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西京杂记》翻译

翻译~~~

汉高帝七年。萧相国营未央宫。因龙首山制前殿。建北阙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九十 五步五尺。街道周回七十里。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 山一亦在后宫。门闼凡九十五。

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吾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养 鱼。鱼给诸陵庙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回四十里。
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 酝。一名醇酎。
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法。
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 皆直百金。
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谓之绨几。以象牙为火笼。笼上皆散华文。后宫则五 色绫文。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夏设羽扇。冬设缯扇。公侯皆以竹 木为几。冬则以细罽为橐以凭之。不得加绨锦。
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时服此裘以听朝。
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 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彻云霄。 戚姬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上恶之。以赐侍儿鸣玉耀光等各四枚。
赵王如意年幼。未能亲外傅。戚姬使旧赵王内傅赵媪傅之。号其室曰养德宫。后改为鱼 藻宫。

萧何建造未央宫

公元前200年(此年发生白登之围),汉帝国相国(相当于国务院总理)萧何起建未央宫,未央宫沿着龙首山(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山势建设了前殿。其后建成了位于北部的宫殿的未央宫宫殿群。整个宫殿群绕一周大约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街道绕一周大约七十里。耸立在台基之上的宫殿达四十三座。其中三十二座宫殿在前。而另外十一座宫殿在后。宫殿群之中,总共开凿和引入了十三条河水,还有垒就了小山有六座,其中有一条河流和一座小山则在后宫.设了九十五处大门。
——————————————————————————————————————
汉高帝七年。萧相国营未央宫。因龙首山制前殿。建北阙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九十 五步五尺。街道周回七十里。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 山一亦在后宫。门闼凡九十五。

汉武帝建造昆明池

汉武帝为了讨伐越国,开凿了绕一周需要四十里的昆明池,用来训练水师.还在昆明池的上游试着养 鱼。养出来的鱼除了给历代帝陵宗庙祭祀之外。其他都运到长安城的市场卖掉。
——————————————————————————————————————
武帝作昆明池。欲伐昆吾夷。教习水战。因而于上游戏养 鱼。鱼给诸陵庙祭祀。余付长安市卖之。池周回四十里。

八月份酿成的祭酒

根据汉家制度,八月份向宗庙献上酿过两次的好酒。而在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仪式上则献上九次酿过的酒.用九酝太牢。皇帝在这个仪式上会出现.祭酒是从正月的第一天酿造的,八月份才能酿成,这种酒有专业名词:酎。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是九 酝。二是醇酎。
——————————————————————————————————————
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 酝。一名醇酎。

求雨制度

京城大水的时候,根据传统的做法,要由享受官俸二千石以上的丞相御史到神祠祈祷,请求上天降雨.
——————————————————————————————————————
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法。

天子笔

天子用的笔管。用镀金及宝石装饰。笔毛都是用秋天兔子身上的毛。有位宫廷的制笔师名叫路扈,他用其他珍贵的珠宝为装饰做了一个小盒子,小盒子还用了玉璧以及翠绿的羽毛,每一个都价值一百两黄金.
——————————————————————————————————————
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 皆直百金。

天子的玉凳

根据汉家制度,天子做的玉登。冬天要用光滑厚实的丝织品盖在上面,称之为绨几。而灯笼则是用象牙做成,灯笼上还以各种华丽的花纹为装饰.后宫的灯笼则用一种很薄的、有着五种颜色的丝织品装饰。用酒作为书滴(贮水供磨墨用的器具。因为滴水于砚的用具,故又称砚滴或水滴。),这和用玉器制作砚台是一个道理,都是取其在冬天寒冷的天气下不至于凝结。夏天会配备羽毛做的扇子。冬天则配备丝织品制作的扇子。公侯之家则都用竹子和木器做凳子。冬天则用细密的动物毛做成毡子盖在上面,而不得用光滑厚实的丝织品。
——————————————————————————————————————
汉制天子玉几。冬则加绨锦其上。谓之绨几。以象牙为火笼。笼上皆散华文。后宫则五 色绫文。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夏设羽扇。冬设缯扇。公侯皆以竹 木为几。冬则以细罽为橐以凭之。不得加绨锦。

吉光裘

汉武帝的时候西域进攻的吉光裘掉到水中不会潮湿。汉武帝时常穿上这件吉光裘上朝堂听政。
——————————————————————————————————————
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入水不濡。上时服此裘以听朝。

“翘袖折腰”之舞。

汉高帝刘邦宠爱的戚夫人擅长鼓瑟击筑。刘邦常常一边拥抱戚夫人,一边在戚夫人弹得曲子中放声歌唱,每次唱完的时候,都痛哭流涕。戚夫人还擅长舞蹈难度极高的“翘袖折腰”之舞。在翩翩的舞蹈中歌唱气象豪迈的出塞入塞还有望归的曲子。服侍她的几百个宫女也都学会了这些歌曲,当整个后宫抬头齐声高唱的时候,声彻云霄。 此外戚夫人以百炼金为戒指。光亮可以照见指骨。刘邦非常不喜欢,甚至把戚夫人的戒指转手赏赐给宫女们,据说有“鸣玉”“耀光”戒指等各四枚。
——————————————————————————————————————
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 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彻云霄。 戚姬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上恶之。以赐侍儿鸣玉耀光等各四枚。

赵王如意

刘邦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年幼,因此没有接受宫外师傅的教育,戚夫人让以前赵王宫廷师傅赵媪教育他,将授课的宫殿称之为养德宫。后来把宫殿的名字改为鱼 藻宫。
——————————————————————————————————————
赵王如意年幼。未能亲外傅。戚姬使旧赵王内傅赵媪傅之。号其室曰养德宫。后改为鱼 藻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11
《西京杂记》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其中有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即宫女王嫱不肯贿赂画工致远嫁匈奴;"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此书,且为后人为典故。还有一句成语“凿壁借光”,也是从该书的匡衡的故事中流传出来的。

此书,历代指为伪书,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汉魏六朝佚史而成。所述西汉之事,怪诞不经,多不足信。但有关南越赵佗献宝于汉朝、昭君出塞前后汉宫画师事迹、刘邦筑新丰以迎太公、汉俗五月五日生子不举、邓通得蜀山以铸铜钱、茂陵富人袁广汉庄园之奇、司马迁有怨言下狱死、刘子骏作《汉书》诸事,均可开阔思路,有裨研史。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本较佳。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簳折而石不伤。余尝以问杨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余应之曰。昔人有游东海者。既而风恶船漂不能制。船随风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没。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复漂荡。向者孤洲。乃大鱼。怒掉扬鬣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在洲死者十余人。又余所知陈缟。质木人也。入终南山采薪还。晚趋舍。未至。见张丞相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以斧挝之斧缺柯折。石马不伤。此二者亦至诚也。卒有沈溺缺斧之事。何金石之所感偏乎。子云无以应余。 ——《西京杂记卷五》

译文:

李广和子弟们有一次在冥山的北面打猎,发现一只老虎爬在草丛里,李广拉弓射虎,一箭就将老虎射死。李广用老虎的头骨做枕头,用来显示他的武勇。并将自己的便器用铜铸造成老虎的形状,用来表示老虎不过如此(被自己一箭射死)。后来,李广他们再次在冥山南面打猎,又发现一只老虎负在地上,李广再次拉弓射虎,箭矢的尾羽都射进去了。他们大着胆走进去细看,发现原先以为的卧虎竟是石头,李广见箭射入石头,于是乎试射了几箭,箭头都射钝了,石头也没有射入。我曾经将这件事告诉杨子云,杨子云说:”金石也畏惧做事诚恳的人啊!”,我和杨子云说:”以前有人在东海出行,海面突然起了大风,船被风浪推动让船上的人不能控制,最终船顺着风浪漂到不知是什么的地方去了。就这样漂了一天一夜后,人们发现了一个小岛,同行的都非常高兴。人们放下缆绳和沉船石,将船靠在小岛上,并到小岛上做吃的。谁知吃的还没有弄熟,小岛就不见了,船也有被拉沉的迹象,留在船的人赶忙将缆绳砍断,船又随着风浪飘荡。原来人们以前以为的小岛是头大鱼,那头大鱼因被火烧疼,激怒之下迅速的沉入水下,登上小岛的十几人都死了。还有我所知道的砍柴陈缟,陈缟有一次到终南山去砍柴,回家时天已经黑了。快到了家时,路过张丞相墓。天太黑,他将张丞相墓前的石马误以为是鹿,他便用斧头去砍,结果斧口砍缺了,斧柄折断了,石马还是没有损伤。这两个例子上的人物做事够诚恳吧,最终还是溺死的溺死,斧头还是坏了,哪儿见到金石被他们感动?”杨子云回答不出我的提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1-24
葛洪,丹阳人,家种贫穷请不起仆人,家里的篱笆坏得不像也不修理,他常常披着破衣出门,穿着草衣回家。家中数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毁了,他就背起书篓步行到别人家抄书,他卖柴火买纸抄书,点燃柴草读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