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谚语“门前一颗槐,不挣自己来”,有没有道理?

如题所述

农村老话“门前一棵槐,不挣自己来”的意思是,如果你家的大门旁边有一棵槐树,你不用出去做任何事情,财富就会自己来;说起来,这些谚语只代表了先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并没有任何依据。不然,要是这些话真的管用,以后人们都不用努力,直接在自家门前种上一颗槐树就能发财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槐”指的是国槐,而非洋槐。槐树是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树种之一,它枝多叶密,绿荫如盖,树高可达15~25米,适宜作行道树。槐树的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也可作中药或染料。其荚果俗称“槐米”,也是一种中药。古人认为槐叶、槐苗、槐米都是养生佳品,每早服食可以保持头发不白,延年益寿。

国槐与洋槐外表差别不大,但其开的花相去甚远,洋槐花可以吃,国槐花则能做中药材,但不能吃。“门前一颗槐,财源滚滚来”说的只是国槐树。在我们日常常见的树木种类中槐树可以说是最为有实用价值的树木。而且,槐树之所以被先民们崇拜,给予了那么高的地位。

是因为生产不发达的年代,槐树不但是百姓的食物,也是药物,比如古人认为槐叶、槐苗、槐米都是养生佳品,此外槐树的树干高大笔直,而且槐树木质坚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房屋殿宇等木质建筑物常用的材料;而且在百姓家中的建筑物中一般承担着承重梁和承重柱的重要作用。

因为槐树在中华文明中,地位是非常崇高的,被称为“玉树”。“玉树临风”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很少有人知道“玉树”是一种什么树。有人认为,“玉树”是神话传说中的仙树,或者是用珊瑚、珠宝制作的树。也有人认为,“玉树”是指白雪覆盖的树。但因“玉树”是槐树的别称,更多人倾向于认为“玉树”是指槐树。

  在古代,槐树被赋予了神秘色彩,《春秋纬》称槐树乃“虚星之精”。从西周开始,槐树在中国文化中就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所有植物中“职位”最高的树。戏曲《天仙配》中便有槐荫下判定婚事,后又送子槐下的情节。因“槐籽”与“怀子”谐音,一些地方的人们视槐树为祈子的灵物。不孕妇女要吃槐树籽,并向槐树祈祷,以望“怀子”。

被称为“国槐”、“家槐”的槐树在传统文化中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是古代最高官职“三公”的象征。

槐树早在周代已成为朝廷最高官“三公”的象征。据《周礼·秋官司寇·朝士》记载:“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这里讲,西周宫廷道路两侧各栽植九株棘树,正面栽植三棵槐树,群臣朝见天子时,卿大夫和公侯伯子男站在棘树下面,“三公”站在槐树下面。栽植棘树的寓意是取其有“赤心”,象征官员们对朝廷忠心尽职。栽植槐树的寓意是取“槐”与“怀”同音,有“怀民”之意,表明“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 ”。

所谓“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个最高官职的合称。《尚书·周官》称:“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意思是:设置太师、太傅、太保三个职位,称为“三公”。由出任“三公”的人辅助天子讲明道理,治理国家,调和阴阳。“三公”不必齐备,关键在于用有德的人。“三公”是国家重臣,周代用槐树代表“三公”,对后世的槐树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周代以后,演绎出许多与槐树相关联的名词,如人们常用“槐铉”、“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也泛指执政大臣;用“槐望”形容公卿的良好声誉;“槐绶”指“三公”的印绶;“槐卿”、“槐岳”、“槐蝉”均指朝廷高官。还有一些名词是从官职引申为宫廷或官僚的住所,如“槐宸”指的是皇帝的宫殿;“槐掖”指的是宫廷;“槐府”、“槐第”指的是“三公”的官署或宅第。

受官场“崇槐”风的影响,古人常在自家庭院或门前屋后栽植三棵槐树,以图吉兆,期待子孙有朝一日飞黄腾达,位列“三公”。王旦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据《宋史·王旦传》记载:“旦父祜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到宋真宗时,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后来,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后人便以“三槐堂”泛指高官之宅第。老百姓还认为种槐树能招来财宝。民间有句谚语说:“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又云:“门前一棵槐,财源滚滚来。”还有一种说法是:“院中一棵槐,幸福自然来。”

古人常在自家门前、庭院、屋后种植槐树以图吉兆。人们还认为种槐树能招来财宝,民间有句谚语:“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

另外,槐树还是古代科举考试的象征。象征高官的槐树与读书人也有密切关系,唐以后更成为科举考试的象征。在汉代,出现了读书人交流聚会的场所——“槐市”。据《资治通鉴》、《三辅黄图》记载,王莽摄政时“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株。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容揖逊,议论槐下”。由此可知,“槐市”就是“学市”,是读书人买卖经书和聚会的地方。北京国子监内槐树成林,无疑也是元明清三代的“槐市”。

 槐树在夏末开花,而此时正是唐代落第考生勤力用功之时。所以唐代有句俗语称:“槐花黄,举子忙。”唐代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殚精竭虑写应试文章,直到当年七月“秋闱”时再献上新作,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因有此语。唐李淖《秦中岁时记》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后来便以槐树代表科举考试,考试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

有这么几个词不知道你听过没有?槐鼎、槐卿、槐望……它们的意思全部都是指身居高位,德高望重之人。这些人属于人中龙凤,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槐树沾了边,以至于后人认为沾了槐树的光,必然就会发家致富,飞黄腾达。这可能就是人们说“门前一颗槐,不挣自己来”的原因吧。除此以外,没有其它的解释。

综上所述,门前种槐树,是有文化传承的,寄予了祖宗对后人殷切的希望啊,只是代表了古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要想发家致富,除了勤劳能吃苦,有头脑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门前的槐树,最多能给你遮挡一下阳光,至于财富根本和槐树不搭边儿,只能给予精神上的寄托,并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2
并没有任何道理,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只是先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想要通过种树来改变自己,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第2个回答  2020-07-22
槐树是最有实用价值的树木,在传统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所以一般人都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槐树,以图吉兆。只是在现代人看来财富、地位都是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并不是栽点树就能带来财富的。
第3个回答  2020-07-22
在古代,槐树由于有食物和药物的作用,因此象征仕途和财富,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