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需要认真对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如题所述

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他们将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等方面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的心理健康几乎涉及学习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理想等,也包括学习的方法、态度、情感以及学习的生理机制等,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培养中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潜能受到了抑制,所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学习动机和学习抱负的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开展学习心理辅导是培养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心理辅导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加以分析,并给予辅导,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对他们成长至关重要,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他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健康就显得非常重要。青少年都渴望友谊,但如何建立友谊,怎样处理好与同学、家长和教师的关系等问题,经常给他们带来苦恼。人际关系中的种种不协调现象,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偏激行为,影响学习。人际关系的障碍还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别人,增强人际协调能力,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包括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认知成分即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这是人际交往的理性条件;情感成分是交往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这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行为成分是交往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在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时,应从这三个方面人手。例如,在认知方面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人际关系状况。在交往行为方面,要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使他们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客观地评价他人,真诚地关心他人,与同伴、教师和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使学生在青少年阶段获得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三、与自我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的人应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使他们懂得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学会从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自我期望的高低或者说人生目标的确定,对自我认识和评价有很大的影响,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常使青少年学生产生挫折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悲观失望、过低地估计自己。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可以使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获得自我认同感。在自我控制方面,自制力是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心理健康的学生应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善于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克服困难,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最关键的是使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烦恼所在,学会克服烦恼;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学生学会控制愤怒,教给他们一些制怒的方法,如放松法、注意转移法、合理宣泄法等,使他们认识到冲动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避免因愤怒情绪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四、与生活、社会适应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归根到底是要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是个体逐步接受现存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的过程,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长期对社会刺激不能适应,不能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作出反应,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格格不入的心理,容易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使他们学会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各种环境、各种条件,避免因适应不良而造成的各种不良结果。另外,对学生进行耐受挫折的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利用各种挫折情境开展耐挫教育。同时,在进行耐挫教育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挫折反应策略,如加强努力程度、改变或调整行为目标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24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