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海沟再往下是什么?还要多远才能到达地心?

如题所述

再往下还是地壳部分,还要经过地幔和地核才能到达地心。

位于太平洋西北地区海底的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地球上人类已知的最深海沟。该海沟的平均深度为8000米,最深处是被称为挑战者深渊的地方,其深度可达11034米。

如果把地球上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到马里亚纳海沟里,那么,它会完全被海水淹没,珠峰无法露出水面。

人类出现在地球,并且在地球表面生活了几百万年,对地球表面的研究早已透彻。因此科学家们转换目标,开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在研究过程中,海底似乎是到达地心的其中一个直达点,据目前对海底的潜入探索,人类发现马里亚海沟的挑战者深渊是地球海洋的最深处。目前为止,陆地上没有一座山的高度能够与这条海沟相比。深度这么大的玛丽亚海沟与地球的地心又有多远呢?

虽然马里亚纳海沟非常深,但这里还只是地球的“表皮”,离地心还远得很。要知道,地球的半径可达6371公里,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仅为地球半径的0.173%。

科学家们把地球分为三大部分,地壳—地幔—地核。这三大部分组成了整个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作为与地球表面较为接近的部分,是最好被探索到挖掘到的部分。地壳总共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两者的厚度不一样,大陆地壳比之海洋地壳要更厚一点。由于海洋地壳更为薄一些,马里亚海沟的最深处其实已经算作是地壳的一部分了,但也仅到这里为止。

地壳之后还有着地幔,地幔又分为上地幔—中地幔—下地幔,每个地幔的厚度不等,但厚度最深的地幔是下地幔,下地幔的厚度可达2200公里。而马里亚海沟连只有厚度只有400米的上地都未达到,更别说更深处的地核了。地幔已经即将接近地心,因此这里的温度和压强都不能以常规来估量,这里的温度可达4000摄氏度,压强更是高达140万。

地幔之后是地核,地核的厚度为3400公里,这里是地球最危险最不能触碰的地方。温度与压强皆高于地幔,高温下造成地核熔点极高,如果没有完善的科技和装备,基本上是不能探测这里的。地核离马里亚海沟有着将近六千多公里的距离,这也就是为何马里亚海沟只占地球0.173%的原因。

地球其实是一个椭球体,赤道附近凸起,南北两极附近扁平。纬度越高,地球半径越短,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了21公里。因此,最深的地方不一定是离地心最近的地方。

由于科拉超深钻孔的纬度较高,它处在北纬69.4°,那里的地球半径为6359.4公里,科拉超深钻孔的底部离地心为6347公里,这要比最深的油井离地心更近6公里,比马里亚纳海沟离地心更近19公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6

尽管全球最深的点位于马里亚纳海沟的斐查兹海渊,但事实上整条长达2500公里的马里亚纳海沟平均深度达到了6000多米,笔者友情提醒下,喜马拉雅山长度只有2400千米,将它倒过来丢入马里亚纳海沟,还有好多地方在海平面以下2千多米。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怎么炼成的?

日本一直有一个噩梦,就是有一天孤悬在太平洋中的日本列岛会沉入波光粼粼的太平洋,当然这个担心他们在《日本沉没》中将这一想法表露无遗,太平洋板块向日本列岛所在的亚洲板块俯冲,因此未来日本将会被这个俯冲运动被带入地幔,当然在落入地幔之前首先将会被太平洋淹没。

《日本沉没》剧照动图

准确的说这个板块之间运动描述是正确的,亚洲板块运动运动趋势却是错误的,因为海洋水体的润滑,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的过程中并不会将其一起同归于尽,而是会逐渐抬高日本大陆,简单的说日本非但不会沉入太平洋,未来日本列岛的面积还能增加,因为它可能正在长高。


但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制造出了全世界最深的海沟却是事实,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太平洋板块的这种这种运动呢?大洋中脊的海底扩张运动。全球最长的海底山脉是中洋脊,长达80000千米,各位没看错,真的八万千米,其中连续山脉达到了65000千米,而著名中洋脊要数大西洋中脊,弯弯曲曲连接地球南北,就像一条地球剖腹产后留下的缝合线。


这是一个地幔热柱向地表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冷却并持续扩张形成的。地幔热柱是地幔层的热对流形成的一种方式,地幔层的岩浆会一路上升到地幔层顶部,冷却后形成玄武岩,形成新的地壳。这部分新增加的地壳将会在海底扩张,形成了地球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


而像马里亚纳海沟这个位置就是板块扩张的边缘重新插入地幔层进入了地幔循环。地球上大部分中脊都在深深的大洋底部,需要声纳和深潜装置才能观察,但有一个区域却是露出水面的,这就是冰岛,简单的说冰岛底部就是地幔热柱,所以冰岛到处都是地热资源,是不是很羡慕?

最深的斐查兹海渊到地心还有多远?

斐查兹海源的最大深度为11034米,当然这个深度对于地球平均厚度6370千米的半径来说差的可不是一般的大!不过和各位心里已经默默计算好的数字相比,差别还是不小的,因为最深处位于北纬11°21′,东经:142°12′E,这个位置已经到了必须要考虑因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引起的赤道隆起了。


所以此处距离地心大约6366.4千米,但它并不是距离地心的位置,因为赤道隆起抵消了它很大部分优势,而北极虽然水深只有4-5千米,但那里距离地心却只有6352.8千米!

珠峰离地心距离为绿色,钦博拉索山离地心距离为蓝色.

另友情提醒下,与距离地心相反,到太空最近的也不是珠穆朗玛峰的8848米,而是南美海拔为6263m的钦博拉索山。同样这个原因也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只是同时也会导致海水向赤道区域转移,海平面也一起升高了,所以钦博拉索山的海拔反而变得没有珠穆朗玛峰来得更高。

地球构造发现简史

上文中提到了地壳,地幔和地心,这是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内容,但在100多年前,即使是科学家都不知道地球是这样的结构,一直到1909年克罗地亚的天才气象学家安德里亚·莫霍洛维奇发现了地震波在地下54公里处左右,纵波和横波速度有一个明显的、突然的增高,这就是地球结构中的地壳和地幔的边界,当然并不是说地壳厚度都是54千米,而是陆地地壳更厚一些,而大洋底部则薄一些。为纪念莫霍洛维奇,因此将这个界面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界面,简称莫霍面!


后来加州大学的古登堡利用全球地震仪的数据,发现了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离开震中110°至140°的地球切面角度位置观测不到直达纵波,110°以上都观测不到直达横波,土登堡认为这里存在一个液态地核。因此现代地质学将地幔和外核的边界命名为古登堡不连续界面。


丹麦女地球物理学家英厄莱曼收集了全球地震台的数据资料,利用记录的大地震震波在各个地震台记录的详细数据,发现了在液态地核下方4000千米处有一个固态地核。

看起来地球就像是一个多汁的大肉包,抱歉,笔者写饿了,脑子里突然蹦出这个词,将就着看吧。

第2个回答  2020-03-16
马里亚纳海沟再往下是一层煤炭,还有石油之类的,需要几万千米才可以达到地心的位置。
第3个回答  2020-03-16
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但是真正的大海我们根本就探索了5%的面积,海底下具体是什么我们大家什么都不知道,要想进入地心更是不可能
第4个回答  2020-03-16
马里亚纳海沟再往下就是海底的岩浆,我们都知道地底下的都是岩浆,即使海沟再深,距离地心还是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