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要干什么

要准备什么?要做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0

1、“咬苹果”游戏
万圣节的另一个习俗是最为流行的“咬苹果”游戏。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参与者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2、敲门索取糖果

万圣节前夕是一年里最“闹鬼”的时候,当天晚上的习俗便是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仿妖魔鬼怪的服饰挨家挨户的敲门并大喊:“Trick or Treat!”(意为不请客就捣乱)。

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便会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礼物;要是不给糖的话,小孩子们就会进行各种恶作剧,比如把垃圾倒进你的家里等等。

3、人鬼嘉年华会

纽约市也特别在万圣节晚上举行巡游,让一群吸血鬼,僵尸,巫婆,科学怪人等齐齐现身,还欢迎市民到场参观,到会者不限年龄、性别,不分阶级、国籍,即使你是胆小鬼,也可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会。

其实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脸更非常可爱,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参加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4、占卜游戏

在爱尔兰,有一种传统占卜游戏,参加者蒙着眼,从放着几个小碟的桌上选出其中一只,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来年会有与参加者有关的人过身,如盛有水代表会远行,盛有钱币代表会发财,盛有豆代表会穷困等等。

在19世纪的爱尔兰,少女会在洒有面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迹会是少女将来丈夫的模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10

万圣节最早可溯的起源是凯尔特人的新年,萨姆汗节 。这个节除去迎接新年外,也兼具庆祝丰收的意义。清教徒由于排斥这个节日中的非清教元素和巫术色彩而禁止它。但是万圣节伴着它强调丰收和模糊边际的特点,在十九世纪被逐渐复兴成一个有宗.教色彩的世俗节日,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篝火具有净化作用,伪装是为了骗过到访的灵,让它们误以为自己是同类而不伤害自己。占卜、宴会和各种游戏也常常是这个节日的一部分。这一夜人们会吃坚果和苹果,会挨家挨户讨要食物。而由于伪装的作用,人们往往会无所顾忌地恶作剧。

最早关于萨姆汗节恶作剧的书面记录可追溯到1736年的苏格兰。而爱尔兰也有很多这方面记录。化装的习俗在20世纪时传到了英格兰。


当代万圣节基于不同语境发生了很多意义上的变化。Clark认为万圣节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儿童仪式和亲子互动的教化活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扮成各种角色和不给糖就捣蛋等,实际上是工业化进程中父母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在美国社会中作用凸显的一个表征。

万圣节的传播也与凯尔特文化复苏运动有关。这个节日在苏格兰人、爱尔兰人之间复苏后,随着大量苏格兰和爱尔兰移民被带到了美国。

万圣节最早可溯的起源是凯尔特人的新年,萨姆汗节Samhain 。这个节除去迎接新年外,也兼具庆祝丰收的意义。清教徒由于排斥这个节日中的非清教元素和巫术色彩而禁止它。但是万圣节伴着它强调丰收和模糊边际的特点,在十九世纪被逐渐复兴成一个有宗.教色彩的世俗节日,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篝火具有净化作用,伪装是为了骗过到访的灵,让它们误以为自己是同类而不伤害自己。占卜、宴会和各种游戏也常常是这个节日的一部分。这一夜人们会吃坚果和苹果,会挨家挨户讨要食物。而由于伪装的作用,人们往往会无所顾忌地恶作剧。

当代万圣节基于不同语境发生了很多意义上的变化。Clark认为万圣节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儿童仪式和亲子互动的教化活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扮成各种角色和不给糖就捣蛋等,实际上是工业化进程中父母子女构成的核心家庭在美国社会中作用凸显的一个表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17

然而万圣节的重头戏还是在餐桌上,你既要准备好美食来招待那些前来捣乱的小鬼,更要在这个特别的节日为你的餐桌装扮一番。千万不要让你的客人们小瞧了你哦!

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也极为简单。将南瓜掏空,然后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物了。

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也极为简单。将南瓜掏空,然后在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再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这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物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9-06
西方的鬼节——万圣节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万圣节的习俗——不请吃就捣乱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另外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又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 JACK 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 JACK 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 JACK 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 JACK 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妖魔鬼怪翩翩起舞

2004年10月30日,一名手持气球的罗马尼亚
儿童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参加万圣节活动。

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物。

孩子们喜爱的节日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