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这句俗语的来历是什么?

如题所述

出自北方俚语。

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扩展资料

初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过去,初伏之时恰逢麦收不到一个月,家家有粮,就利用这个时候享享口福,又有“好吃不如饺子”之说,因此饺子自然成为首选。

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同音,因此“初伏”饺子又有“元宝藏福”的说法。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容易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

人们在“初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更重要的是,“初伏”吃饺子,再喝上热乎乎的原汤,发一身汗,有驱散盛夏“毒火”,弥补闷热天气体力消耗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6

北方的传统习俗是吃饺子,因为人的胃口不好,下雨天什么也吃不下,饺子只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开胃菜,此外,饺子馅通常是细碎的,容易消化,因此,人们在头府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

头府之所以要吃饺子,与人们过去的生活有关,寄宿前一个月,小麦刚刚收割,家里的面粉也比较充足,在这个时候,吃饺子会改善你的生活。而且,夏天人们的食欲往往不好,吃一些开胃饺子可以满足他们的食欲。一碗热水饺能让你流汗,驱散仲夏的“毒火”,减少身体消耗。

包饺子时,可以选择肉馅,但用蔬菜馅做的馅比较好。蘑菇和生菜做的馅料味道比较淡,但味道更好。尽量轻一点。夏天比较合适。为什么要在两伏内吃热面条?在《荆楚春秋》中,南朝的梁宗子说:“六月,有一个吃太阳的汤饼,取名为辟邪”,五月是坏月,六月也在坏月的一边,所以也要“辟邪”。这应该是迷信。

这意味着当你在中间的时候,你应该吃一些意大利面,这是因为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多,蛋白质和氨基酸容易流失。因此,我们可以多吃面食来补充这些物质。

除了热面汤,狗日里也可以喝水。将煮熟的面条用冷水冲出,拌上蒜泥,再倒入盐水,不仅能刺激食欲,还能“失火”。6月份在汤里吃面条,出汗能驱走疾病,还有科学依据。

第2个回答  2020-07-30

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如何形成?看完明白

第3个回答  2019-10-10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这句俗语没什么来历,就是人们是一直习惯。
第4个回答  2019-10-11
是一种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面,烙饼摊鸡蛋,在刚进伏的时候就要吃面寓意比较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