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清明时节,网经社发布了一份2019年全国电商“死亡”名单。

国内电子商务起源已久,如今看到的电商蓬勃发展其实也是国内电商厮杀整合的结果。早期电子商务仅仅处于想象阶段,对未来前景一无所知。

1.萌芽引入阶段(1991——1999年) 最早的电子商务——EDI电子商务。Internet电子商务起步于B2B,1997年,我国最早的两家电子商务公司——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和中国化工网分别上线,两家公司都是从事B2B业务。 早期的电子商务零售网站典型代表有8848、携程网、易趣网、当当网。1999年9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启动“一网通”网上银行服务,成为国内首先实现全国联通“网上银行”的商业银行。 在萌芽引入阶段,电子商务的全新概念开始引入,但新经济的前景还只是处于想象阶段,真正的互联网应用市场还没有形成雏形,电子商务环境远未成熟。网络零售刚刚起步,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没有体验到网络购物的便捷和乐趣。而在企业电子商务方面,还基本停留在概念阶段,甚至简单地认为电子商务就是无纸化办公。

2.波动培育阶段(2000——2009年) 2000年国际互联网泡沫破灭,我国电子商务也进入寒冬期,泡沫导致一批电商公司关闭。非典带来新机遇,非典期间,诞生了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两家网络零售公司,即京东和淘宝。

易趣与淘宝之争是电子商务发展史中第一次最激烈的同业竞争,淘宝网2003年上线,淘宝网采取免费策略与行业老大eBay易趣开展竞争,淘宝免费策略是重大创新,后来免费被列为互联网思维之一,并由免费进一步发展到补贴。C2C成为当时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包括B2C和C2C)的主流商业模式。 在波动培育阶段,历经互联网泡沫和金融危机的煎熬洗礼,2008年我国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2009年网购人数突破1亿,鉴于我国巨大的网络市场规模和全民高涨的创新创业热情,似乎任何障碍也阻止不了我国电子商务前进的步伐。

3.剧烈竞争阶段(2010——2014年) 2010年倍受瞩目的是销售衬衫的凡客诚品。农村电子商务也不乏亮点,沙集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通过网店生意,走出了一条以信息化带动了工业化发展的新路。在政策利好、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社会化投资的多重因素驱动下,2011-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继续高速增长,其中网络购物市场依然火爆,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大幅度提高。这期间,每年的11月11日成为人们期待的网络购物节,苏宁易购、京东、国美等电商巨头发起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电商价格战。

在剧烈竞争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经历了迄今为止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竞争范围之广、参与企业之多、投入资本之巨、大战之密集、影响之深远在我国商业史上都是罕见的,很多竞争案例堪称商战经典。在某种意义上讲,剧烈的市场竞争成就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2014年年底,我国电子商务已经全面超越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在部分领域已经比肩美国。

4.稳定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进入2015年,资本推动下的动人心魄的倾力搏杀渐行渐远,握手言和成为这一年的主旋律,2015年被人们称为合并年,一系列合并事件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即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2015-2017年网购人数、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网络零售交易额与2010-2014年相比规模明显增大,但增长速度放缓。同时,这一阶段电商龙头企业纷纷出海(跨境电商)下乡(农村电商),说明传统的电子商务市场已经由蓝海逐渐变为红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5.2018下半年年开始,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商家竞争激烈,价格逐渐透明化,单品利润大幅减少。新进商家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跨境电商势头开始兴起。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兴起,政府下发红头文件开始对外贸易大力扶持。国内低廉成本商品通过亚马逊平台发往国外,单品可获得数十倍利润,未来电商创业群体将集中到跨境电商上面。(关于亚马逊无货源线下实操可联系笔者)无论是新近电商创业者,还是国内电商转型,跨境电商都是最好的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6
电商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对互联网用户最有利。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电商企业本身就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最赖以生存的,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体验、更好的产品。在这样的前提下,解决用户的痛点,是电商企业的核心目标。我们甚至可以满大街地听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口号,实质上,拥有强大互联网基因的电商公司,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互联网的崛起 为电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本土化的电商萌芽是从2003淘宝成立开始的。在这之前,实际上中国的互联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进入快速发展期了。作为70后、80后的一代,至今对当时蓬勃兴起的互联网仍然印象深刻,各地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开放,去网吧 “冲浪” 是当时很时髦的休闲方式,那时很多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翘课去上网。虽然当时的OICQ(腾讯QQ前身)号码还很难申请、虽然当时的网易聊天室还要排队才能进入。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人们上网的热情。这是中国的第一波大规模网民,经过这一阶段的积累,互联网强势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虽然还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为后来高粘性的互联网服务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商生于互联网 对用户相当敏感
电商是建立在互联网用户基础上的交易场景,本身具有强大的互联网烙印;作为电商企业,用户是核心的价值来源,因此企业的初衷必然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才可能盈利。电商早期,虽然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很可观,但用户对交易支付、产品质量信任方面还存在顾虑,更多是处在观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电商的扩张往往得意于一些特殊事件:比如中国2003年的非典,马云甚至在家帮用户下订单,协调送货......当淘宝的交易体系逐渐形成了,有了支付宝,有了相对可靠的确认收货和退换货流程,又有第一批用户享受到了电商带来了实惠,变成了活跃用户。很快地,一个又一个电商企业,不停地完善他们的商品供货体系、物流体系。电商的春天、夏天很快到来了。而维系整个链条不断发展状态的,就是用户。
无论身在哪个电商公司,每天第一件事情往往是检查前一天的访问用户、活跃用户、下单用户,客单价。在用户数据上,甚至会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就是所谓的用户画像:张三是80后IT男,喜欢买1000-3000元的电子设备;王梅是个25岁的女孩,每个月会买1000元左右的两件衣服......因为用户是生命,对用户的精准服务、精准运营,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本。
用户是最大受益者 其次是电商企业 再次是周边服务链
降低购物成本、缩短送货时间、提高购物体验,这么大的事情,就交给电商公司去折腾吧。用户就等着享受现成的服务就好了:全国对比最低价、我要正品旗舰店、我要明天就送到......10年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变成了标配和最低标准。这是时代的进步,而受益者当然是用户。
在满足用户利益的前提下,电商企业可以盈利了。天猫、京东均已实现盈利,为什么这么晚?因为不可以太早。互联网的规则,就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汤、剩下的挣扎在生存线的边缘。过于提前盈利,容易过多影响到用户的利益,遭到用户抛弃。毕竟换一个平台,就是换一个App那么简单。
电商企业壮大了、赚钱了,必然要向用户提供更好、更专业、更可靠的物流服务、客服呼叫中心服务等等。于是接入了物流快递供应商、客服系统和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IT解决方案供应商(比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WMS等专业的系统),形成战略合作的服务联盟。于是,联盟中的供应商也可以赚到钱了。
电商削弱了传统营销 因为迎合了用户利益
电商是顺应当今时代的产物。以上提到的用户、电商企业、相关服务商,都是受益者;那受打压的是谁呢?是传统分销体系的供应商、传统的商场们。如今的商场,就算在周六日的晚上黄金时段,也很难再用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来形容。很多店面甚至一天都没有多少人光顾,也有很多店面索性采用O2O线上+线下的模式,将门店改换成线下体验店。
为什么?因为传统的营销模式,往往牺牲了用户利益,提高了购物的金钱、时间成本。电商,正是在很多场景下,更好地迎合了用户的诉求和利益、解决了用户痛点。所以用户愿意使用电商。
电商,对用户最有利。
第2个回答  2020-06-06
电子商务,简称电商,是指在互联网(Internet)、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在此过程中,利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外联网、电子邮件、数据库、电子目录和移动电话。
Version 1.起步期
1990-1993年,电子数据交换时代,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期。
Version 2.雏形期 1993-1997年,政府领导组织开展“三金工程”阶段,为电子商务发展期打下坚实基础。
1993年成立国务院副总理为主席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相继组织了金关、金卡、金税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1996年1月成立国务院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总理任组长,20多个部委参加,统一领导组织我国信息化建设。
1996年,金桥网[1] 与因特网正式开通。
1997年,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编制我国信息化规划。
1997年4月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各省市地区相继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开始制订本省包含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1997年,广告主开始使用网络广告。
1997年4月以来,中国商品订货系统(CGOS)开始运行。
Version 3.发展期  1998-2000年,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
1998年10月,国家经贸委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宣布启动以电子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贸工程",它是一项推广网络化应用、开发电子商务在经贸流通领域的大型应用试点工程.。
1999年3月8848等B2C网站正式开通,网上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1999年兴起政府上网、企业上网,电子政务(政府上网工程)、网上纳税、网上教育(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网上大学),远程诊断(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等广义电子商务开始启动,并已有试点,并进入实际试用阶段。
Version 4.稳定期  2000-2009年,电子商务逐渐以从传统产业B2B为主体,标志着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的稳定期。
Version 5.成熟期  3G的蓬勃发展促使全网全程的电子商务V5时代成型。
第3个回答  2020-06-06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多维度融合全面展开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驱动下,全球电子商务与传统经济进一步融合,呈现出多元化、无边界化、服务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在壮大数字经济、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创新创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跨境电商更是成为我国外贸的新增长点。
网上零售额再创新高
网购已经融入千家万户,2018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4.08万亿元,同比增长30.1%
,再创新高。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3.13万亿元,同比增长29.8%,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持续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商品、服务类电商交易额21.83万亿元,同比增长24.0%;合约类电商交易额7.33万亿元,同比下降28.7%。预计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37.05万亿元.
商品、服务类电商交易分布统计
从商品、服务类电商交易情况看,商品类交易为主,服务类交易增长快。2017年商品类电商交易额16.87万亿元,同比增长21.0%,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服务类电商交易额4.96万亿元,同比增长35.1%,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延续上年快速增长的态势。电子商务与服务类产品结合后,打通了信息传递的瓶颈,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国内外电子商务投资回暖
电商市场在经历了2006年至2017年十年左右的野蛮成长期,2016年,全球电商行业投融资活动大幅衰减,投融资仅有796次,总金额也只有98亿美元左右,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谷。2017年似乎是国内外电商市场发展最稳健的一年,尽管资本市场在电商市场的投入不再那么狂热,但是国内外的电商发展环境依旧波涛汹涌。而截至2017年8月22日,电商行业投融资活动达603次,总金额约为128亿美元。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是数字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2017年,在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下,我国电子商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引领数字经济、促进全面开放、推动深化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1、引领数字经济,壮大发展动能
拉动消费方面,2017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37.9%,比上年提升7.6个百分点。促进出口方面: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日益成为中国商品开辟海外市场的新通道,跨境网络零售出口增速达41.3%。示范引领方面:238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年营业收入合计超过1万亿元。其中,上市及新三板挂牌公司达48家,2017年合计市值达7.5万亿元。创新发展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为电子商务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不断催生新营销模式和商业业态。
2、促进全面开放,拓展全球协作
跨境电商方面,进出口政策释放利好。国务院宣布监管过度政策延长至2018年底,商务部等14部委联合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两平台、六体系”的建设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国际合作方面,“丝路电商”稳步推进。2017年我国与7个国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推进十余个自贸协定电子商务议题谈判,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世贸组织等多边贸易机制和区域贸易安排框架下电子商务议题磋商。
3、推动深化改革,优化规制环境
电商立法取得新进展,《电子商务法(草案)》通过全国人大二审。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取得新经验,试点城市在优化快递车辆管理制度、快递末端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商务大数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覆盖主要平台、主要领域的电子商务统计分析和运行监测体系初步形成。电子商务示范体系持续完善,商务部对100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开展综合评估,组织238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签署诚信经营承诺书。
4、助力乡村振兴,加快精准扶贫
政府层面,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措施。2014-2017年,累计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756个,其中,国家级贫困县499个,覆盖率达60%。企业层面,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一亩田、时行生鲜、乐村淘、云田等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响应商务部号召,在解决部分地区鸡蛋、水果“卖难”上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多家电商企业开设了“扶贫频道”,贡献出宝贵的流量资源,帮扶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
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1、多维度融合全面展开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电子商务加快融合,将构建更加丰富的交易场景;线上电子商务平台与线下传统产业、供应链配套资源加快融合,将构建更加协同的数字化生态;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运营加快融合,将构建更加稳定的用户关系;电子商务还将进一步促进内外贸市场融合,加快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2、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
数字化将全面推进零售业态创新、提升商品质量和用户体验,零售业竞争力逐步从经营商品向经营用户、经营场景转变。B2B电子商务将进一步促进工业制造及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成为推进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突破口。
3、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2018年全球电子商务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东南亚、非洲和拉美市场电子商务发展潜力较大。全球电子商务资源,如技术、数据、支付、物流等,将加速集聚共享和协同发展。
第4个回答  2020-06-06
电商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对互联网用户最有利。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电商企业本身就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最赖以生存的,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体验、更好的产品。在这样的前提下,解决用户的痛点,是电商企业的核心目标。我们甚至可以满大街地听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口号,实质上,拥有强大互联网基因的电商公司,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互联网的崛起 为电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本土化的电商萌芽是从2003淘宝成立开始的。在这之前,实际上中国的互联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进入快速发展期了。作为70后、80后的一代,至今对当时蓬勃兴起的互联网仍然印象深刻,各地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开放,去网吧 “冲浪” 是当时很时髦的休闲方式,那时很多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翘课去上网。虽然当时的OICQ(腾讯QQ前身)号码还很难申请、虽然当时的网易聊天室还要排队才能进入。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人们上网的热情。这是中国的第一波大规模网民,经过这一阶段的积累,互联网强势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虽然还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为后来高粘性的互联网服务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商生于互联网 对用户相当敏感
电商是建立在互联网用户基础上的交易场景,本身具有强大的互联网烙印;作为电商企业,用户是核心的价值来源,因此企业的初衷必然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才可能盈利。电商早期,虽然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很可观,但用户对交易支付、产品质量信任方面还存在顾虑,更多是处在观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电商的扩张往往得意于一些特殊事件:比如中国2003年的非典,马云甚至在家帮用户下订单,协调送货......当淘宝的交易体系逐渐形成了,有了支付宝,有了相对可靠的确认收货和退换货流程,又有第一批用户享受到了电商带来了实惠,变成了活跃用户。很快地,一个又一个电商企业,不停地完善他们的商品供货体系、物流体系。电商的春天、夏天很快到来了。而维系整个链条不断发展状态的,就是用户。

无论身在哪个电商公司,每天第一件事情往往是检查前一天的访问用户、活跃用户、下单用户,客单价。在用户数据上,甚至会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就是所谓的用户画像:张三是80后IT男,喜欢买1000-3000元的电子设备;王梅是个25岁的女孩,每个月会买1000元左右的两件衣服......因为用户是生命,对用户的精准服务、精准运营,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本。

用户是最大受益者 其次是电商企业 再次是周边服务链
降低购物成本、缩短送货时间、提高购物体验,这么大的事情,就交给电商公司去折腾吧。用户就等着享受现成的服务就好了:全国对比最低价、我要正品旗舰店、我要明天就送到......10年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变成了标配和最低标准。这是时代的进步,而受益者当然是用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