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因素

如题所述

  一、主观因素
  
  在学习知识时,有些人总认为“越多越好”,但有的教师和学生也并不完全认同这样的观点。如果教师或学生学的知识很多,可都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那我们宁愿要少而精的知识。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当具有广而博的知识,广而博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形成无疑是有益的。但是这些知识绝对不能是含混不清、囫囵吞枣式的。
  旧的知识与新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接受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受旧知识的影响。如原有知识是含混不清的,当新知识与原知识结构中含混不清的知识相似而不相同时,将会对学习产生严重的干扰作用,使原有的知识更加含混不清,甚至原有知识较清楚的一部分内容也变得模糊了,导致新知识的学习出现似是而非的现象。
  原有的知识是含混不清的,而它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已经占据一定的位置。因此,学生在接受新的观点、命题或概念时,不得不在头脑中做一番“斗争”,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知。
  知识的组织也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学生应当知道理解、掌握哪些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头脑中如何“堆放”。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学习效率;如果处理得当,可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知识要有一定的条理性,有条理就会有规律,就便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发现记忆的窍门,有利于记忆和保持。有规律的知识,学习者很容易对其进行抽象、概括。概括的知识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知识;少而精的知识,减少了记忆量,有利于记忆和保持。
  
  二、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包含有社会风气、班风、教科书、教学条件、教师的教法、学科知识、智力水平、教学能力、人格特征和行为品质等诸多方面。
  先谈谈教师的学科知识对学习的影响。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教师不会的知识一定讲不清楚,教师讲不清楚的知识学生也一定听不明白,课堂上听不明白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很难学懂。教师不会的知识或不甚明白的知识在课堂上的表现常常是照本宣科,或一带而过,这样,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实质,只能死记硬背或机械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效果和速度。
  再谈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习的影响。教师的知识、智力对教学效果都是有影响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紧密相关。
  善于诊断学生困难的教师,能有效地通过各种渠道得到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滤出学生学习困难的信号,准确地掌握学生在什么地方“卡壳”,在什么地方“迷路”,在什么地方“糊涂”,在什么地方“混淆”,从而找到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补救办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效地解决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意志坚强的学生能正确对待困难,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关系,遇到困难,激昂的情绪往往会一落千丈,自暴自弃,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教师应该审时度势,找到具体办法,不断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的威信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有威信的教师上课,学生对教师本人肃然起敬,专心听讲,努力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威信的教师教育学生,说对了,学生会拼命干,说错了,学生也可以原谅,甚至往好的方面想;而没有威信、品行不端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效果则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要求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将原有知识建立联系,优化学习者认知结构体系,学习者主动学习去发掘新知,对知识能够逐步加深理解,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基于教师预设的专业方案,经历有指导、有挑战、高投入、高认知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有策略地诱发其内在潜力融入学习过程,充分发挥现代教学优势,注重创设有效的环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的独白和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替代,学生课堂学习方式逐步多样化,“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改理念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和师生合作交流的状态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有些课堂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这种只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验情感。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怎样的现状?是否存在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地解决? 我们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的方法有机结合,深入调查小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状况。针对小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影响当前小学生课堂深度学习状况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深度学习需要注重学习内容系统的有机整合

审视目前教学状况,出现了浅表式学习现象。虽然课程文本的内容得到了整合,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没有变化,知识仍然以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面孔呈现在学生面前。表面上看似每节课都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然而,由于学生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没有基于逻辑建立起联系,没有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没有建构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所以这种虽然掌握了知识,但不能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不能把知识迁移到新情景的学习,注定走不出“机械学习”的阴影。这种“孤立碎片”现象,缺乏对知识有效的整合加工,孤立零散的呈现新知识点,不能将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及教材以外的知识系统整合呈现,给学生以片段的感觉。

学习内容的整合就是学习内容本身的整合和学习过程的整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深入把握教材的知识特点与前后联系,深度学习提倡将新概念与已知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对新的知识信息的理解、长期保持及迁移应用。学习过程的整合是指形成内容整合的认知策略,使其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如利用图表、概念图等方式利于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深度学习需要注重学习过程科学的建构与反思

由于教师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内涵、原理、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不到位,使得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许多自称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忙碌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自由”的交流,对于学习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这种基于简单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浅层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另一方面使得当前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出现了许多“假自主、假合作、假探究”的现象。庸俗化的互动、程序化的合作、肤浅化的探究等课堂学习问题处处可见,很多公开课上成“表演”课 。课堂上为合作而合作,为讨论而讨论,我们的学生一直在做,一直在算,一直在动手,就是不想!“小步走”的现象,问题设计浅显细碎,缺乏挑战性;满堂问,无思路,无深度,无重点,学生没有深度思考的机会。

建构反思是指学习者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经验的双向相互作用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并对建构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过程。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通过参与科学的活动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呈现最近发展区,推进深度学习的开展。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与知识建构,促进学生自由、自主发展。

3.深度学习需要重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批判理解

真正的课堂,要立足于暴露学生的真实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引发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思考,促进学生走向深度数学学习。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乏“替代思维”现象,大部分学生被优秀生被教师替代思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有的课堂却只是少数优秀生和老师的舞台,在教师指引下寻找标准答案。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了一节观摩课,然后让全市参加活动的业务干部们现场评课。这节研讨课讲的是《圆的面积》,课的设计理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的参与度、课件辅助教学等等,堪称完美。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一般,学生自主参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总结,拓展练习,联系生活。教师似乎是一旁观者,学生们都有神一样的水平,操作熟练,语言准确规范,全是标准答案。当时还流行双语教学,居然也面面俱到地体现了,大家说这是一节好课吗?没有一丝思考的痕迹,形式再好,没有真实的参与,没有真实的思考,假的,再好也是最差的!内容重于形式,内涵厚于表象。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思想,批判性地看待新知识并深入思考,并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质疑辨析中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要唤醒学生的求真精神,辩驳真伪,探究新知。
第2个回答  2020-10-05
  ①不良的学习环境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学习分心。
  如在学校里,操场上体育课的喧闹声、窗外有人走动、某个学生迟到、教室有些学生随便说话等多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学生学习。
  ②教育的方式不当。
  大脑英才专家指出,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而且注意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不善于处理教材,批评方式不当,就会造成学生对学科的偏差,以至于注意力无法集中。
  ③对所要精力集中的事情没有兴趣。
  比如,孩子对老师讲课没有兴趣,脑子里总是在想自己想做作的事情,就很可能会使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④家长不经意的导向。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日前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玩具过多容易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那些玩具较少的孩子,由父母与他们一起阅读、唱歌和游戏的时间更多,要比那些家境优越、玩具成山的同龄小朋友智力水平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