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尼西亚的历史早期,一些没有确切年代记录的古代刻石采用了梵语作为文字基础,使用的文字系统是源自印度的钵罗婆字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世纪中期,除了夏连特拉王族的一些铭刻,他们使用的是那加字母,这是一种在古代印度北部流行的书写方式。
1760年的地纳亚碑文是一个转折点,首次出现了从钵罗婆文发展而来的爪哇字母,这标志着语言和文字的创新。大约同一时期,古爪哇语开始兴起,它是由梵语和波利尼西亚方言融合而成的。自此以后,大部分的碑铭都采用了这种新的语言和文字形式。最晚的古爪哇语刻石记载于印度塞伽历1408年(即1486年)。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古马来语的碑文被发现,这些最早可以追溯到683年,是在苏门答腊巨港周边地区发现的。这些早期的语言和文字记录,反映了印度尼西亚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变迁。
印度尼西亚古代刻石指古代印度尼西亚记载有国王事迹、宗教供奉或寺庙修建等内容的石刻文字。大部分是碑铭,亦有少数摩崖刻石。在加里曼丹、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均有发现。年代约从5世纪东加里曼丹和西爪哇出现留有文字遗迹的最古老的王国开始,到16世纪印度-爪哇时期结束为止,是研究印度尼西亚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