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音乐家关于苦难的故事

越快越好!!!!!!!!!!!!!

  1.贝多芬
  贝多芬的全名叫路特维希·凡·贝多芬。他从小就在父亲的暴力迫使下学习各种乐器。
  在贝多芬梢长大一些的时候,厄运又一次降临了——他最亲爱的母亲去世了。贝多芬很难过,只能写信向朋友哭诉。
  在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贝多芬曾经遇到莫扎特,并互相交流。后来又拜海顿为师。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了。他的听力开始衰退。幸好,贝多芬的耳朵没有完全聋。可以说,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耳聋以后完成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可从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悲伤和苦难。之后的岁月里,贝多芬又不止一次的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
  不光如此,渐渐地,他的身体也不好了。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和结膜炎等等。尽管如此,但他对音乐还是毫不动摇。
  贝多芬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最终成为名人。贝多芬在写给弟弟的信中写到,只有道德才能使幸福而不是金钱。
  悲惨的命运不仅降临到普通人身上,也会降临到名人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时,要想想那些名人,想想这些忍受并战胜困难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
  2.帕格尼尼
  他3岁学琴,12岁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并一举成名,点燃了他人生的第一盏明灯,引出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他的琴声于是就荡漾在了法、意、奥、德、英、捷等国。据说,帕格尼尼的演奏,曾使帕尔马首席提琴家罗拉惊讶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自觉无颜收他为徒。

  然而,4岁时,帕格尼尼几乎被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送进棺材。7岁时又患上严重的肺炎,治疗中不得不大量放血。46岁那年,帕格尼尼的牙床突然长满脓疮,不得不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从此,幼小的儿子就成了他行路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疯狂地吞噬着他的生命。后来,帕格尼尼的声带也坏了,只能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
  帕格尼尼似乎觉得自己的苦难还不够深重,他自己还要“折磨”自己。他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10至12个钟头,小提琴让他忘记了饥饿和死亡。
  这位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只活了57岁,死时口喷鲜血,象是要把终生的苦难都吐了出来。但是,上帝给他的苦难好象还没有到头,帕格尼尼死后的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被迫搬迁了八次。
  肖复兴有篇文章说,生命是平衡的。是啊,生命中的苦难越多,被烈火燃烧得越剧烈,那么发出的光芒就越辉煌。正是这样:

  帕格尼尼的琴声产生了神奇的效果,意大利人传说他被魔鬼暗授妖术,他的琴弦是用情妇的肠子做的,所以才魔力无穷。

  3.瞎子阿炳
  再如中国无锡的民间艺人华彦钧(俗名瞎子阿炳),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爱听。1928年,他双目失明,人们从此习惯地叫他瞎子阿炳。由于社会动乱,生活无着,道产也变卖一空,他开始了流浪的卖艺生涯。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种比乞丐强不了多少的流浪卖艺中度过的。阿炳演奏的许多乐曲,都是他自编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乐曲就像他悲惨一生的真实写照,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乐曲有时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有时又像对人生苦难的控诉,深刻地表现了作者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听到用二胡演奏的这首乐曲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道:“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

  4.海顿1732年,在奥地利南方边境风景秀丽的罗劳村,一名瘦弱却充满灵气的婴儿出生了。做厨师的母亲和工匠的父亲给儿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约瑟夫·海顿。

  海顿的童年是在农村中度过的。父母虽是普通的劳动者,却也非常热爱音乐。父母的熏陶和当地丰富的民间歌舞,最终促使海顿走上了音乐家的道路。

  海顿的音乐天赋在他童年时就已显露出来,加之天生的一副好噪子,八岁时他就被选进多瑙河畔著名的海茵堡教堂和维也纳的圣斯蒂芬教堂唱诗班。这里,他如鱼得水一般刻苦学习声乐、钢琴与音乐理论,从不放过每一次观摩学习的机会。从16岁开始,他甜美的歌喉开始逐渐沙哑。在一天,奥地利女皇在欣赏圣斯蒂芬教堂唱诗班合唱时,突然听到合唱队里传出不协调的声音,女皇当场讽刺他:“你的声音听起来好象树梢上的乌鸦叫”!就因女皇的这句话,海顿被唱诗班解雇,流落街头

  此后的10余年里,他给贵族当过仆人,看过大门,当过邮差,擦过皮鞋……穷困的生活并未使海顿对音乐失去信心,他忘我地投入到各种街头演奏、家庭重奏音乐会中,更加频繁地接触维也纳的传音乐,孜孜不倦地埋头创作。

  1759年,通过自己的勤奋,他成为波希米亚伯爵莫辛的小教堂唱诗班音乐指导。从那时起,海顿就在封建贵族府邸度长达30年之久的音乐仆役生活。每天上班时必须穿上奴仆的绣金花背心,白色长裤袜,头戴假发,脸上搽满香粉。午饭前必须恭候主人,等待主人安排当天的音乐活动,饭后还要为主人演奏休闲音乐。他还必须按期完成主人布置的创作任务。

  身材矮小的海顿走在街上,形同人。常常使那些未曾与之见过面的音乐迷们怀疑:“这是否真是音乐大师海顿”?海顿其貌不扬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十分善良、纯朴的心。

  一次,有位屠夫为庆贺女儿的婚礼,恳请海顿说:“尊敬的大师,我最亲爱的女儿即将举行婚礼,能否请大师为婚礼写上一首美丽的舞曲?这将是我和女儿莫大的荣幸”。海顿果然在相约之日把完成的谱子交给了屠夫。

  几天之后,大师的窗外传来阵阵优美的乐曲声,这熟悉的旋律顿时吸引了海顿。听了好半天,恍然大悟:“这不正是前几日作的那首小步舞曲吗”?窗外庆贺婚礼的人们正合着音乐跳着欢快的舞蹈,大师的心此刻也融进了这欢庆的场面,他看到了音乐的奇妙与伟大。

  1809年5月3日,海顿在维也纳逝世,享年77岁。大师一生的成就是伟大的,他的作品数量惊人,其中仅交响曲就多达104部。他的作品音乐语言质朴、平易,风格幽默简洁,乐曲流畅欢快,既有蓬勃的朝气又有民间音调的特色。他确立的代管弦乐编制和配器原则,给后来的莫扎特、贝多芬很大的启迪,被后人尊称为“交响乐之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23
1807年,贝多芬正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进客厅一看,竟是一帮占领军,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贝多芬为李希诺夫斯基的无耻卖国行径愤怒到极点,他不顾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乐谱忿然离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个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公爵!您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全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还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
第2个回答  2019-03-30
鹅鹅鹅鹅鹅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