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原中文系主任费振刚逝世,享年86岁,他对对历史文学有哪些贡献?

如题所述

北京大学著名文学学者、北大原中文系主任费振刚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他曾编写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成为几十年中全国高校中文系最流行的教材。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编委会委员、秦汉魏晋南北朝分支编写组副主编。另外,有《全汉赋》、《汉赋辞典》、《全汉赋校注》等著作多种。 

3月22日,北京大学著名文学学者、北大原中文系主任费振刚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6岁。费振刚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4年至2000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曾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委员、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

费振刚的梧州岁月 

费振刚教授于2002年应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和仇仲谦教授的邀请,前往梧州,筹建梧州学院中文系本科专业,开始了新的教书生涯。他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都进行了精心安排。重操旧业,走上讲台,为入学的新生讲中国古代文学。他又邀请大学时的同学北大中文系谢冕,候学超,中山大学的黄修已前来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课。可以说,这是充分利用了我国文学专业的师资资源,这豪华的阵容是专业“升本”的重要保证。在他们的努力下,梧州学院中文系“升本”如期实现。 

不仅传授文学知识,而且还传授做人的道理 

从2002年至2008年,费振刚教授每年除了少量时间居住在北京和前往加拿大看望他的两个女儿之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居住在梧州,与首批中文系的40几个同学同住在一个校园内,同在一个食堂用餐,与同学朝夕相处。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传授文学知识,而且还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有的学生“因为外部环境造成的种种困扰而采取不同方式来发泄时,向他们提出如下劝告:个人无法改变客观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不可以随波逐流,不可以同流合污,不可以趋炎附势。我们要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可以懈怠,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期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亲人。”这实在是肺腑之言,声声入耳,稳定了同学们的思想情绪,使同学们安定下来,好好学习。 

视学术为生命,以学术相砥砺 

费振刚教授这样的精神追求,一直贯彻在他学术生涯的始终。他在退休以后,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学术研究从未间断。他曾经与胡双宝,宗明华辑校出版过《全汉赋》。2007年12月,他与仇仲谦编著的《汉赋词典》出版2005年他与仇仲谦,刘南平校注的《全汉赋校注》付印。他还为其他同辈学者,博士生,硕士生的专著作序,有许多深刻的见解。这些都是“学术相砥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4
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且能有今天的发展,也和他的努力离不开,提出了很多的理论,而且为后世带来了许多的经典,让我们能够学习到更多。
第2个回答  2021-03-24
北京大学著名文学学者、北大原中文系主任费振刚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6岁。费振刚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4年至2000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曾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委员、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他曾参与主编《中国文学史》,领衔撰写了《全汉赋校注》,极大地推进了对汉赋的研究。北大发文悼念称,“从风华正茂到华发满头,费老师在燕园度过了六十余载,深切悼念费振刚先生!”
第3个回答  2021-03-24
文学贡献还是有很多的,而且他参与出版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说有《中国文化史》,《全汉赋校注》以及《全汉赋》等等。
第4个回答  2021-03-24
1994年至2000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曾担任北京大学党委委员、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他曾参与主编《中国文学史》,领衔撰写了《全汉赋校注》,极大地推进了对汉赋的研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