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有关洪战辉的事记

如题所述

洪战辉是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洪庄村人,12岁那年他小学毕业时,家庭生活发生了改变。 这年农历小年,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带外面回了一个弃婴。

家里太穷,负担不起哺育女婴的花费,母亲让洪战辉把女婴送人。洪战辉无奈地走出家门,抱着女婴走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种爱怜油然而生,不忍心的他哭着又拐回了家。他对母亲说:“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个小妹妹……你们不养,我来养!”女婴留下了,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

由于父亲患病,一旦没有药物维持,他就不可抑制地要狂躁。一旦发病,常常见谁打谁,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目不识丁的母亲身上,她还经常遭受父亲无缘无故的毒打。

1995年的秋天的一天。洪战辉看到,母亲吃完午饭,一直在蒸馒头,直到馒头多得足可以让一家人吃一个星期之后,她才停了下来。妈妈做这么多馒头干什么呢?洪战辉很纳闷。直到第二天早上不见了母亲,洪战辉才什么都明白了!家庭重担、丈夫的拳头,让母亲不堪重负,她选择了逃离。

抱着“妹妹”,坐在冷清的房间里,洪战辉的眼泪流了下来。妈妈走了,父亲是病人,刚刚才1岁的“小不点”怎样才能带大。久坐之后,洪战辉告诉自己:既然一切已无法改变,那就承担吧。

那时候真的很难,因为家里太穷,“小不点”饿的时候不知道该让她吃什么。为了买奶粉养妹妹,洪站辉从小学时就做起了小贩,在附近的集市上,冬天卖鸡蛋,夏天卖冰棍。 实在没钱的时候,有时就带着妹妹到有小孩的人家借口奶吃。

喂奶是最难的,洪战辉知道温度应该适宜,他就将调好的奶水先倒点在手臂上,感觉不冷也不烫了才喂妹妹。吃饱了的“小不点”还算听话,洪战辉只要上学前和中午及时回来喂奶两次,她也并不哭闹。难熬的是晚上,也许是因受了惊吓,每到夜深,“小不点”就要哭闹一场。这时,洪战辉毫无办法,他不知道怎样哄她,只是抱起她来,拍打着她,在屋里来回走动。

他还想着给“小不点”补充营养,最多的时候,是上树掏鸟蛋给妹妹做鸟蛋汤,为此,他不止一次从树上摔下来。

带着妹妹上高中,因为课余时间卖书遭到过别人的殴打

洪战辉挺直少年的脊梁承载着并且前行。1997年,“小不点”3岁了,洪战辉也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成为东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中的三个学生之一。

高中的学习不会再像初中那么空闲,更何况还要离开家到学校住读,抚养妹妹的难度无形中增大了好多,洪战辉想到了放弃。“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时,是我最困难的时候,当时我就想找到“小不点”的亲生母亲,把她送回去,但没有成功。从那时开始,我已经切实感受到我和“小不点”之间的亲情无法割舍。 ”

这年9月1日,考虑再三后,洪战辉带着“小不点”来到西华一中。他在“小不点”父母所给的1000元中留下500元给父亲作药费,用余下的500元加上假期里打工所挣的钱交了学费。他在离学校不远的远房伯伯家借了间房,安置“小不点”,也作为自己的住处。

两人的生活是需要钱来支撑的。为此,洪战辉还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学习书籍。一次课余时间,他去别的班级卖书,不巧被那个班的班主任碰到,他被不明情况的班主任毫不留情地赶出了教室。

因为抢了西华县南关附近一家经营考试书籍书店的生意,他甚至还遭到了别人的殴打。

边挣钱边学习边照顾“小不点”,还得定时回家给父亲送药,在艰难中洪战辉熬了过来。然而,就在洪战辉进入高二时,父亲的病情恶化了,必须住院治疗。于是,洪战辉只得休学挣钱为父亲治病。

怀着不屈的信念,经过不卸的拼搏,2003年6月,洪战辉终于走进了高考考场。 7月,高考成绩公布,洪战辉的分数过了专科线。在填报志愿时,洪战辉以收费最低廉为选择标准,最终报了湘西本科综合类名校——湖南怀化学院。

“哥哥,纸鹤好难折,我还是折成了,我没钱,不能买什么东西送给你,就送这个了……”

考上了大学,但学费也成了洪战辉的难题。在假期里,他在一弹簧厂打工挣了1500元。考虑到学费还无法交清,去的又是新地方,开学的那段时间,洪战辉没有带“小不点”过去。 他将“小不点”托付给伯母照顾,只身来到了怀化。

课余时间里,洪战辉在校园里卖过电话卡,为怀化电视台《经济E时代》栏目组拉过广告,还给一家电子经销商做销售代理。系领导得知他的真实情况后,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提出想带着失学在家的妹妹一起来上学。

怀化学院的领导经过考虑,同意洪战辉将“小不点”接来,并单独给他安排了一间寝室,方便他照顾妹妹。随后,洪战辉来到学院附近的怀化市鹤城区石门小学,找到校长,提出了妹妹插读的要求,校长也同意了。 从此,“小不点”又回到洪战辉身边,在艰苦的日子里,两“兄妹”尽享亲情之乐。

2005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是洪战辉的生日。这一天,他突然听到校园广播里在为自己点播歌曲,他吃了一惊:这么多年来,从没人说起过自己的生日啊!便忙去打听是谁点的。这时,他才知道是他心手相牵10多年的妹妹。这天晚上,“小不点”放学回来,送他一只千纸鹤。“小不点”说:“哥哥,纸鹤好难折,我还是折成了,我没钱,不能买什么东西送给你,就送这个了……”

2005年7月,“小不点”在石门小学组织的期末考试中,语文考了94分,数学考了96分,并被学校授予“十佳少年”的光荣称号。 看着“小不点”的奖状,洪战辉感触万千,“这个时候,我最幸福。”

他的生活从没希望中走出了希望。考入大学后,每年春节回家,他都能欣慰地看到父亲病情大有好转,2004年底,母亲也感到了愧疚,回到了久别的家中。

我可以养活自己和妹妹,不需要任何捐款。

洪战辉携妹求学12载的故事,经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后,已成为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不断有人表示愿意捐款,以帮助他抚养妹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2月8日,洪战辉在某媒体上发表公开信,洪战辉在向关心他与妹妹的人表示感谢的同时,明确提出他可以养活自己和妹妹,不需要任何社会捐款。

“我的态度是,我决不会在网上和媒体上公布自己的账号,也请大家务必注意,去年就有人冒充我的老师,以我的名义在网上公布捐款账号。

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的人们!他们才是需要帮助的!”

-----------------------------------------------------

妹妹眼中的洪战辉:哥哥并不特别

“新华视点”记者日前赴怀化采访洪战辉时,有机会与他的妹妹洪趁趁有比较长时间的接触。这位11岁的女孩身上散发的天真淳朴、无忧无虑,无疑是对洪战辉这么多年曲 折经历的最好回报。她天真稚气的话语更从一个独特视角告诉大家一个“并不特别”的哥哥。
如兄

来到远在湖南的怀化学院,洪战辉所在的经济管理系老师于金秀告诉记者,洪战辉兄妹感情特别好,经常可以看见哥哥带着妹妹在操场上跑步、玩闹。

据说,洪战辉曾经打算送趁趁回她亲生父母家。他给小妹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带她去附近村上找亲生父母。“我告诉小妹说去一个亲戚家,她很高兴,但我一路上尽想小妹这几年来的事,心里酸酸的。”难以割舍的神情在洪战辉脸上挥之不去。

就在洪战辉决定放下小趁趁离开时,小妹突然向哥哥怀中扑来,哭喊着:“哥,你别不要我……”兄妹俩已无法分开。

如父

趁趁说,自己小时候经常尿床。家里只有一张床,她睡里面,哥哥睡外面。她一尿床,哥哥就把她抱起来,放到干的地方。“然后,他就用柴灰在我尿湿的地方铺一层,自己睡在上面暖干。不过有的时候还没干,我就又尿了。”趁趁还有些不好意思。

2004年夏天,洪战辉托人把妹妹从河南老家接到湖南怀化。由于不同的饮食习惯,洪战辉也吃不惯湖南饭菜。早上他就吃带来的方便面。为了省钱,他把调料留着,第二天买馒头或米饭把调料当菜就着吃。

“战辉在学校基本不吃荤菜,但他每天早上都给小妹吃牛奶,去食堂给她买面包和鸡蛋。”曾跟趁趁一起住在女生宿舍的李红娥说起这段往事,已经泣不成声。

当洪趁趁问记者“撒娇是什么意思?”时,洪战辉哭了:“我之所以流泪,之所以哭,是因为她不敢撒娇,我觉得这是一个孩子的缺陷。我没有给她一个小孩子成长的环境,这是我做得很遗憾的地方,但是我希望妹妹能够原谅我,我真的很抱歉。”

如师

洪战辉把趁趁接到湖南来,主要是因为妹妹在家里的学习环境不是很好,他把妹妹带过来读书,是想给她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我哥往家里打电话,说要把我接到他身边,家里就没有同意,他们觉得我跟着哥哥会受苦。”但是洪战辉追得很紧。终于,在他的软磨硬泡下家里同意了。

“我也想过来,我觉得挺好玩的。因为我没有坐过火车,很好奇。”

“我哥眼睛比以前更差了,我下火车他都没看到。我绕到他坐的椅子后面,在他的帽子上放了块小石头,他都没有看到。”

有一次,为了出去玩,趁趁撒谎说做完了作业,第二天被老师发现了。洪战辉就把趁趁带到操场上,坐下来耐心跟她讲撒谎的坏处。可没过多久,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洪战辉生气了,骂了趁趁。

记者问她觉得跟着哥哥是不是吃了很多苦,她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我在哪里都不吃苦。”

洪战辉还很注意培养妹妹的独立能力,给她办了公交卡,让她自己去上学。在采访洪战辉时,电话响了,听得出来,电话是在外玩耍的小妹打来的,她提醒哥哥该吃中午饭了。(完)

坚忍里有一种力量打动人心

纯朴的洪战辉坚忍而平静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谈不上惊天动地,甚至缺少想像中的豪情壮志。可就是那些细小平常的坚忍,那种在困境中不言放弃的韧性,那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执著,让一个年轻人具有一种打动众人心的力量。

在冷漠成为社会通病的今天,洪战辉对妹妹的养育和关爱,让我们感受人性深处善良的温暖;在奢侈消费、“啃老”现象让人摇头叹息之时,洪战辉的自强自立,让我们看到 这一代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命运对洪战辉很不公平:父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不堪生活重负的母亲离家出走,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从12岁开始,贫困与苦难就将洪战辉推进一个黑暗的枯井。这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重负,洪战辉却用他并不结实的肩膀扛起了一切。

坚持和放弃,时常是一念之差。洪战辉选择了前者,也就选择了持久的抗争,选择了决不妥协的自立自强。凭借这份坚忍,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把“拣来”的妹妹养大,送进学校读书。生活拮据,他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他说,“接受捐款,会让我失去自立”。

没有因为苦难而软弱,没有因为贫穷而丧失信心,甚至没有抓住他人同情帮助这根救命的绳索。洪战辉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援助和捐赠,能解一时之难,可谁的一生,完全能在别人的帮助庇护下度过?

自强不息,这是一个因为说过太多遍而显得有些口号化的词语,但它确确实实是一些人生命历程的见证。像洪战辉一样,那些平常、朴素甚至卑微、弱小的人,在面对贫穷、苦难、不公之时,于沉默里坚守、于扎挣里奋进,又何尝不是自强不息?

如果不是某种偶尔,洪战辉的故事可能不像现在这样广为人知。可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洪战辉的一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不错,偶然的机会,会让一个人的命运从此发生转折;可真正改变一个人,甚至改变整个社会的,不是偶尔事件,而是持之以恒的坚忍、不言放弃的自强。

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所有人都向洪战辉一样,小小年纪扛起生活的重担,担负起那些他本不该承担的诸如养育弃婴之类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承担苦难重负的人越少,社会就越文明与富足。但是,自强自立的坚忍精神,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人都弥足珍贵。

我们都会面对困境,个人的和整个社会的。困苦家庭的惨淡境遇,贫穷大学生的生存重荷,就业竞争的压力,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难题,改革进程里的暗流险滩……指责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软弱和等待,也无助于境遇的改变。

不抱怨,不放弃,坚忍自强,是个人面对挫折的选择,也将是支撑社会走出困境的力量。

我们承认,消除贫困,改变现状,政府和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更得承认,制度的变革是缓慢的,常常远水难解近渴;社会的扶助也是有限的,往往杯水车薪。

一个人,跌落进一个黑暗的枯井里,在外援无法及时到达的情况下,是痛苦等待,还是想方设法自救?面对难以抗拒的命运,面对艰难险阻,是自怨自艾,还是自强不息?

洪战辉给出了答案。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58073.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