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人和谐相处?

如题所述

有时候,我们会花很大的精力在和别人的关系上,却忽视了和自己的关系。

甚至,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说:

“永远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这一句话被很多人奉为经典。在他们看来,面对苦难和挫折时,同情自己就意味着回避现实、逃避责任、降低标准和自我放纵。同情自己就会让自己搞砸一切。

但同情自己真的就意味着在给自己开脱吗?真的永远都不要同情自己吗?

也许恰恰相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自我同情”

什么是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是心理学家Kristin Neff 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你像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样,友善、接纳和充满爱的对待自己。

自我同情不同于自尊,自尊可能会随着我们的成功或者失败而起起落落。而自我同情,却是一种全然接纳和善待自己的态度。

它包括三个部分

不评判

当自己犯错或者失败时,我们很容易责备自己,有些人会拼命压抑着情绪,觉得犯错之后还安慰自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另一些人则会认为自己很没用,陷入不可自拔的低落中。

自我同情可以让我们以一种“不评判”的态度对待自己,既不压抑也不夸大我们的负性情绪,而这能够帮助我们比较平静的接纳痛苦的想法和情绪。

自我友善

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文化,面对家人、邻里、朋友的苦难,人们都很容易感同身受并施以友善,却唯独把自己排除在外。

自我友善意味着以温暖的心态理解自己的瑕疵和失败,不是一味地谴责和批评自己。

就像对待陷入困境的朋友一样,我们也可以被自己的努力和苦痛所打动。

对于自我友善的人而言,他们很清楚挫折不过是人生的寻常遭遇,有时候就算尽力了,坏事还是会发生。他们会欣赏自己的努力,包容自己所遭遇的苦难。

共同人性

当人们经历不幸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体验到这种不幸的人,好像这些不幸都是自己的责任。

为什么只有我这么差劲?

为什么只有我被人甩了?

为什么只有我一无是处!

一遍遍重复只会让本来就低落的情绪更加一落千丈。

更可能的情况是,这些不幸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而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不足。

共同人性意味着,面对不幸的事情,告诉自己:“生命的每一时刻都会发生数以千计的失误,很多人都会遇到不幸的事情。”

把自己的失败经验当作是人类普遍经验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不被自己的痛苦所孤立和隔离。

同情自己就意味给自己开脱吗?

可能有时候并非如此。自我同情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这种坦然而接纳的看待自己失败的态度,不仅有利于积极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经常自我同情的人生活满意度更高,他们会更少地感到焦虑和抑郁,情绪更加稳定。

他们的修复能力也更强,看待事物的视角更佳乐观,无论是否达成目标,都不容易陷入负性情绪。

一项追踪研究还发现,自我同情能够帮助个体在离婚后更好地适应生活。

适当的自我同情有利于心理健康,但如果一味的沉浸于自己的感受中,过分的夸大自己的苦难,那就另当别论……

如何培养自我同情?

如果每当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你都下意识责备批评自己,那么也许就需要改善一下与自己的关系。

觉察那些你对自己非常苛责的时刻你是否经常对自己说气话、难听的话,或是在遇到挫折时屡屡惩罚自己?一定的负性想法确实能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是带来更多的往往是挫败感。觉察到这些你对自己非常苛责的时刻,是改变的第一步。

接纳自己的想法当你觉察到自己的胡思乱想之后,强迫这些想法停下来是很困难的事情,它们会无法抑制地在你的脑海盘旋。要知道,没有不应该产生的想法,即使它们让你感到痛苦。试着在我们的头脑中,给所有不安的想法一个立足之地,先让它们静静地呆在那里,去接纳它们的存在。

尝试积极的暗示最后,试着告诉自己,“这的确是很艰难的一刻,而艰难也正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已经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这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可能会帮助你对自己有更好的感受,并获得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

总结

温暖、友爱、同情的对待自己,真正的治愈才有可能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张纪中说,“人生其实是个心理过程。”我们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你曾经特看重的,会变得不知何时而淡忘;你曾经未曾考虑的,会忽然成为你前行的标准。所以,超越不是一个痛苦的动词,是个(自然)过程的形容词。不管你主观上意愿强不强,“超越”是一定会发生的。至于纠结能不能变少,“苦逼”会不会“二逼”,也许是运气。

    前提

    你足够成熟了解人性、了解现实并接受它、了解自己,包括自身的优缺点、闪光点、以及自己的背景和潜力。


    1.了解自己。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不好高骛远。知道自己要走的路,计划和大小目标合理。
    2.不无理苛责。如果没有完成计划,先不要苛责,先考虑一下客观条件,确定计划是否要调整。如果纯粹是因为自己懒惰等原因,可以设置一些小小的惩罚,只是仪式上的,不要太苛责,如:晚上不能吃肉,只能吃蔬菜,而不是苛责到晚上不许吃饭!
    3.适当满足自己。我觉得人其实有时是一个小动物,你要给自己定规矩,以免自己越轨。但是,也要适当地宠爱一下,比如,自己哪里做得好,可以给一些小奖励,比如:一顿大餐。
    4.不拿负面新闻、负面能量腐蚀内心。不论看见什么负面新闻,什么负面话语,都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让自己过得更好;不论前途如何,坚持做下去,总会比现在好。
    5.一个人时,要学会自己找乐。自娱自乐,是一个人度过一生最重要的本领,不论女人、男人,不会自娱自乐,注定一辈子孤独,不论是否单身。


    总结

    我觉得如何与自己相处,首先要接受自己了解自己身上的长短,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要盲目去奢望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根本。

一个不会与自己相处的人,也一定不会与他人相处。

我们经常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实最重要是的人自身的和谐。我们的内心有无穷的欲望,又有无穷的矛盾。不妨看看自己的心,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彼伏,又有多少情绪在纠缠不休?在这些没完没了的念头中,我们就像波涛上摇曳的孤舟,时而被冲向这里,时而被甩向那边,片刻不得安宁。只有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谐。

首先,认识到孤独是不可避免的。

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脱离他人而存在,但是我们又是孤独的。

在没有人的夜晚,在内心的深处,我们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人接纳,但是,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

惠子是经常和庄子斗嘴的一个朋友,每次都被庄子批得灰头土脸。惠子死后,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来形容失去精神上的对手之后的孤独。故事说的是——

有一个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像苍蝇那么小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随手劈下去,把那小小的污点削掉,鼻子没有受到丝毫的损伤,那人也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后,把那匠石找来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回答说,以前我是能做到的,但是可以搭配的伙伴早已死去了!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无时无刻地终身陪伴我们,在很长时间里,在人群中前拥后抱,热热闹闹,让人误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其实,孤独才是人生永恒的状态。

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正视孤独,然后找到一条可以跟自己更好相处下去的路。

其次,坦然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我们都会有不足,有失望,有难题,它们是人生的一部分。光是接受这些事实,对我们而言,就意义深远。

所谓成功学喜欢灌输这样的观点: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谁能战胜自己,那么这个人就能够战胜一切。

人们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长期以来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作祟,人是有征服欲的。

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说到底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其实在自我斗争中不存在战胜问题,而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的潜能不同,成功只意味着能够达到自己的上限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战胜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恰当评价,是能力的尽情发泄。

第3个回答  2020-09-19
概述

自我同情是心理学家Kristin Neff 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你像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样,友善、接纳和充满爱的对待自己。

自我同情不同于自尊,自尊可能会随着我们的成功或者失败而起起落落。而自我同情,却是一种全然接纳和善待自己的态度。


具体表现

不评判当自己犯错或者失败时,我们很容易责备自己,有些人会拼命压抑着情绪,觉得犯错之后还安慰自己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另一些人则会认为自己很没用,陷入不可自拔的低落中。自我同情可以让我们以一种“不评判”的态度对待自己,既不压抑也不夸大我们的负性情绪,而这能够帮助我们比较平静的接纳痛苦的想法和情绪。

自我友善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文化,面对家人、邻里、朋友的苦难,人们都很容易感同身受并施以友善,却唯独把自己排除在外。自我友善意味着以温暖的心态理解自己的瑕疵和失败,不是一味地谴责和批评自己。就像对待陷入困境的朋友一样,我们也可以被自己的努力和苦痛所打动。对于自我友善的人而言,他们很清楚挫折不过是人生的寻常遭遇,有时候就算尽力了,坏事还是会发生。他们会欣赏自己的努力,包容自己所遭遇的苦难。“同情不只与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有关,它与每个为失败、弱点或者失策所累的人都息息相关。不言而喻,你我的生活就是如此。”

共同人性当人们经历不幸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体验到这种不幸的人,好像这些不幸都是自己的责任。


总结有人遭遇不幸便会埋怨自己,埋怨自己的无能,但其实你要知道人生并不一帆风顺,不幸早晚会过去,对自己好一点,相信自己。

第4个回答  2019-02-01
一位白胡子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歇脚。这时一辆汽车在老人身边经过。

一会儿汽车又开回来并停在老人面前。当老人正要起身时,一个陌生人从车上走下来对老人说:“老先生,请问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打算搬来住呢。”

老人看了一眼陌生人,反问道:“你以前住的那个地方,人怎么样?”陌生人回答说:“糟糕透了,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在那里我没有得到快乐,所以我打算另外寻找能够使我快乐的地方居住。”

老人叹口气说:“先生,非常抱歉,这个镇上的人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因为这里的人,和你以前住的地方的人差不多,也都是‘不三不四’的人。”听完老者的话,这位陌生人转身离开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

又过了一会儿,另一位陌生人来到老人面前,询问了同样的问题。老人也用同样的问题反问了他。

这位陌生人说:“在那里居住的人都非常好,他们都是我的朋友。在那里我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可是由于工作问题,我不得不离开他们,重新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工作发展的地方。为了前途,我不得不离开那些可爱的人们。”

老人面露笑容,说:“我想你可以在这里驻足了,你很幸运,这里居住的人和你的那些朋友一样好,只要你真诚地对待他们,他们也会用真心来欢迎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快乐、大度、与人为善的人才能与他人融洽相处。

当你想寻找敌人时,敌人就在你身边:当你想寻找朋友时,朋友自然会围绕在你左右。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会有敌人。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品尝到友谊的甘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