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金庸小说里的三观?

如题所述

。看他的书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比如我就在小说里找到了人生观。

看《天龙八部》有一段,王语嫣道:“这位诸爷幼时患了恶疾,身上有些疤痕,那有什么可笑?男子汉大丈夫,第一论人品心肠,第二论事业才干,第三论文学武功。脸蛋儿俊不俊,有什么相干?”

这三观完全可以成为品德课上的教案。试想,一个姿容绝世的小姑娘,立身如此端正,见解如此通透,学术识见又如此不凡,那是何等地令人心折?

奇怪的是,这么政治正确、金光闪闪的一句话,金庸没用在他的梦中情人化身小龙女身上,没用在平民公主郭襄身上,没用在精灵格天的黄蓉身上,也没用在丑男收割机“雪雕”关明梅身上,偏被用在人设为书呆子的甩坛情痴、倒贴佳人王语嫣身上。

这份厚爱真该令王语嫣感激涕零、段誉五体投地!

王语嫣其人本不爱武术,却对爱情无师自通,而且家教严格、长在深闺,并不知自己的美丽。从小到大除了花匠只见过表哥慕容复一个男子,所以渣男自然成了小王孺慕怀春的对象。

可表哥心怀复国志,不读汉家书,却偏偏爱学武术。小王为了这份情痴,也为了给表哥解释武术的练法,守着独一份的“琅环福地”武术图书馆,放着唐宋传奇小画本不看,天天孜孜不倦地攻读起了专业书。

我想慕容复练武固然用功,但天赋着实不怎么样,眼看着硕士论文怎么也通不过,可有个一往情深的表妹帮衬,实在不好意思打退堂鼓。

他爹慕容博一看,这小子太也不成器,人品差、才具薄、想成名、不读书,名副其实的戊戌犬子。

再看人家萧远山家孩子乔峰,没守着一个世界最牛的私家图书馆,没有红袖添香俏解书,破家寒窑,平凡养父,名师不遇,叫花统属,可“平常的招数到他手中自有绝大的威力”。

心说完了,我堂堂大燕余续、昭远苗裔,别说复国无望,可能草莽江湖上“南慕容”的艺名都保不住。不行,我还得搅和,不论是为嫉妒还是为了复国。

怎么搅和?您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吧?里面那个乌干达来的Srivatsan,怕别人比他考得好,夜里裹着被子往隔壁宿舍门底下塞花花公子、龙虎豹,打扰人家温书用各种阴损招数。

慕容博比他阴多了,他明明发现萧远山冤杀儿子的恩人,反而推波助澜、制造冤案、煽风挑事、混水摸鱼,结果复国不成、儿子发疯、所作诸恶、还施彼身。

可见做人第一重要还是“人品心肠”。

当今天下,有德无才,庸庸碌碌;有才无德,软体动物;有德有才,临风玉树。如果不是虚竹暗室会梦姑,段誉泥井救淑女;若让西夏公主跟了吐蕃王子,王语嫣从了慕容复,我真是饶不了金庸老爷子!

那么问题又回来了:金庸为什么让书痴情痴王语嫣说三观这么正的一句话呢?

我的分析如下:香港本弹丸之地,原僻处岭南,对美的追求是无限拔高,按陕西话说是个“美女长大米”的地方,美丽真的可以当饭吃。

就想想当年女排去香港比赛,记者都在追捧孙玥,不只是因为她主攻手打得好,而且是因为她美丽。

美女虽难得,但又知性又美的就更难找了,这个人就是夏梦。

金庸学贯中西、绝世才华,为她写剧本,为她添妆奁,可能终因口拙貌寝见弃!

可见又知性又美固然难得,而又知性又美又不知道自己美,钟情专一,三观还特正,还光看人内涵,不嫌别人丑,那可是难得里的更难得了!

所以小龙女虽让金庸钟情,王语嫣才是金庸真爱!

最闪光的三观一定要给语嫣添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27
恕我直言,你要把金庸的三观当做正能量,当做标准来看,你这个人就彻底的废了。
我们就来评价一下金庸典型的三观。个人作为射雕某人物迷,主要用射雕举例子了。
第一,漠视法律法规。先不说武侠小说杀人不犯法,害人不犯法。就比如说杨铁心和郭啸天,他们和朝廷要犯丘处机认识,朝廷派兵捉拿,他们竟然拒捕,最后还被美化成英雄形象。实在令人恐惧。希望搞清楚,一个越是文明的社会,法制越是应该高于人治。你可以说宋朝政府昏庸,但是郭杨没有离开宋朝的土地,认为自己是宋朝子民,当然应该按照法律法规做事。罔顾法律,暴力抗法,还能给洗白,这个问题就很可笑。你不管对方是出于好心还是坏心,难道你有自以为正当的理由就可以抗拒执法了么?
第二,金庸里婚姻价值观清奇,切勿模仿。比如说包惜弱知道杨铁心死了,所以改嫁给完颜洪烈,丘处机知道她失节竟然要杀死她,这个就是明摆着三观有点问题。还有瑛姑出轨以后,生了个小孩,要让段皇爷喜当爹,人家拒绝救小孩,她竟然对段皇爷屡加报复。这种女人比马蓉还恐怖
第三,残害无辜。这个例子很多啊,比如阿紫残害游坦之,黄蓉割管家的手,偷鸡摸狗一类的。有一些人,你觉得他做的不对,你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你也可以先劝诫,而且很多被伤害的人本身行为没有太大问题,更没有构成应该被人割胳膊耳朵的程度。这些自诩正义的武林人士呢,竟然对这些人的人权进行践踏,这种故意伤害罪,甚至把人家搞成伤残,简直是令人发指!
第三,颠倒历史,颠倒黑白。一些历史人物,比如韩侂胄这个明明是个主战派,不知道金庸为啥把他写成主和派,还有尹志平这个好像是个历史英雄啊
第四,女人无人权。鹿鼎记里韦小宝有强奸犯的罪行,竟然给他当主角,也没受到制裁,被害者还爱上了他,简直就是有点可笑。
第五,民族主义过于浓重。射雕这部书读下来给我一种感觉,只要金人就是坏的,就是该杀死的。金人当年是侵略了宋朝,有些不仁不义撕毁合约的行为,可是全民族把金人当做没有人权的民族,尤其是对女真人已经上升到了民族歧视的高度!文中只要杀金人,害金人,捉弄金人,就全是正义的。我的天,金人也不全是坏人好吧?宋人这么做和金人迫害汉族有什么区别?简直就是愤青不带脑子的爱国。还好后期金庸把这一问题给弱化了。
第六,运气论。这个神话武侠都有,主角总是有奇遇,自己给人感觉却没有努力去向那个方向努力。很多作品的通病。
第2个回答  2016-06-20
一直对金庸小说的三观感到很纠结,有很多想说的,但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出来,请大家见谅。我觉得内涵深度肯定是有的,对于人性,社会的体察等等实在不想多说。但是道德观是那种很朴素的道德观。。。殷素素灭门(不分男女老幼),却还是正面人物,金毛狮王杀的人比圆真多的多吧。。。宋青书,林平之那种看面相就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甄志丙事实上也没做过什么坏事。。。用通俗点的话说,好像有点双重标准,以主角为中心,某种程度上跟偶像剧的道德标准有点类似,夸张化的话很接近龙傲天那一套。。。(中短篇应该没什么好说的,白马啸西风,连城诀。。。)个人觉得金庸试图传达的那套道德观念(个人觉得道德观只是金庸要传达的一个方面)有些奇怪,骨骼精奇,外表俊郎,练武奇才之类的怎么看都还是达尔文逻辑的道道,而且有种想摆脱中国迂腐的传统道德观念,但又难以做到真正摆脱的感觉。关于三观,很明显,我说的是叙述者的三观,而不是故事时代或者人物的三观,就是说作者想传达的东西,不考虑作者不同阶段的创作意图的话,我觉得这种三观应该是固定的,并且已经隐含在作品中。有人提到水浒传的话题,我觉得不能简单类比,因为故事的三观并不是作者的三观,作者的意图也有很大的不同。很明显金庸有他要传达的道德观念,也就是要弘扬什么,要批判什么。小说或者是现实的夸张,但这种夸张我认为不会影响价值体系的自洽性,之前已经举过殷素素的例子了。作者不作出一个明显的道德评判不代表作者就没有倾向,这是很容易看出的。
严格来说,金庸每部作品的三观不一样,三观也都是为了剧情冲突而服务的。
第3个回答  2018-09-18

大都三观正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但也有如韦小宝一类的 偷奸耍滑混世魔王)
人物刻画上,常常有亦正亦邪的人物,几乎没有完美的好人,但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尤其在我最喜欢的天龙八部中,更是进一步说明了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比如康敏这个变态女,真的没有什么可怜之处吗
比如乔峰这个大英雄,真的没有鲁莽嗜杀之处吗
仅仅拿了两个例子,在金书中比比皆是
早期的书如射雕还在宣扬正统儒家思想,虽然已有黄老邪和他闺女的点缀
在之后更多的有自由 情谊 等等宣扬
在爱情上,歌颂纯真美好的爱情,喜欢稍微虐一些的, 弱水三千只饮一瓢是主要看点
但是后来也有变化了
这个问题很大,慢慢琢磨吧,闲聊而已

第4个回答  2018-09-29
作者:蒋松筠

金庸小说中大体上三观应该是统一的,楼上所说“作品中三观仅是为剧情冲突服务”,的确有这种情况,但实际上作品中有两种三观不要混淆,第一种是小说叙述者的三观,第二种是小说作者的三观,前者在明后者在暗,对于前者来说,高手可以伪装,我前一段刚看过的《铁皮鼓》就是绝佳例子,君特格拉斯厉害到了前三分之二的战争期间,小奥斯卡是以一种略带邪气的早熟的孩童来叙事,后三分之一的战后时期,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一种正常的成年人的口吻,而且我仔细回忆在什么时候转变的竟想不起来,读起来真有匪夷所思之感;后者其实是无法伪装的,作者的三观在长篇小说中无时不刻在溢出,哪怕是《卡拉马佐夫兄弟》这种作品(我又用它来说事儿了...谁让它这么有 代表性 - -),不同人物中几种力量和观念在强有力的斗争,老陀在他对人物的议论描写中还是不可避免地透露出他自己的倾向和疑惑,甚至某些章节还会大量爆发,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作家不是完全虚假地为了写作而写作,他就一定会有自己的三观包含在作品之内
回到金庸,金庸小说我每本就看过1-2遍,差不多都是初中读的,所以没法说太细,金庸在我的印象中有很朴素的价值观,但你误解了几点:1.朴素不等于机械——金庸是没有类似于“杀人就是恶人”或“杀人多者罪孽更重”这种教条的,他看目的多于看行为;2.金庸是看人的“本质”的;3.金庸对人物的评价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物通过某个契机很可能转变;4.金庸笔下有一种人物是“非道德人物”,这些人物做事不合常理,亦正亦邪,共同特点是极致地追求某件事物而不顾其他,往往重情重义,比如梅超风陈玄风夫妇、黄药师、风清扬、东方不败等等,对于此类人物,金庸采用的基本上是“不做道德评判”
以射雕神雕中人物举例印证上面几点(不一一对应):
1.南帝一灯大师,年轻时由于贪恋权势名望,没有出手援救瑛姑的孩子,他实际上没有直接杀一个人,但此一世都深深背负着罪责,这是我说的第一点,这件事按世俗的庸常的眼光来看,以一灯的身份地位,不散功救孩子绝没什么大不了的罪恶,但金庸看到的是他在那一刻内心被功利驱使漠视了生命,所以在书中某种意义上一灯的罪孽和叛国投敌且主动杀人的裘千仞并无差别
2.洪七公的话:

“不错。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
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老叫化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裘千
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
3.欧阳锋逼死江南六怪,投靠完颜洪烈,偷袭洪七公,下手阴损毒辣,但结局是与洪七公相拥而死,不带任何贬义,这是因为他的本质不坏,欧阳锋在世俗眼光中有时可能会作恶,但内心其实磊落而真诚,这就与李莫愁不同,李莫愁虽最初是为情所害,可后来内心却被常年的怨毒所腐蚀,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恶人(尽管可怜)
4.裘千仞是恶人无疑,可因为瑛姑的刺激而顿悟,出家忏悔,做了“好人”,但他这个转变也是有条件的,一是他的内心未如李莫愁一般被完全侵蚀,还有一丝良知和从善之意,二是他遇到了一个契机和一个精神导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