂肪和酪蛋白,在胃肠内不易消化,发酵后可产生气体,使肠胀气加重,不利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5、乳糖酸缺乏患者

牛奶中乳糖含量较高,但必须在消化道乳糖酸作用下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乳糖酸缺乏,食用牛奶后就会引起腹痛、腹泻。

6、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

牛奶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和胰脂酶,会造成器官过度消耗使病情加重

7、返流性食道炎患者

含有脂肪的牛奶会影响下食道括约肌的收缩,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道炎症状。

8、铅作业人员

牛奶中含有乳糖可促进铅的吸收,而铅又对人类是有毒物质是有害的。

9、缺铁性贫血患者

食物中的铁需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喝牛奶,体内的亚铁就与牛奶的钙盐、磷盐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影响铁的吸收利用,不利于贫血患者恢复健康。

10、肾结石患者

人在睡眠之后,尿量减少,尿中各种有形物质增加,可使尿液变浓。由于牛奶中含钙较多,肾结石中大部分都含有钙盐。结石形成的最危险因素是钙在尿中浓度短时间突然增高。饮牛奶后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除的高峰,如此时正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浓缩,钙通过肾脏较多,故易形成结石。

拓展资料

喝牛奶必知四个常识

1.听说晚上喝奶能助眠,那早上喝会犯困吗?

牛奶并不是“催眠药”,只是相比于其他食物,它含有一些有利于预防失眠的成分,比如钙、维生素B6等。而且,从热量上看,牛奶的饱腹感较强,一小杯牛奶就能有效缓解饥饿感,避免睡前“饥火中烧”睡不着。

所以,牛奶是夜宵的好选择。用牛奶当夜宵,营养高,方便饮用,不易过量,热量较低,对于预防肥胖而言,远比吃方便面、面条、饼干、面包、烤串等更有利。特别是奶类中的乳清蛋白和乳脂中的共轭亚油酸,都是对增肌减脂有益的成分。

牛奶是好夜宵,并不意味着它不能早上喝,它并没有那么大的催眠作用,至今没有研究发现早上喝奶会引起困倦。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早上把牛奶和谷物主食一起食用,可以加强早餐营养价值,延缓餐后血糖上升,也能有效推迟饥饿感的到来。所以,早餐喝杯牛奶是很健康的选择。

2.牛奶营养价值这么高,是不是喝越多越好?

凡事都要有度,按照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推荐食用相当于300克牛奶的乳制品(约一次性纸杯一杯半)。这是一个平均值,并不意味着每天都必须喝这么多,有时摄入200克,有时400克,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所以,尽管早上喝了一杯奶,晚上作为夜宵再喝一杯;或下午喝一杯酸奶,晚上再喝一杯牛奶,都无需顾虑。

需要考虑的是,牛奶、酸奶、奶粉、奶酪等都是以牛奶为主料的食品,它们能提供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如果增加奶类的摄入量,需要相应减少一点主食和肉类,以确保热量不超标,做到营养平衡。

3.听说空腹喝牛奶不好,是这样吗?

所谓空腹不能喝牛奶,主要是担心部分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喝牛奶后会出现腹胀,甚至腹痛、腹泻等问题。如果先吃些其他食物再喝牛奶,这种不适反应会比空腹喝更轻。

如果本来没有乳糖不耐受,空腹喝牛奶是完全没问题的。各种动物奶中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乳糖),能消化乳糖的人可以很好地利用它们。否则,就没法解释婴儿和幼小动物都可以空腹喝奶正常成长了。

所以,要不要空腹喝奶,根据个人的乳糖消化能力而定即可。

4.到底什么时候喝奶最好?饭前还是饭后?

有研究发现,吃同样的一餐,如果在餐前30分钟喝牛奶,然后再吃饭,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反应。如果在吃饭的同时喝牛奶,虽然也有效,但不如餐前30分钟效果明显。

所以,如果餐前喝奶的时间合适,比餐后喝能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上升,而餐后血糖上升延缓,意味着餐后饱腹感能持续更长时间,餐后合成脂肪的风险也会明显下降,这对于预防肥肉上身是非常有好处的。

除了牛奶,研究还发现,餐前30分钟喝豆浆、汤等液体,都能降低进餐时的自主能量摄入。也就是说,在餐前半小时先喝点汤水,就能在用餐时自动减小胃口,从而发挥控糖效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02

1.消化道溃疡患者不宜喝牛奶

牛奶虽可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但因其能刺激胃肠粘膜分泌大量胃酸,会使病情加重。

2.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喝牛奶

食物中的铁需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喝牛奶,体内的亚铁就与牛奶的钙盐、磷盐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影响铁的吸收利用,不利于贫血患者恢复健康。

3.平时有腹泻症状者不宜喝牛奶

这些症状虽不是牛奶引起,但饮用牛奶后会使这些症状加剧。因此,平时腹胀、腹痛腹泻的人不要喝牛奶。

4.腹部手术后的患者不宜喝牛奶

此类病人多有肠胀气,牛奶中含有较多脂肪和酪蛋白,在胃肠内不易消化,发酵后可产生气体,使肠胀气加重,不利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5.乳糖酶缺乏患者不宜喝牛奶

牛奶中乳糖含量较高,但必须在消化道乳糖酶作用下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乳糖酶缺乏,食用牛奶后就会引起腹痛、腹泻。

6.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不宜喝牛奶

牛奶中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和胰脂酶的参与,饮用牛奶将加重胆囊和胰腺的负担,进而加重病情。

7.返流性食道炎患者不宜喝牛奶

含有脂肪的牛奶会影响下食道括约肌的收缩,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道炎症状。

8.铅作业人员不宜喝牛奶

牛奶中的乳糖能促使铅在人体内吸收和蓄积,因而可以加重和引起机体铅中毒,出现头晕、失眠、易疲劳等症状。同时,可能会有铅超标的儿童也不宜喝牛奶。

9.肾结石患者不宜喝牛奶

人在睡眠之后,尿量减少,尿中各种有形物质增加,可使尿液变浓。由于牛奶中含钙较多,肾结石中大部分都含有钙盐,结石形成的最危险因素是钙在尿中浓度短时间突然增高。饮牛奶后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除的高峰,如此时正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浓缩,钙通过肾脏较多,故易形成结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