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的“因地”和“果地”是什么意思?

如题

“因地”指修行佛道之阶位。亦即指由因行至证果间之阶位。与‘因位’同义。可分为二种:对佛果之果位而言,等觉以下者悉为因地。如教行信证卷二之‘法藏菩萨因位时’一语,系对阿弥陀佛之果地而言。盖法藏菩萨系阿弥陀佛于往昔因位时之名号;对初地以上之菩萨而言,地前菩萨之阶位皆为因地。亦即对已证位者,称未证位者为因地。 

“果地”依因位之修行而得妙觉果满之极位。又作果位、果极。又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果地各异,而声闻乘就有四果,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因地是指证果位之前之修道途,果地是证得果位后之道途。、

扩展资料

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

玄义六上曰:“果地圆极,非复因位。” 所证之果的地位。声闻乘初果须陀洹,意即初入圣人之流;二果斯陀含,意即修到此果位者,死后升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此世界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三果阿那含,意即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于欲界;四果阿罗汉,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为声闻乘之最高果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果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果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因地:修行佛道之位也。对于成佛之位为果地或果上而名。圆觉经曰:“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楞严经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又因于地也。
从凡夫地初发心学佛,到圆满成佛以前,这一段过程都叫做“因地”。经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果地:依因位之修行而得某悟结果之位也。三乘各异果地,声闻乘之中,又有四果之别。楞严经四曰:“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玄义六上曰:“果地圆极,非复因位。”
所证之果的地位。三乘的果地各有不同,声闻乘就有四果(指声闻乘的四种果位,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初果须陀洹,华译为入流,意即初入圣人之流;二果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即修到此果位者,死后升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此世界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三果阿那含,华译为无还,意即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于欲界;四果阿罗汉,华译为无生,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为声闻乘之最高果位。)的分别。

通俗来讲,学佛的开始和成佛前的经过是因地,成佛了就是果地(这是指大乘来说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7-27
【因地】
为‘果地’之对称。地者,位地、阶位之意。指修行佛道之阶位。亦即指由因行至证果间之阶位。与‘因位’同义。可分为二种:(一)对佛果之果位而言,等觉以下者悉为因地。如教行信证卷二之‘法藏菩萨因位时’一语,系对阿弥陀佛之果地而言。盖法藏菩萨系阿弥陀佛于往昔因位时之名号。(二)对初地以上之菩萨而言,地前菩萨之阶位皆为因地。亦即对已证位者,称未证位者为因地。

【果地】
相对于‘因位’、‘因地’而言。即依因位之修行而得妙觉果满之极位。又作果位、果极。又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果地各异,而声闻乘之中又有四果之别等。楞严经卷四(大一九·一二二上):‘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第3个回答  2008-08-04
【因地】

(术语)修行佛道之位也。对于成佛之位为果地或果上而名。圆觉经曰:‘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楞严经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又因于地也。
【果地】

(术语)依因位之修行而得某悟结果之位也。三乘各异果地,声闻乘之中,又有四果之别。楞严经四曰:‘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玄义六上曰:‘果地圆极,非复因位。’
第4个回答  2008-07-27
是“阿弥陀佛”!
相似回答