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举办奥运会对我国经济有促进作用

为什么说举办奥运会对我国经济有促进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现代奥运会百年来第一次在我国举办。我国经济增长增添了奥运因素后,极大提升了市场人气,拉动了奥运筹办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进而对其他区域和相关行业的投资产生关联影响。2007年是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的最后一个整年。在这一年,我国经济增长在连续4年超过10%的基础上达到11.9%。

主办城市北京和6个协办城市,利用筹备奥运会之机,大力推动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后的2002年至2006年5年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12.1%,比奥运会筹办前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8个百分点。经济持续增长,直接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北京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上限,较2001年增长了1倍。同时,北京及奥运会协办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都有快速提升。以轨道交通为例,2001年北京只有约54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在整个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的客运量分担率只有10%左右,大大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几年来,北京轨道交通建设明显提速,到2008年7月轨道交通总里程已达到200公里,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此外,高速公路和机场新航站楼建设、环境治理和环保设施投入、信息化建设以及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建设和改造,也进入了快车道。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的同时,由于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模式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北京落实“绿色奥运”理念,加大环保和生态建设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降低单位GDP能耗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北京单位GDP能耗下降5.25%,是全国仅有的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地区;2007年北京单位GDP能耗下降6.04%,在全国完成节能降耗任务最好。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筹办奥运会之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节能减排。例如,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有计划搬迁钢铁、化工等企业,整体关闭山区小煤矿;鼓励和引导与奥运有关的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以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现代流通、信息传输、房地产、旅游会展和文化体育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07年底,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61.3%提高到72.1%。此外,北京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奥运经济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北京奥运经济的一大贡献。

扩展奥运经济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北京奥运会有可能创造一系列新的纪录:吉祥物数量和销售收入将创造历届奥运会之最,市场开发收入将创造新水平,场馆建设的规模与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奥运会火炬传递将创造火炬手最多、传递时间最长、传递距离最长和传递海拔最高4项新纪录。

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品牌经济,也是借力经济。所谓借力,就是借助奥运会的巨大影响,提高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质量。我国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努力将奥运经济的作用扩展到最大限度。例如,让更多的城市参与奥运会的举办。北京奥运会涉及的举办城市,除了主办城市北京,还有两个项目城市——山东青岛(帆船)和香港(马术),四个足球预赛城市——上海、天津、辽宁沈阳和河北秦皇岛。而这七个奥运城市,基本涵盖了我国三大经济圈,即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广州为龙头的珠三角经济圈、以北京和天津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也是推动我国经济30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地区。让更多的城市参与奥运会筹办,不仅能使更多的城市借力发展经济,也能扩大这些城市在世界上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涉及7个城市,筹办奥运会推动了这些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发展。一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为保证奥运会顺利举办,相关城市加大了城市改造力度,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二是提升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奥运会为区域建筑和建材业、环保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以及传媒和广告业带来商机,从而为奥运会举办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提升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大规模的奥运投资以及与奥运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工业产品等方面的供应,这就为举办城市周边地区及其他非奥运会举办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进而推动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实施奥运品牌战略扩大我国经济影响

奥运会是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会,通过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提升主办国的影响力,在一定意义上应当看作奥运经济的重要内容。

奥运会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8年是奥运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国的迅速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国际上对此众说纷纭。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可以进一步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形象、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巨大的社会进步,让世界人民认识到我国和平发展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力量,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这种影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因为主办国、主办城市形象的提升会直接促进投资的增长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投资环境的改善,带动一系列的投资和消费活动,从而引发大量商机,带动经济增长。

奥运会为打造主办城市品牌、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为了充分挖掘奥运会带来的全球品牌效应,北京充分利用项目招投标、企业咨询、海外推介、国际交流等机会向世界展示北京的新形象、新面貌,塑造城市品牌。通过深入挖掘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丰富城市的人文内涵,提升城市品牌的内在价值;通过重点打造文化牌、旅游牌、高科技牌、环境牌,使城市布局、场馆建设、生态环境等更具中国特色,让北京城市品牌更具人文魅力。我国目前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还是一个品牌小国。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展示自己、推进品牌战略的最好平台。

实际上,与奥运会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是有限的。相对于这些有形影响,奥运会对于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和形象等方面的无形影响,则是更长久、更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说,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经济有着更长远的影响。现代经济学愈来愈看重人们心理预期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北京举办奥运会,提升了我国居民的心理预期,成为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因素之一。

加强引导和谋划降低后奥运风险

为举办奥运会,需要修建大量体育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以满足奥运会短期的超常需求。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这种需求急剧衰退。这种巨大的投资需求落差,正是后奥运经济风险形成的基本原因。除了由投资下降所导致的经济增长波动,后奥运经济风险还表现在体育场馆利用不足所带来的资源闲置。北京在筹办奥运会之初,就对防范后奥运经济风险有了明确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这种风险。

合理引导投资。北京在建设奥运工程的同时,及时制定新的投资规划和方向,以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北京“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投资领域相继实施,将对奥运会之后的投资增长起到拉动作用。

在场馆利用方面,尽早谋划,未雨绸缪。北京在筹办奥运会之初,在奥运场馆选址、规划和设计等方面,就考虑到赛后利用问题。在筹办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此问题的认识。例如,增加临时场馆建设;将一些场馆建在大学校园内,奥运会后这些场馆就直接为大学生体育活动新增了体育设施。此外,还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来缓解资金压力和资源闲置风险。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社会投资占投资总额一半以上,使政府投资压力减小了许多,而企业也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其他项目投资大多是企业联合体公开竞标,然后投资、运营。这种机制,对控制投资规模和赛后利用都大有好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26
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我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也是推动我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机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用好这个机遇,我国在借鉴世界各国举办奥运会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多种措施,既认真做好奥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又借势发展奥运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现代奥运会百年来第一次在我国举办。我国经济增长增添了奥运因素后,极大提升了市场人气,拉动了奥运筹办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进而对其他区域和相关行业的投资产生关联影响。2007年是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的最后一个整年。在这一年,我国经济增长在连续4年超过10%的基础上达到11.9%。

主办城市北京和6个协办城市,利用筹备奥运会之机,大力推动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后的2002年至2006年5年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12.1%,比奥运会筹办前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8个百分点。经济持续增长,直接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北京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上限,较2001年增长了1倍。同时,北京及奥运会协办城市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都有快速提升。以轨道交通为例,2001年北京只有约54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在整个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的客运量分担率只有10%左右,大大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几年来,北京轨道交通建设明显提速,到2008年7月轨道交通总里程已达到200公里,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此外,高速公路和机场新航站楼建设、环境治理和环保设施投入、信息化建设以及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建设和改造,也进入了快车道。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的同时,由于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模式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北京落实“绿色奥运”理念,加大环保和生态建设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降低单位GDP能耗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北京单位GDP能耗下降5.25%,是全国仅有的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地区;2007年北京单位GDP能耗下降6.04%,在全国完成节能降耗任务最好。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筹办奥运会之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节能减排。例如,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有计划搬迁钢铁、化工等企业,整体关闭山区小煤矿;鼓励和引导与奥运有关的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以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现代流通、信息传输、房地产、旅游会展和文化体育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07年底,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61.3%提高到72.1%。此外,北京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奥运经济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北京奥运经济的一大贡献。

扩展奥运经济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北京奥运会有可能创造一系列新的纪录:吉祥物数量和销售收入将创造历届奥运会之最,市场开发收入将创造新水平,场馆建设的规模与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奥运会火炬传递将创造火炬手最多、传递时间最长、传递距离最长和传递海拔最高4项新纪录。

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品牌经济,也是借力经济。所谓借力,就是借助奥运会的巨大影响,提高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和质量。我国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努力将奥运经济的作用扩展到最大限度。例如,让更多的城市参与奥运会的举办。北京奥运会涉及的举办城市,除了主办城市北京,还有两个项目城市——山东青岛(帆船)和香港(马术),四个足球预赛城市——上海、天津、辽宁沈阳和河北秦皇岛。而这七个奥运城市,基本涵盖了我国三大经济圈,即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广州为龙头的珠三角经济圈、以北京和天津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也是推动我国经济30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地区。让更多的城市参与奥运会筹办,不仅能使更多的城市借力发展经济,也能扩大这些城市在世界上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涉及7个城市,筹办奥运会推动了这些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发展。一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为保证奥运会顺利举办,相关城市加大了城市改造力度,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二是提升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奥运会为区域建筑和建材业、环保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以及传媒和广告业带来商机,从而为奥运会举办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提升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大规模的奥运投资以及与奥运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工业产品等方面的供应,这就为举办城市周边地区及其他非奥运会举办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进而推动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实施奥运品牌战略扩大我国经济影响

奥运会是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会,通过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提升主办国的影响力,在一定意义上应当看作奥运经济的重要内容。

奥运会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8年是奥运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国的迅速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国际上对此众说纷纭。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可以进一步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形象、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巨大的社会进步,让世界人民认识到我国和平发展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力量,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这种影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因为主办国、主办城市形象的提升会直接促进投资的增长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投资环境的改善,带动一系列的投资和消费活动,从而引发大量商机,带动经济增长。

奥运会为打造主办城市品牌、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为了充分挖掘奥运会带来的全球品牌效应,北京充分利用项目招投标、企业咨询、海外推介、国际交流等机会向世界展示北京的新形象、新面貌,塑造城市品牌。通过深入挖掘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丰富城市的人文内涵,提升城市品牌的内在价值;通过重点打造文化牌、旅游牌、高科技牌、环境牌,使城市布局、场馆建设、生态环境等更具中国特色,让北京城市品牌更具人文魅力。我国目前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还是一个品牌小国。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展示自己、推进品牌战略的最好平台。

实际上,与奥运会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是有限的。相对于这些有形影响,奥运会对于主办国经济发展环境、开放度、国家声誉和形象等方面的无形影响,则是更长久、更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说,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经济有着更长远的影响。现代经济学愈来愈看重人们心理预期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北京举办奥运会,提升了我国居民的心理预期,成为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因素之一。

加强引导和谋划降低后奥运风险

为举办奥运会,需要修建大量体育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以满足奥运会短期的超常需求。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这种需求急剧衰退。这种巨大的投资需求落差,正是后奥运经济风险形成的基本原因。除了由投资下降所导致的经济增长波动,后奥运经济风险还表现在体育场馆利用不足所带来的资源闲置。北京在筹办奥运会之初,就对防范后奥运经济风险有了明确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这种风险。

合理引导投资。北京在建设奥运工程的同时,及时制定新的投资规划和方向,以推动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北京“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投资领域相继实施,将对奥运会之后的投资增长起到拉动作用。

在场馆利用方面,尽早谋划,未雨绸缪。北京在筹办奥运会之初,在奥运场馆选址、规划和设计等方面,就考虑到赛后利用问题。在筹办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此问题的认识。例如,增加临时场馆建设;将一些场馆建在大学校园内,奥运会后这些场馆就直接为大学生体育活动新增了体育设施。此外,还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来缓解资金压力和资源闲置风险。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社会投资占投资总额一半以上,使政府投资压力减小了许多,而企业也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其他项目投资大多是企业联合体公开竞标,然后投资、运营。这种机制,对控制投资规模和赛后利用都大有好处。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

第2个回答  2008-07-26
一,最直观的应该是它所带来的直接收入 二,国家举办奥运会的同时,老百姓受益最大,看看身边的基础设施个个拔地而起,老百姓是直接受益者 三,加强了我国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的地位,增强影响力,增加了交流,给世界一个机会了解中国,正确看待中国 四,它的举办,引来了无数投资者,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国家财政也得到增强. 简单就这些吧,别的我也不知道噢
第3个回答  2008-07-26
多人来旅游,刺激了消费,还可以提高国家的知名度,这样也可以招引更多的投资者啊等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7-26
Promotion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 in China's Olympic economy
GUAN Yong-sheng (P.E. Sect.;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China)
The host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develop Beijing and its outskirt into a huge and active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market. It will not only enlarge the draw-in of hi-tech and capital,but also pus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ther provinces,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and newly-appeared industries and create a more spacious environment for the reform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a to the Olympics will bring forth large invisible financial assets.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definitely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