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鲟,弓鳍鱼,雀鳝,肺鱼,鲤的形态特点和分类地位

如题所述

鲟、弓鳍鱼、雀鳝、肺鱼、鲤鱼的形态特点和分类地位如下:

鲟属(拉丁学名:Acipenser(Linnaeus, 1758))是鲟科鲟属动物的总称。其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太平洋西北及中国海南岛以东到黄渤海等海区和珠江、钱塘江、长江、黄河。

鲟属体被5行骨板;吻圆锥形,鳃盖膜与峡部不相连,眼小,鼻孔大,口前吻须2对;背鳍1个,后位;尾鳍歪形,有时尾端呈丝状延长;尾鳍两侧密生多行硬鳞。其由海入江,喜聚于河口,生长较快,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雀鳝是雀鳝科(Lepisosteidae)雀鳝属(Lepisosteus)的大型鱼类的统称,产于北美或中美等地。与弓鳍鱼近缘,同隶于全骨总目(Holostei)。主要栖于淡水,但有的种类可进入半咸水甚至咸水。有锐利牙齿,是大型凶猛鱼类,肉食性。

雀鳝肉可以食用,但卵有毒。在中国上海、重庆、韶关等地,雀鳝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其他鱼类构成极大威胁,有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拉丁文:Lepidosteus platystomus 雀鳝鱼属外来入侵物种,原产于北美,鱼卵有剧毒,不可食用,成年的雀鳝鱼体长可达3m以上,是大型肉食性凶猛鱼类,会攻击遇见的所有其它鱼类。和“食人鲳”同是臭名昭著的“水中杀手”,也是“世界十大最凶猛淡水鱼”之一。

大型凶猛鱼类。体延长,圆筒形,有菱 形硬鳞。上下颌都突出,有锐齿。尾鳍圆形。雀鳝全身长了一层菱形鱼鳞,看上去就像武士穿的盔甲一样异常坚硬,实际上是由无机盐组成的。

许多已灭绝的远古鱼类也有这种鱼鳞。像其他远古鱼类一样,雀鳝体内也长了一个与食道相连的鱼鳔,可用来呼吸。

身体被菱形的硬鳞平铺覆盖,鳞质甚硬,称为骨鳞;尾部呈圆形,是古老鱼种独具的圆尾;多数种类的口尖如鳄鱼,吻部较长,且牙齿发达锋利。

肺鱼(学名:Lungfish),硬骨鱼纲动物,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赤道地区的淡水中。其用鳃呼吸或以鳔代肺呼吸。

在枯水时期,钻入淤泥之中进行夏眠,眠期可达数月之久;鳔很发达,整个鳔的前端部分合并为单室,长度很短,随即分开成对,达体腔后端;鳔内中央腔的侧壁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气室,各小气室又复分为许多小气囊。

生活在淡水中,除了以鳃呼吸外,还能以鳔代肺呼吸,即使是在枯水时期,它们钻入淤泥之中进行夏眠,眠期可达数月之久。但有时间的限制。肺鱼之所以能在水外生活,正如它的名字所显示的,它可以用"肺"来呼吸。

它们的鳔很发达,整个鳔的前端部分合并为单室,长度很短,随即分开成对,达体腔后端;鳔内中央腔的侧壁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气室(肺泡),各小气室又复分为许多小气囊(肺小泡),构造与陆生动物的肺十分相近。

弓鳍鱼 Amia calva 亦作grindle。亦称泥鱼(mudfish)或狗鱼(dogfish)。全骨总目(Holostei)弓鳍鱼目(Amiiformes)的淡水鱼类,学名Amia calva,是弓鳍鱼科(Amiildae)现存的唯一代表。该科最早发现於侏罗纪

为从大湖区往南到墨西哥湾的北美缓流水体的贪吃鱼类。体色绿褐斑驳,具长的背鳍和强锥形牙。雌体长达75公分(30吋),雄鱼较小,特点是有一具橙色环的黑色尾斑。春季产卵,雄鱼在植物中营造粗糙的巢穴,守卫受精卵和新孵化的仔鱼。

弓鳍鱼是在大约1亿8000万年到6500万年前即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繁盛的鱼类之一,当时全球分布。

因此,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现在,仅生活在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如美国东部的湖和水流缓慢的河川等淡水水域里,被称为“活化石”。 它们生活在清澈、滞静、富含植物的低地淡水水域中,耐高温,可在水面吞咽空气,甚至可以夏眠。

普通的外观,像硬骨鱼一样,但有的和鲨一样的尾鳍柄微向上弯曲,尾鳍根部有被桔黄色轮线围起的黑斑。头部没有鳞,学名calva即为秃头的意思。到现在仍保留着古代的姿态,有不完全做肺功能的鳔袋等原始特征。

弓鳍鱼的牙齿粗壮而锐利,是贪婪的捕食者,肉食性,主要以水中生物和蛙类为食,长到10厘米左右开始捕食鱼类,也吃昆虫卵和浮游生物,成年个体还捕食蟹、虾等。

弓鳍鱼繁盛的时代,正值恐龙时代,当时种类很多。同时出现的还有针叶树、银杏等植物,以及始祖鸟。由于具有鳔袋结构,虽不能完全做肺的功能,但一旦体内缺氧,会把头伸出水面作深呼吸,把空气吞下入鳔袋,在此进行气体交换。

弓鳍鱼有较为完善的孵卵行为:每到5~6月份,雄性就会在浅水的地方将草铲平,作成圆形巢穴,雌性把卵产于其中。雄性在附近守候,保护卵,直至卵孵化出幼鱼后,才离开。

鲤(学名:Cyprinus carpio),鲤形目鲤科动物,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鲤体长,略侧扁,下咽齿呈臼齿形,背鳍基部较长,背鳍、臀鳍均具有粗壮的、带锯齿的硬刺。

侧线鳞34-40cm。鳃耙外侧18-24cm,口端位,马蹄形,触须2对,后对为前对的2倍长,身体背部纯黑,侧线下方近金黄色。

底层鱼类,适应性很强,多栖息于底质松软、水草丛生的水体。冬季游动迟缓,在深水底层越冬。以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多食螺、蚌、蚬和水生昆虫的幼虫等底栖动物,也食相当数量的高等植物和丝状藻类。

食物要求不严,根据不同水体和不同季节而有所不同。性成熟年龄在我国一般南早北迟,通常2龄成熟,产卵季节也有地区差异,一般于清明前后在河湾或湖汉水草丛生的地方繁殖,分批产卵,卵粘性强,粘附于水草上发育。

4~5月是盛产期;我国东北地区比较寒冷,6月才开始产卵。怀卵量变动幅度大,从8千多粒直至200多万粒不等。当水温在25℃时,经四天便可孵出鱼苗。适应性强,能耐寒、耐碱:耐缺氧。可在各种水域中生活。为广布性鱼类,个体大,生长较快,为淡水鱼中总产最高的一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