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见字如晤的写信问候语

如题所述

1、开头语: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2、钦佩语: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3、问候语: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4、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5、结束语: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扩展资料

常用书信套语

1、尊敬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2、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见字如晤”的候语分为:开头语、钦佩语、问候语、祝贺语、结束语等。

    开头语: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钦佩语: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问候语: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结束语: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书信用语

-------------------------------------------

开头语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

钦佩语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

问候语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

祝贺语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结束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7-01
  家书是最常见、最朴实的书信,唐代张籍写过一首《秋思》,也是明白如话:“洛阳城里秋风起,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里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细节描写引发了无数后人的共鸣。上世纪90年代初,家书仍然维系着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旋律简单,歌词如同拉家常,唱得街知巷闻、深入人心。文人之间的书信来往则是雅人深致。中国古代有不少“尺牍”汇编,如《小仓山房尺牍》、《秋水轩尺牍》,是研究文学史、心灵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我很喜欢文人之间的书信酬答,书架上有三种近现代学人的书信集:叶圣陶和俞平伯的《暮年上娱》、施蛰存和孙康宜的《从北山楼到潜学斋》、谷林致扬之水等人的《书简三叠》。近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民国年间文人名士的书信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然而,我更心仪的是当时文人之间的切磋琢磨之乐,可惜,与书信的淡出同步,这种文人风流似也成了绝响。情人之间的书信具有私密性,外人或者后人很难见其原文;但当我们阅读宋词中那些缠绵悱恻的篇章时,往往会有很强的“在场感”、“代入感”,为之动容。晏殊和晏几道父子留下了很多关于书信的名句,如“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第4个回答  2019-11-30
留个👣以便以后方便使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